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干预方案【汇集4篇】
干预方案【汇集4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我们应该制定一些方案去实施,如何设计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编辑精挑细选的这篇文章名为“干预方案【汇集4篇】”非常值得一读,欢迎借鉴愿您在学习中取得突破!干预方案篇【第一篇】一、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我园将继续完善生理和心理、家园互动、师生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维护心理健康的二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创建维护师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2、营造有利于师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氛围,有效预防和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我园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二、以心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开发师生心理潜能开展。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大、中、小班各开设心理课程。2、老师之间平时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3、以心理讲座为辅助,为老师排除心理障碍。三、开展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对每一位来访的老师做到真诚倾听、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助人自助、过程保密等要求。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幼儿希望老师给予直接的指导。1、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2、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3、利用好宣传栏对家长及教师宣传心理健康常识,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教育,帮助她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儿进行保护自己身体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这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其次: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1、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日常生活每一个环节都有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例如:怎样上厕所,就可以随机进行;又例如: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可通过户外游戏时进行渗透。体格锻炼通过早操、体游、运动器材等进行。2、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使其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例如:将健康知识用儿歌形式传授等。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全面的健康教育。在制定本计划的最后,还要考虑到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家庭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幼儿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干预方案篇【第二篇】为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决定在我校“20xx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期间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理性平和健康心态1、作品应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具有心理学特色和教育启迪价值,以“理性平和,健康心态”为主题,贴近校园生活实际,折射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充分反映角色内在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协调过程,内容丰富,剧情深刻。2、作品须为原创,参演人员必须为本学院师生,参演人数不超过10人,演出时间8-10分钟。1、初赛:各学院自行组织本学院初赛,通过初赛推荐一个作品参加学校复赛,填写河南科技大学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作品申报表(详见附),于10月2日前将电子版剧本及申报表发送至d-xx联系人:张xx,电话:xx2、复赛:11月1日、2日,复赛作品进行现场评比展示,择优评选出8个作品进入决赛,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决赛:20xx年11月11日,决赛作品进行现场评比展示,具体事宜另行通知。比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最佳表演奖、最佳创作奖各2名。干预方案篇【第三篇】一、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了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咨询中心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校园心灵使者协会—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1、通过每班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向心理辅导联络员反映。2、学校心理辅导联络员得到信息后,须立即向心理辅导中心通报情况并立即对当事人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3、心理辅导中心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紧急干预,以最快的速度解除学生心理危机,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过后的心理护理和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工作。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心理健康委员和心理辅导员要深入课堂、公寓,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确保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做到及时发现、正确解决,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学危机干预实施细则1、危机的特征1)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情;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危机是一种正常状态,是每一个人在生活经历中的某个时刻都会遇到的情境;3)危机是一种个人体验,某种情景对某个人来说是危机,但同样的情境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可能不是危机;4)危机可在短时间内以这种或那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5)若采纳一些变化,发挥一些潜能,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发展,相反,不良的应对方式会令人们的防御能力下降和社会退缩。2、危机干预的过程1)第一级危机干预也称心理性急救,主要是对危机的情境做出反应,帮助人们稳定下来去处理即刻的需求,协助他们应对当时的情境并给予支持。2)第二级危机干预也称危机治疗,在当事人稳定之后,提供治疗性咨询服务,侧重于应对危机的情境和处理遗留下来的心理上的症状。3、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或有家族史的学生;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且久治不愈、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且深感自卑的学生;5)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或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6)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学习困难或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7)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焦虑、困扰的学生。4、常见的危机干预形式:1)面对面的帮助这种干预方式是通过干预人员与受助者直接地面对面的交流,其特点是能相对快速地、详细地、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受助者的状况,从而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受助者实施解释、疏导及具体干预;2)电话危机干预是指处于紧急情绪障碍、精神崩溃或企图自杀的个体,通过拨通中心预约咨询电话,向中心咨询人员求助,这种方式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和匿名等特点;3)网络书信指导是一种通过网络信函的求助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大多是暂时不愿意暴露身份或针对难以当面启齿的问题。三、危机干预的实施步骤:危机评估:1)危机严重程度的评估,如是否出现危机行为,是否已丧失原有的社会角色能力;2)临床表现的评估,包括情绪、认知、行为和躯体症状;3)家庭和班级评估,如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等状况的评估;4)危机评估后建立高危人群干预档案。确定干预目标:干预的目标要针对受助者即刻的具体问题和受助者的心理需要制定,同时还要考虑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俗、家庭环境等因素。通常在首次会谈中要完成以上这两项任务。干预实施:使用各种干预技术按既定实施目标进行干预,帮助受助者学会并掌握解决危机所需要的技巧。干预所需时间取决于受助者面临的危机的性质、受助者自身的能力及干预的目标难易程度。终止干预:当受助者情绪症状缓解、认知能力改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时可以考虑及时结束干预,并处理终止干预的有关问题或负责危机干预的心理辅导员不能有效干预危机时应及时向中心提出处理办法,如对受助者建议转介等。四、危机干预问题的解决步骤帮助当事者学会解决问题是解除危机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帮助他们按照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常能取得较好效果:明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罗列并澄清各种可能方法的利弊及可行性;选择最可取的方法(即作出决定);考虑并计划具体的完成步骤或方案;付诸实践并验证结果;小结和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及方法干预方案篇【第四篇】我园通过几年的跟踪,发现某些肥胖儿存在不同形式的高危行为,这些高危行为直接影响到肥胖儿体重的控制。为逐渐改变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特制订肥胖儿家园联合干预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零食、饮料型主要表现:家长准备的零食、饮料过多,并对孩子不加节制。干预措施:1.帮助家长找出家庭原因。使家长懂得积极配合是肥胖儿体重控制成功的.关键所在。2.约家长来园或家访,向家长宣传零食、饮料过量摄入的危害。与家长交流,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营养观。3.请家长制订家庭备零食计划。家长带头纠正不良习惯,少备零食、饮料,多备新鲜蔬菜水果。4.节假日、黄金周,应让幼儿有选择地、适当、适度食用,切勿不加限制。5.经常向幼儿宣传过多食用零食、饮料的危害。定时饮食、多喝白开水。二、聚餐过食型主要表现:父母经常带幼儿到餐馆就餐,孩子愿意吃什么就点什么,就餐时过食、不分餐。这类幼儿往往平日在幼儿园注意进餐顺序、速度、食量等,但跟父母外出聚餐时不能按照幼儿园的做法去做。经常过量食用各种食物,长期下去,体重必然超标。干预措施:1.引起家长重视:经常在外聚餐幼儿膳食结构难以平衡。2.呼吁家长减少带孩子参加聚餐次数。3.聚餐时请家长为孩子分餐,有选择地为孩子搭配主副食、蔬菜、水果等,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吃饭顺序、速度,吃饱即可。4.在玩餐厅游戏中教师在角色分配时让聚餐型幼儿担任父母或孩子的角色,强化聚餐时为肥胖儿分餐概念。三、活动懒散型主要表现:在家和在幼儿园都运动较少。干预措施:1.在户外活动中家长、老师要鼓励肥胖儿动起来、做操时动作要到位,鼓励其参与运动量较大的活动。2.在各类游戏中让肥胖儿多参与,担任活动量大的角色,在集体中为其树立威信。3.节假日、休息日每天带孩子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老师、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或为班级服务性的工作。如:分餐具、拿被褥、上下楼办事、为小朋友端饭、递送教具等。5.重视室内活动,改变静坐方式。四、无规则意识型主要表现:此类幼儿活动量较大,但其他方面均无规则。家长在日常饮食、生活行为上对他们的要求也不严,放任幼儿愿意怎样就怎样。干预措施:1.及时和家长沟通。从小为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家园同步。2.实施“正强化”方法,及时表扬鼓励。3.在教育活动及游戏中,让幼儿多担任规则性较强的角色,慢慢渗透规则意识。4.家长要有规则意识,并起带头作用。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5.逐渐改变饮食种类、习惯等。五、进餐速度较快型主要表现:食欲好、不挑食、进食量大、吃饭快。干预措施:1.家园配合。达成共识。无论在家或在园吃饭都要按正确进餐顺序:水果——汤——菜——肉(鱼)——主食。2.每餐进餐时间不少于30分钟。3.主食尽量多选择米饭(做米饭时多加水),选择小碗多次盛饭。细嚼慢咽。一口饭嚼6下~10下后再吞咽。4.在园进餐可提示其观察其他小朋友吃饭速度,并鼓励模仿。餐间增加活动,逐步纠正吃饭快的不良习惯。老师也可把进餐速度快的和进餐速度慢的幼儿安排在同一桌一起就餐,让他们互相效仿。5.家长和幼儿共同进餐时,应起到榜样的力量。随时提醒幼儿细嚼慢咽。餐间增加活动,如:客人来了去开门、拿餐具或到另外的房间做点事,延长进餐时间。6.在教育活动或游戏中教师要渗透此方面的引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本文标题:干预方案【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2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