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主题发言供借鉴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主题发言供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五千多年来,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内部诸关系的文明实践中,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追求,镌刻于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熔铸于中国人民的精神血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刻把握和大力弘扬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一、传承根与魂,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对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有着执着追求,并历经千年而积淀出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塑造出追求和谐的民族性格,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文化。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标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箴言,凝练表达了先贤对和谐的尊崇;“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记载,充分表明了先人对于“和”是不同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的深刻认识,由此孕育出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处世原则。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由古至今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人类对理想世界有着不同的美好想象。中华民族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宇宙观为基础,孕育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情怀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亲仁善邻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交往之道。“国虽大,好战必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郑和七下西洋,都证明了中华民族一直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二、开辟道与路,实现和平是支撑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进步、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同中华文明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和平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得以传承弘扬,并在伟大实践中焕发光彩。从历史的角度看,近现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殖民,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霸权的反抗和对和平的追求。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性地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文明延续和平性提供了坚实保障。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大力弘扬和平理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一以贯之地推动共同发展维护和平;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笃行不怠践行多边主义,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三、把握时与势,捍卫和平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选择。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中华民族为了和平持续几千年的努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捍卫和平。“第二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平性作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一,和马克思主义和平观高度契合、相互成就,必将在相互结合中开创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捍卫和平。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特征表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会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将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同自身发展统一起来,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更多和平确定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捍卫和平。新时代以来,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发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供参考
本文标题: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主题发言供借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2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