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院感学习培训内容【热选4篇】
1/15院感学习培训内容【热选4篇】【参考指引】这篇优秀办公文档“院感学习培训内容【热选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院感学习培训内容【第一篇】随着国内南京、扬州等地疫情趋于平稳清零,新冠疫情处于常态化阶段,为落实常态化机制,贯彻落实市卫健委关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工作精神,以及所院领导班子加强院感防护培训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员应对疫情的防控能力,首都儿科研究所院感处于8月中旬开始,开展“多形式、全方位、重实操”的全员疫情防控院感知识技能培训,分批、分类、分层次,以点带面,保证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培训到位,同时注重考核,取得满意效果。重中之重——感染科发热门诊、CT室反复培训、严格考核、确保实效感染科(发热门诊)是全院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的科室,承担着疑似新冠病人及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排查工作。为了保证发热门诊医护、保洁人员疫情防控期间的安全,防范院内感染。院感处反复与医务处、护理部梳理接诊排查新冠病人的1+3流程,并不断调整优化。科室主任张宝元带领科室人员到感染科发热门诊培训穿脱防护服流程、涉疫垃圾的转运、疑似患儿2/15的CT检查路线,与护士长逐一对工作人员进行穿脱隔离衣的考核,反复练习达到规范要求。所有人员经感染管理处再次考核、验收合格为止。培训兼督导——充分发挥防控巡查组作用,深入科室搞培训在所领导的支持重视下,院感防控巡查组成为我所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常态化巡查督导已成为发现漏洞、补齐短板的重要工作机制。院感处发挥院感防控巡查组的作用,科内组织学习、解读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台账150条内容,对巡查组的10名成员进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关键点、个人防护、环境物表消毒知识培训。随后,巡查组成员分组、分批次对全所每个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实操培训,确保证每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保洁员掌握防控技能,保证医患安全。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增强了防控意识,提高了防控能力,大家共同努力做好疫情院感防控工作。理论提升——组织重点科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及医疗废物培训班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流程,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以视频网络直播的教学方式举办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院内感染防控及医疗废弃物管理培训班。院感处组织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总务处等职能科室及临床的重点科室(包括新生儿内科、普外科、急诊室、ICU、核酸采集室)检验科3/15和物业、保安公司的相关人员参加培训,集中学习。大家认真听讲,做记录,了解相关法规、技术进展,掌握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内容,熟悉了涉疫垃圾的处置、污水处理方法。优化流程——培训重点科室为了保证疫情防控培训的实效性,张宝元主任带领科室及巡查小组到发热门诊、急诊、放射科等重点科室检查漏洞,及时调整工作流程。认真核查一线岗位,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员务必每周检查一次核酸;要求医疗工作中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保证非必要不出京;强调就诊过程中详细询问患儿的新冠的11大症状,发热患儿必须查核酸等要求。院感处副主任于磊利用休息时间反复梳理放射科疑似新冠病人检查CT的路线及流程,明确工作人员穿脱隔离衣的位置,使每名工作人员能熟练应对疑似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院感处与手术室共同组织规范刷手洗手培训,张宝元主任现场考核了手术医生的洗手操作,起到了规范和强化手卫生意识。查缺补漏——规范保洁人员工作分工,防范院感风险在感染管理培训督导时,发现保洁人员存在工作区域交叉问题,院感处及时与总务处沟通,协调双方物业公司按防控要求划分人员分工,从而明确和完善新冠疑似患儿环境与物表的消毒人员及流程,防范院感风险,保证保洁人员的防护安全。在培训现场梳理了保洁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使物业方对疫情防控要求更清晰,有效落实保洁人员培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平常化,认真4/15落实院感防控措施150条,个性化培训内容,注重实操培训效果。在巡查中带着问题培训,在培训中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夯实我院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院感处作为疫情防控重要部门,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多部门联合,及时培训,科学指导,全方位监测,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和患儿的生命安全,有序做好院感防控工作,为医疗工作保驾护航。院感学习培训内容【第二篇】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答:洗手啊,2、何为手卫生答: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总称;3、一般手卫生设施包括:答:洗手用的流动水、洗手池、清洁剂、手消毒剂、水龙头开关、干手纸巾、干手机或毛巾。4、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答: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5、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5/15答:①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②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e)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6、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答: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③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⑤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7、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8、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6/15感染病例的现象。9、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答: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和其他方式。10、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包括:11、标准预防的概念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12、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答: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卫生⑵戴手套⑶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⑷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⑸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①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②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7/15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③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⑹急救场所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⑺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⑻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①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②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③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④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径有以下5种,以前三种最为常见。答: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媒介传播。1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答:2006年9月1日。15、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何时废止?答:2006年9月1日。16、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答:1医院感染8/15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17、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答: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18、医疗废物含义?答: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9/15的废物。19、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如何贮存?答: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20、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1)保持镇静。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5)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6)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27)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21、常见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10/1522、医疗废物分类23、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答: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碳疽、朊毒体等)污染的器械应执行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流程。24、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答:⑴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⑵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25、如果遇见HIV初筛(+)的病人,应该如何处理?答:应该马上上报防保科,如不能单间隔离的情况下应对病人进行床旁隔离,保护病人隐私,但应该让本科室医护人员知道,在对病人进行诊疗护理时注意自身防护,具体措施如下: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②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
本文标题:院感学习培训内容【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9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