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最新国税稽查案例解析(75页)
税务稽查案例解析作者:张伟(请尊重版权)开篇语一、关于本次稽查业务全国考试《关于全国税务系统稽查人员业务考试的通知》(国税办发【2008】126号)一、考试目的进一步加强税务稽查专业队伍业务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检验税务稽查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积极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并作为选拔稽查人才、建立稽查等级制度的重要依据。六、考试题型考试试题分为综合理论题和实务题,总分为150分,综合理论题和实务题分别占70分和80分,试题题型分为单选、多选、判断、改错、案例分析等。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七、考试时间考试时间初步安排在2009年3月28日开篇语一、关于本次稽查业务全国考试《稽查考试大纲》:没有对稽查案例单独撰写大纲。(考试大纲)5(了解)—35(熟悉)---60分(掌握)比例(一)目前命题者对稽查案例的考试,尚无明确思路,但是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①案情分析与②手段运用。以往案例考试,要么是考法律运用、要么是考税收政策及调账;本次考试将更加注重案情分析与手段运用,这种改变对命题者与应考者双方都提出了很大的难度。稽查案件的三种类型1、政策不清型(靠税收政策的熟练掌握来解决:考试重点)2、明目张胆型(例如:拿错两套账。。)3、精心策划型(本书的案例基本上全是,不容易考试)开篇语一、关于本次稽查业务全国考试我们国税的政策就是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2008年年初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实施,2009年1月1日新《增值税条例》、《消费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政策变化很大,给我们的复习应考带来了新的难度。旧政策大家都很熟悉,新政策大体上要掌握如下内容:(一)增值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共27条及《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共40条,财税【2008】170号文件、财税【2008】171号文件、财税【2008】157号、财税【2008】156号、国税函【2008】1079号、财税【2009】009号文件、国税发【2009】007号文件、国税发【2009】010号。(二)消费税:消费税除了《消费税暂行条例》17条、《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5条、财税【2006】33号开篇语一、关于本次稽查业务全国考试我们国税的政策就是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2008年政策变化很大,给我们的复习应考带来了新的难度。(三)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60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33条、以及大约50个左右的文件,比较重要的有国税发【2008】44号、国税函【2008】635号、国税发【2008】101号、国税函【2008】1081号、国税函【2008】828号、国税函【2008】875号、财税【2008】159号、财税【2008】160号、财税【2008】151号、国税函【2009】003号、国税发【2008】116号、财税【2008】001号、国税发【2007】80号、国税函【2008】264号、国税发【2009】002号、国税发【2009】003号、财税【2008】121号。根据国税函【2009】55号文件,2008年以前的政策性文件一律失效,管理性文件有效。开篇语(四)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政策的衔接问题举例如下:1、再比如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旧固定资产。①财税【2002】29号规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符合②国税函【1995】288号文件的3个条件的,免税;超过原值的一律4%减半征收;③财税【2008】170号文件规定,由于2009年1月1日后,购进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因此销售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一率按照适用税率征税,2009年1月1日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一律按照4%减半征收;④财税【2009】009号文件规定,条例第10条规定的不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销售时一律按照4%减半征收。开篇语(四)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政策的衔接问题2、废旧物资发票。(①财税【2001】78号文件2001年-2007年6月1日开具普通发票,可以抵扣;②2007年6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开具的废旧物资专用发票可以抵扣(国税发【2007】43号文件);③财税【2008】157号文件规定,废旧物资免税政策废止;④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号公告规定:2009年4月1日后,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律不得扣除;3、再比如固定资产残值率问题。①国税发【2003】70号文件规定,两法合并前固定资产的残值率一律为5%,②国税函【2005】883号文件规定,这里的固定资产是指2003年6月18日以后购入的固定资产,而新所得税法又规定固定资产残值率可以由企业自行确定。(五)本次考试的政策究竟考到什么时间?具体来说就是新《增值税条例》及实施细则究竟考不考?开篇语一、关于考试(二)结合本书及命题特点展望,我们将重点学习以下三个方面:1、如何剖析案情,确定检查重点?(制定检查预案)总结了5种分析方法。2、根据分析疑点,如何运用稽查手段进行突破并固定证据?(11种稽查手段)3、如何进行稽查案件定性?即:法规分析。(9种违法类型处理)力图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将全书涉及到的所有分析方法和检查手段汇集出来,做到所有知识点不遗漏,考试的时候,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考试,都能很好的应对。开篇语二、本书特点(一)体例规范(所有案例保持一致)1、本案特点2、案件背景情况(包括案件来源与纳税人基本情况)3、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①检查预案;②检查具体方法;③检查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4、违法事实与定性处理5、案件分析6、思考题其中大篇幅描述的是第三部分,这是本书特色。但恰恰最难进行考试。开篇语二、本书特点(二)分行业进行案例解析。全书共分为11章,61个案例,其中第4、5、6章,分别是建安、服务业、娱乐业,主税种为营业税,案例也基本上围绕营业税来进行检查的。因此,我们要重点学习其余的8章48个案例。各类案件的检查方法有其共性之处,但更要注意各类不同案件的个性特点。本书编写的很好,尤其是指导实际工作进行个案突破,拓宽稽查思路,是“一道难得的稽查大餐”!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案件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选用适当的稽查手段,进行个案突破。从考试的意义来看,主要是制作稽查预案的需要。一、税负分析法(三类)(一)动态税负的趋势分析(第2页)案例1-1:某啤酒公司隐匿收入偷税案该企业增值税税负逐年降低,检查组通过动态税负趋势分析,发现申报异常。判断可能少计销项,多列进项。考试题:给出一组数据,能够进行税负分析,判断异常,从而制定检查预案。啤酒公司的税负分析12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一、税负分析法(二)静态税负分析(第7页)案例1-2:某钢材生产企业虚增成本少列收入偷税案某地区钢材企业所得税负担率线为1%,而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为0.58%.税负率明显偏低。判断可能少计收入,或多列成本。检查结果印证:该企业既有少列收入,又有多列成本。钢材生产企业静态税收分析1%0.58%0%0%0%1%1%1%同行业税负警戒线该企业2005年税负列114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一、税负分析法(三)税负综合分析(第12页)问:某企业税负并不低,甚至高于同行业,但是其收入规模明显同其经营规模不匹配,有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呢?(滞留票问题:国税函(2008)279号)案例1-3:某配件公司设置账外账偷税案①税负并不低;(收支均账外经营情况下,税负分析失效)②该企业主要生产建安配件,应当有很多下游个体户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或者不要发票,或者开具普通发票,而该公司专用发票销售开具达到90%以上,明显不符合常规;③人均工资超过同行业3倍,人均产值仅为同行业三分之一。综上所述,有明显的收入同支出均不入账,采取两套账偷税的迹象。思考:账外经营的进项税额是否允许抵扣?(国税发【1998】66号、国税函【2005】763号)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二、控制分析法(加工制造业检查重要方法)(一)案例1-1:某啤酒公司隐匿收入偷税案1、第3页:麦芽与啤酒投入产出比,据到其他啤酒企业调查,投入产出比为1:8,而该企业仅为1:7.2,明显异常。(还可以进行投入产出比年度趋势分析)2、第7页:类似的,如:主副产品比例分析法。检查人员试图运用啤酒同副产品麦糙的比例,来确定啤酒产量。由于麦糙均是销售给不记账的关联个体户,因此该方法失效。思考:某企业2006年主副产品产量比例为5:1,在技术工艺未改进情况下,2007年变成了10:1,分析该企业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比例的趋势分析)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二、控制分析法(加工制造业检查重要方法)(二)案例1-6:某外资光学制造有限公司少列收入偷税案(25页)生产隐形眼镜的主要材料为干凝胶,其包装物是玻璃瓶。每生产一片隐形眼镜需要一片干凝胶、并存放于一个玻璃瓶中。即:三者有1:1:1的比例关系。该公司三者比例关系极不均衡。说明有可能少列收入偷税。1个玻璃瓶一片干凝胶一片隐形眼镜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二、控制分析法(加工制造业检查重要方法)(三)投入产出比法总结:1.投入产出比法是控制分析法的一类,是加工制造业检查的重要方法,其目标是核实产量,其关键是取得准确比例。2.投入产出比法的测算结果只能作为疑点,及下一步检查重点,不能直接作为证据对企业进行处理。(除非是根据《征管法》第35条进行核定)3.投入产出比法建立在投入或产出一方①可信或②可控的基础上,例如案例1中,通过对上游麦芽供应商进行外调,证实投入是可信的,从而才能用投入产出比方法分析。例如:保定7.26案件,专案组为了计算“前店后厂”利废企业虚开废旧物资发票的数量,假定产出是准确的,从而挤出虚抵进项的金额。(判断上游可控还是下游可控?)如果两端都不可控,两边都漏风,则投入产出比法不能用。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二、控制分析法(加工制造业检查重要方法)(四)延伸思索:上下游分析法,被广泛应用。(确定检查重点)例如:某公司专营某大化妆品品牌(例如:小护士),在南三条进行销售,如何制定检查预案?(上游可控,到上游外调)例如:某企业主要销售矿山配件,进货渠道复杂,但主要销售给某大型国有矿山,如何制定检查预案?(下游可控,到下游外调)-----在账簿上隐瞒收入,找发票给国有矿山,满足国有矿山下账的需要,从而隐瞒收入。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五)财务数据配比分析案例1-5:某木制品有限公司利用代理出口隐瞒收入偷税案1、2003年销售收入2341万,2004年销售收入503万元;增长率为505/2341=22%,1:0.22.2、电费:2003年支出5.5万,2004年7万元;增长率为7/5.5=1.273、职工人数:2003年59人,2004年57人,1:0.97。4、包装物:2003年15.3万,2004年15.05万。1:0.985、运费支出:2003年11.2万,2004年14.4万。1:1.29结论:管理费用变化趋势同销售收入变化趋势严重不符。再比如,煤炭企业的吨煤工资等指标。。。20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21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三、发票比例综合分析法(一)案例1-3:某配件公司设置账外账偷税案(第13页)该企业主要生产建安配件,应当有很多下游个体户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或者不要发票,或者开具普通发票,而该公司专用发票销售开具达到90%以上,明显不符合常规;初步判断:隐瞒无票收入。(二)案例1-4:某食品有限公司隐匿收入偷税案(第14页)该公司纳税申报表申报的均是开具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收入),无无票收入,这与一般情况不符。因为该公司经营的火锅调料销售对象主要是超市或私营企业、个体批发商等,相当一部分经销对象不需要发票,应该有大量未开票的销售收入存在。初步判断:隐瞒无票收入。更隐蔽的,隐瞒部分无票收入,不容易分析是否有问题。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篇三、发票比例综合分析法(三)案例8-5:某贸易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团伙案(246页)该公司当月申报的抵扣联全部为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申报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7份,抵扣税款208万元;该公司长期零申报,2007年9月份突然开具139份增值
本文标题:最新国税稽查案例解析(7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9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