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
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杜放•一、问题的提出•二、生态税收的理论依据•1、生态税收涵义•2、生态税收的理论基础•三、国外开征的经验、成果评介•四、构建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环境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原始森林不断减少,土壤沙漠化、空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严重自然灾害、水环境与大气的污染等,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根据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在过去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地球上的物种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美国研究认为,地球大气人为污染已接近危险程度•全球气温逼近100万年以来的最高点。2003年5月21日拍摄的照片显示,在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海拔5860m珠峰东绒布冰川只有少量冰塔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珠峰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消融加剧,使冰川明显退缩.•2007年全球贫民窟居民数将突破10亿,全球人居事业面临新的挑战.•2007年,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和城市,全球城市化率超过50%;而每三个城镇居民中将有一个生活在贫民窟中.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巴伊朱卡女士11月27日表示:•这是因为不断增长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给废弃物的生产和处置带来的冲击.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05年我国因SO2排放造成经济损失5098亿元(占财政收入1/5)国家环保总局估算:•2005年,我国SO2排放总量高达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比2000年增加了27%.有关研究表明,每排放1吨SO2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万元•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生长20年的大树!!有关专家统计:•长江上游每增加一个亿的产值,下游就要损失十个亿(未来人才需求情况分析2002-06-06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贫困型增长、粗放型增长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宝安三位初中生通过历时四月的社会调查发现洗车棚浪费水的现象触目惊心——深圳每年洗车水可供60万人一年的用水。深圳特区报11月28日报道: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表明,由二氧化硫等导致酸雨的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的损失超过1100亿元。而整个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每年约占中国GDP的2~3%。中国有近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自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自然界物种灭绝速率为自然条件下的1000倍,是新物种形成速度的100万倍。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一种生物灭绝将导致10~30种其他生物消失,对人类将是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物种的消亡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反过来环境的恶化也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当多诺米骨牌开始一个倒向一个时,我们想知道的是: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一个物种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生态系统可能对人类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日本:“无后”原因令人忧•«世界»第九期刊登了桃子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几年前终于有科学家发现:日本男性的精子,不但数量少,而且在显微镜下表现的活力相当低下。原因与大气中含量日增的一种毒性成分有直接关系。最近,日本已经制定了限制这种污染浓度的有关法律条文,力争“亡羊补牢”。信中说:不知不觉周围已有很多对夫妇“无后”,原因:•贪图生活中来自塑料制品的方便,遭到了断子绝孙的报应。长期大量消耗的化工产品,肯定与人类的生存与未来,发生着各种“伤害与被伤害”的潜在联系。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妥善处理、不捕杀或食用野生动物、不生产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氟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废气污水的排放、不乱砍滥伐、不破坏植被……。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使用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终将由人类自己来承担,只有健康的生态环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整个自然环境的正常状态与正常运行都必须被尽可能地保持原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严格限制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因此,如何保护资源,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等成为——政府决策者、经济学家及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各国政府制订环境法规,通过环境组织的绿色和平运动、使用经济手段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理论和措施相应产生,有些已被付诸实践.•其中如何将税收工具用于环境保护,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已成为环境经济学家、财政学家及政府有关部门所关注的问题。•若我们期望达到长期的环保目标,就必然要求为数众多的企业和家庭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又涉及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消费模式。此时,就很难简单地通过若干条法律法规来强制限定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对政府来说,长期以来治理污染与其说存在技术性难题,不如说是资金困难。生产者不愿投资于防污设施,却肆意将污染物排向大气、河流。治理污染的任务主要落在环保部门身上,而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又难以满足需要。•通过征收生态税,将税款作为专项资金,就可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从而为环保部门筹集更多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生态税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用价格来全面调控社会的经济行为。人们会切实地感受到环保行为对费用支出的影响,从而会自发地不断寻求总成本趋于最低的环保手段。生态税收•能引导人们进行各种必要的结构性和工艺性的调整,从而达到环保的长远目标。当然,现存的法律框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起到了最基本的必要保护与防范作用。生态环境问题是继和平与发展之后的世界第三主题,各国都为环境恶化所困扰。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而西方国家又借环保之名行“绿色贸易壁垒”之实,阻碍了我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对此,我们应顺应国际社会税收生态学化的趋势,借鉴国外开征经验,构建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生态税收的理论依据(一)生态税收涵义当前国际社会对生态税收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各种文献资料中常见的提法有:环境税收、污染税等。根据国际财政文献局出版的《国际税收辞汇》:生态税收是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可见,目前西方的生态税收主要是对引起污染的生产、消费行为征税,并对保护环境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什么是生态税又称环境税,就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筹集生态环保资金,向所有因其生产和消费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纳税人课征的税收。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个人或企业.但其他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或得到补偿的情形.正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到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但其他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而产生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形.例如•一个养蜂人在一个果园旁边养蜂,促进了果树结果,但种果树的人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养蜂人也没有因此得到补偿.负外部效应•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到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但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遭受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形.例如•某家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河流,对下游的渔场造成了损害,但化工厂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渔场也没有因此•而得到补偿.社会将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叫做社会成本.在市场条件下,由商品的S\D所决定的商品的价格只反映企业的经济成本,没有反映社会成本.这就是市场失灵——资源配置不合理.当一家企业的生产产生负的外部效应而又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时,这时,政府就必须出面来纠正这种外部效应,即通过行政管制或经济手段等治理环境污染或限制烂砍、浪费资源的行为继续下去.生态环境税收就属于其中的一种经济手段.环境税收手段包括具体的税收和收费、税收减免、对不同产品实行差别税收等。谁污染谁买单对污染环境者征税,征税所得用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或者增加对公民的福利支出,生态税已经成为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工具之一。“生态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向所有因其生产和消费而造外部不经济的纳税人课征的税收。开征“生态税”,“实际上是在遵循着经济学上所谓的‘污染者支付’原则”。开征生态税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可以更好地推进绿色能源的发展。•目前的传统能源价格和绿色生态能源的价格的巨大差距,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传统能源将本来应由企业、行业来支付的环境成本全部推向了社会。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博士曾经做了相关的测算研究认为•一般而言,煤发电需要的投资约6000~7000元/千瓦,天然气发电投资约8000~9000元/千瓦,而水力发电则要投资1万元/千瓦,风能发电更是超过1万元/千瓦的投资水平。煤发电和风能发电的投资表面成本相差了近一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成本没有算进去。如果加入这部分成本后再做比较,则二者的投资成本实际上差距很小。而这,还没有算上在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开发上,政府为相关企业提供的大量明补资金。比如煤炭行业全行业的安全设施改造,国家就投资了数百亿元资金。成本计算上的不公平,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绿色能源发展的艰难,因为二者从开始就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征“生态税”就是要使传统能源价格升高,从而缩小传统能源与绿色能源之间的差价,推动全社会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将有利于改变传统能源与绿色能源发展进程中的不平等市场环境。(二)生态税收的理论基础1、生态税收起源于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2、体现公平、效率原则3、可增加财政收入,弥补环境治理资金的不足生态税收的内涵扩展西方税收理论界普遍接受生产中产生的外部性,并逐渐将其扩展到消费、资源等领域。1、消费行为的外部性2、资源消耗的外部性3、国际贸易的外部性三、国外开征的经验、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更多的经济学家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与研究。在税收方面,生态税制相关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污染者付费原则”,并依次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税收政策,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至20世纪80——9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生态税收付诸实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年来,西方各国陆续开征了各种生态税,不少国家建立了一整套生态税制,利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引入生态税制已成为传统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如:美国的生态税收主要涉及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与使用汽车相关的税收、开采税、环境收入税四大类,并通过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税式支出措施,体现其生态税收的优惠政策。据OECD的一份报告显示:通过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能大大地减少在泡沫制品中对氟里昂的使用;汽油税则鼓励了广大消费者使用节能型汽车,减少废气的排放;开采税减少了约10~15%的石油开采量;整个环境状况好转,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自然灾害率也有所降低。亚洲的新加坡、印度、韩国等以及走向市场经济的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也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生态税收政策。2003.12~2004.1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深圳市的环保资金使用情况,即通过深圳市1999—2002年环保资金使用效应的分析,总结出深圳市多年来环保资金投入——治理效果的经验,同时也发现存在资金缺乏问题,最后提出更有效的解决环保资金缺口的方法——通过生态环保税的建设,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环境资源的进一步改善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004.5.6我在香港的《大公报》发表文章“香港宜开征生态税”人民网香港2月22日电记者李晓明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2006~2007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中,建议削减边际税率和供楼利息,提出环保税
本文标题: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9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