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盛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盛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篇一参加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组织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收获颇丰。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部署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任务,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工作者,我倍感无比自豪,我将认真学习、细心领会、狠抓落实。下面,谈几点初步学习体会。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认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等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所作出的重要论断,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吻合,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力度之大、措施之实、收效之快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正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之一。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突破,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人类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正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国家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生态环境保护是始终不变的关注重点。总书记强调指出:“x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自身发民生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省生态环境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x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x生态卫士。”“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x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总书记对家乡炽热的民生情怀。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的亲历者,自己见证了这10年来美丽x建设走过的非凡历程,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积极投身x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参与“美丽x”生动实践。近10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市各地各部门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这一根本要求,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自觉强化和拓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广度、深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可以说,过去10年,是x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全市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x不懈奋斗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领导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走在前、做表率,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懈奋斗。一是要正确面对我们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当前,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虽呈现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两高”行业占比偏大的格局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以更好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执法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进低碳试点示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三是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狠抓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和秋冬季治污降霾攻坚。持续提升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四是以更实举措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严格落实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协同推进x污染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x联合执法检查和“绿盾”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紧抓汉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加大黄河干流及x河、x河、x河及x河等流域治污力度,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五是以更大力度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紧盯第二轮中央和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扎实推进督察问题整改,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健全环境应急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强化重点案件查办,对群众反映强烈、主观恶意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在新征程上,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领导干部,我要为x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x而奋斗终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篇二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更加自觉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责任,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陇原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把陇原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一、更加自觉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责任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融入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攻坚克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推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蓝天白云重新展现,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大幅减少,土壤污染风险得到管控,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节约资源全面加强,国土绿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当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又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再接再厉、攻坚克难,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的趋势明显,已经进入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环境需要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多方共治、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依法治理,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政策体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到长远的根本性突破。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篇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深刻回答了人与自然为何共生、如何共生等重大理论问题,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新征程上,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书写建设美丽XX新篇章。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利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和环境危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结了西方工业化的经验教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人与自然看作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政治经济学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科学社会主义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创造更好优美环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是构建生命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目的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决好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才能提升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美丽中国是目标。党的二十大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第一步,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
本文标题: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盛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3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