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增值税转型中相关问题的探析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增值税转型中相关问题的探析姓名:吕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余珊萍20041101我国增值税转型中相关问题的探析作者:吕超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参考文献(21条)1.陈德炎.尚力强.李惠英新税制实用工作手册19942.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胡代光经济学19923.陆炜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0(9)4.孙亚我国经济转型期增值税优化研究[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1(11)5.无锡市税务学会现行工商税收法规汇集(税制改革专辑)6.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完善增值税制课题组关于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的研究[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3(9)7.杨斌中西文化差异与税制改革--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例[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3(5)8.周国良增值税转型的理论思考和现实抉择[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2(10)9.杨春梅我国增值税转型的预期效应分析[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4(9)10.刘金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完善我国增值税制[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2(3)11.中国税务年鉴2003200312.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313.国家统计局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0414.国家统计局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415.丛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税收政策取向[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3(12)16.李智祥增值税转型方案的设计与测算[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0(2)17.安体富.岳树民.袁有杰加入WTO后的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18.AlanATaitValueAddedTax:AdministrativeAndPolicyIssues199119.KCMessereTaxPolicyInOECDCountries:ChoicesAndConflicts199320.MukulAsherReformingTheTaxSystemInIndonesia199721.WayneThirskTaxReformInDevelopingCountries1997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邵瑞庆增值税类型及其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的影响-工业技术经济2004,23(3)增值税是目前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在国际上普遍实施的一种流转税.但我国1994年实行增值税税制时没有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消费型增值税,而是采用了生产型增值税,这符合我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历经近十年,应否对现行增值税进行转型,是当前我国税制改革与税收政策调整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增值税运行机理及其类型特征的剖析,揭示实施不同类型增值税具有的经济效应,及其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将产生的影响,以为我国改革与完善增值税税制提供依据.2.期刊论文宗双林浅议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商业时代2009,(25)本文在简单比较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必然,并提出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应注意的问题.3.期刊论文程玉兰.魏强.王德生我国现行增值税体制完善的思考-经济师2005,(7)1994年税制改革时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分不开的,当时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加入WTO后,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日趋突出.文章建议生产型增值税应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并论述了其可行性、必要性、具体条件和转支方式.4.期刊论文霍亚平完善我国现行增值税体制的思考-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1994年税制改革时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分不开的,当时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加入WTO后,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日趋突出.本文建议生产型增值税应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并论述了其可行性、必要性、具体条件和转支方式.5.学位论文任晓宇税负转嫁视角下我国增值税改革研究2006税负转嫁从十七世纪被提出以来,一直都是一个“迷人”的问题,引得无数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学者和治国安邦的政治家竞折腰。学者们希望弄清楚税负转嫁如何影响供求平衡、收入分配、资源合理配置,大到整个社会福利变动,小到企业纳税筹划。作为政府,希望能从对此问题的研究中得到能够制定出使经济高效率运转的税收政策。2007年,中国将履行入世承诺,开放众多行业,这将对中国目前所执行的“拜占庭式”税制体系增加压力,其中最迫切的是增值税改革。笔者试图从税负转嫁的角度对增值税的改革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税制的完善。税负转嫁理论已被西方经济学者提出有几百年的历史,它适应西方社会的现实情况,如果用来指导我国的实践时,就不能够实现完全“对接”。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必须指出它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实证分析,以求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转嫁的主体是纳税人,客体是法定税负。主要通过前转、后转、混转和税收资本化等价格变动的方式实现税负转嫁,最后导致应税人和负税人一定程度的分离。税负转嫁可以分为税收刚性冲击期、调整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包括税制结构、商品弹性、定价自由度和商品的技术构成等。课税范围越广、税率越低、税收征管权越大,就越容易发生税负转嫁。商品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遵循反弹性规则,即弹性越大,就越容易发生税负转嫁,承担的税负就越轻,反之亦然。定价自由度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垄断程度越高的市场类型,商品的价格就会越高,就越容易发生税负转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固定,但是价格会背离均衡价格,存在“隐形”税负转嫁,大小与背离的程度成正相关。由于商品的技术构成不同,征收一般税和选择税会对税负转嫁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税负归宿的不同。税负转嫁的存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和效应。价格效应,税负转嫁会促进供求平衡;分配效应,税负转嫁会促进收入再分配;税负转嫁还会促进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经济效率的提高;促进对企业合理纳税筹划,这些均属于税负转嫁的积极社会效应。税负转嫁同时也削弱了税收的杠杆作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推动了物价上涨,强化了人们的偷税逃税的动机,这些均属于税负转嫁的消极社会效应。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双主体税制,即增值税与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其中,增值税对我国的税收的作用举足轻重。以增值税为主线,运用税负转嫁的基本理论,通过与我国主要税种的横向比较分析可知,作为间接税的增值税最容易发生税负转嫁,税负的最后归宿者并不是只有消费者,是由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三方共同负担,负担量的大小与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有关。增值税按增值项目范围的大小基本上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通过税负转嫁规律分析,可知消费型增值税由于税基最小,对经济的扭曲最小,是最为理想的税种之一。运用测量税负转嫁的统计模型,对我国七个主要部门的增值税税负转嫁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模型时要考虑税负转嫁的路径、转嫁方式及影响因素,搜集增值税相关数据、部门之间的交易量,计算出七个部门的供给需求弹性,然后通过弹性得出这七个部门的增值税转嫁的相关数据。这七个部门中,转出率最高的是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部门,转入率最高的是交通邮电业。名义税负最重的是纺织业部门,直接税负最重的是农业,农业部门与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部门存在较重的超额税负。这反映出,我国生产型增值税转嫁不仅与弹性有关,还与部门之间的相关程度有关;增值税存在“马太效应”,对经济产生了较大的扭曲作用。总体来说,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型增值税较难向外转嫁,加重了其税负,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市场上内外商品的平等竞争,并且对扩大投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不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型增值税对经济产生了扭曲,政府需要进行“扭曲性税收工具”的设计。针对增值税转嫁模型提出的问题,遵循商品最优课税理论,可从以下几点措施来改进我国增值税。首先,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将增值税更加细化,根据拉姆齐的反弹性税率设计,实行低弹性部门高税率,高弹性部门低税率。第二,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运用扭曲性税收工具,对实际税负较重的部门实行产出补贴,而不是税收优惠,这样同时保证了增值税整个税收链条的完整性。第三,不可逆的部门交易税负转嫁特别容易导致税负扭曲,因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可逆交易。第四,要从本质上解决低弹性部门的高税负,就要提高这些部门的弹性。第五,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全面转型,完善增值税的整个税收链条,并进行与消费型增值税相配套的税制结构建设,使我们的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总之,论文尝试将西方税负转嫁理论应用到我国实践中去,提出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隐形”税负转嫁的观点,在税负转嫁视角下分析我国增值税改革,同时对测量税负转嫁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并根据模型的结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与政策。6.期刊论文马菊红对生产型、消费型、收入型增值税的对比研究-焦作大学学报2001,15(4)通过对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增值税的比较研究,指出当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及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指明了消费型增值税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适合我国国情,促进我国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的理想选择.7.期刊论文赵城云我国现行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增值税的构想-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7(1)现行增值税在实际操作过程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现行增值税列举了6个方面的弊端,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完善增值税的构想。8.期刊论文陈梨雨关于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的思考-改革与开放2009,(8)国家税收政策应符合国家的经济情况,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增值税税制的相应调整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生产性和消费型增值税的特性分析,揭示消费型增值税的优势及增值税转型的现实意义.此外,本文还对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其应对方法进行了讨论.9.期刊论文鄢杰从西方增值税的产生与发展谈我国增值税制的进一步完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生产型增值税制已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制约了企业投资和技术更新的增长;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作用的行业范围不全面,影响了三产业的平衡增长;税率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不同纳税主体的苦乐不均;税收征管方式的落后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本文从税制类型、行业范围、税率结构以及税收管理等方面全面阐述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0.学位论文王瞳增值税转型问题研究2003该文主要研究了在考虑中国财政收入实际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增值税类型的经济学分析结果概括了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的优缺点,认为消费型增值税最能体现增值税的中性原则,应是中国增值税改革的终极目标,而收入型增值税没有克服生产型增值税重复征税的弊病,是政府财政利益和企业投资利益的折衷调和,不应是生产型增值税转型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过渡阶段.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增值税转型方案:一种是增量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一次扣除,同时提高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一种是利用十年时间来实现向消费型增值税的平稳过渡,即对增量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予以部分抵扣,允许抵扣比例逐年提高,直至全额抵扣.这两种方案对存量固定资产所含税款都采取了依据购置年限远近确定部分抵扣比例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对存量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予以抵扣,对增量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一次扣除.利用中国统计数据对提出的三种增值税转型具体方案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进行具体测算,证明了这三种方案都是可行的.采取何种方案,取决于政府政策取向.如果政府的政策取向是侧重于扩大内需、刺激投资、振兴经济,则可采取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如果政府的政策取向是侧重于保证财政收入,则可采取第二种方案.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593be4fe-b7ea-4a10-b600-9e3400f2e44b下载时间:2010年
本文标题:我国增值税转型中相关问题的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8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