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淡马锡中国投资图谱当中国还在努力学习淡马锡宪章的时候,淡马锡已经在中国赚了大把的钱。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充满悖论的结局。淡马锡以输入管理经验为诱饵,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但结果是它更习惯以一个财务投资者华丽转身,这是淡马锡中国跃进的经典模式。悖论带来的尴尬,在2008年1月8日开始被打破。一场耗时大半年的东新恋在这一天被中国投资者否决:作为淡马锡子公司的典范新加坡航空坚持3.8元的价格购买东航增发股权,被指责为造成中国国有资产流失,其先进管理经验则早已被淹没。东新恋破局,意味着过去几年来,淡马锡在一系列中国企业重大重组中屡试不爽的模式就此终结。85亿港元套现2007年8月底到12月初,淡马锡不断抛售三家中资企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远洋的筹码,将大把现金收入囊中。此种举动曾经引发不少人士猜测和市场动荡。11月底,淡马锡通过摩根士丹利以每股7.09港元出售2.8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票,共套现19.9亿港元(约合2.55亿美元),几乎同时,以每股4.09港元的价格减持其持有的中国银行117.92亿股中的10.82亿股,引发中行股价当日盘中一度下跌超过9%。此外,淡马锡还先后多次公开配售和悄然减持8000万股中国远洋,套现21.6亿港元。这样,淡马锡在2007年底的数天之内就筹集了85亿多港元。如此毫不犹豫的减持套现行动,新加坡媒体分析说与淡马锡面临的困局有关。此前印尼的反垄断机构判定淡马锡同时投资印尼国内的两家电信巨头的行为违反竞争法,并指控淡马锡旗下的移动电话运营商收费过高。2006年何晶也曾经犯了一个被《财富》杂志称为“前所未有的惊人误判”的错误:收购他信家族的企业,卷入了他信家族的丑闻,导致泰国政府对于主权财富基金的强烈警觉。淡马锡控股董事长S.Dhanabalan对新加坡《海峡时报》(theStraitsTimes)称,为应对目前针对主权基金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谴责声浪,淡马锡将实行一个三管齐下的战略。他说,淡马锡首先将避免对某些对一个国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企业占据控股地位。“淡马锡的售股举动可能有两个目的:其一,对其他投资筹资;其二,令自己在华投资更为谨慎,”LombardOdierDarierHentsch(Asia)Ltd驻香港的副总裁LawrenceLo说。但种种解释并未消除市场疑虑,反而让外界进一步解读:淡马锡和其子公司新航收购24%中国东航股权的尝试,可能遇到麻烦。在淡马锡政府公关一向做得很好的中国,这似乎是一个不祥的预兆。陈庆荣救场或许意识到时代已经朝着新的方向演进,在此关键时刻,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陈庆荣提前结束任期,赶往北京出任淡马锡中国首席代表。这个消息让外界引起某种联想。刚满花甲的陈拥有新大文学硕士和美国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既做过外交官也做过新闻官,“长袖善舞,擅与媒体打交道”,多名与他接触过的商人、官员都这样肯定。从外交界引入陈庆荣,是淡马锡中国布局的又一步棋。无论是在淡马锡掌门人何晶为数不多的公开演讲中,还是淡马锡的年报中,关于中国的战略部分,下面这段描述开始变得立体起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中产阶层的出现,人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为淡马锡在民用住宅开发、消费品行业,能源及资源业的投资创造了机会。过去20年里,淡马锡主要依靠关联公司(简称淡联公司)的投资及商业合作参与中国经济发展。1980年代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酒店业及服务业相关的行业;现在的投资领域覆盖从金融业、制造业到港口、运输及物流的多种行业。现在,淡马锡更增加了自身的直接投资。但在亚洲市场对淡马锡开始审慎,尤其是东新恋破局之后,能否沿着上述既有的战略进行,需要更加细腻的操作,尤其在人事布局上先于业务布局。陈在1990年出任前总理吴作栋的新闻秘书,1997-2002年驻港四年。时值香港社会变动、新港双城竞争话题备受关注的时候。陈庆荣积极与香港媒体互动,搭建促进两地互相了解的桥梁,也曾致函香港报章对新加坡政府通过淡马锡干预股市的批评作澄清。有了上述的资历和经验,陈庆荣被认为是合适人选。于是,接下来的问题是,陈庆荣的上任,是权宜之计还是淡马锡在中国未来的长远战略?至少在过去几年,淡马锡已经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经验。淡马锡的亚洲战略和中国机会中国企业和政府对淡马锡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此三字本是马来语“海边城市”的音译,也是新加坡早年的旧名,最早出现在郑和航海带回来的地图上。1974年成为新加坡财政部用于控制和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主权财富企业的名字。截至2007年三月底,淡马锡所管理的投资组合净值为1640亿新元(1080亿美元)。2006年淡马锡在华新增投资约11亿美元。亚洲金融风暴以前,淡马锡平均可以维持18%的回报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新加坡经济遭重挫,淡马锡处境艰难,2002年平均回报率跌落至3%。2002年1月16日,时任新加坡科技公司CEO的何晶受任于败军之际,被新加坡政府任命为淡马锡新总裁。何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续弦夫人,1976年大学毕业,进入新加坡国防部防卫实验室进行武器系统的改装与研制。1980年进入斯坦福大学,获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之后回新加坡担任防卫实验室的副所长。1987年加入新加坡科技担任工程副处长。新加坡科技是淡马锡一家未上市的控股公司,负责工程、技术、军事以及地产等业务,之后升任总裁与CEO。何晶和李显龙时常意见相左,“但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常做有益的辩论。李显龙(当时)虽然是财政部长,但他不能做任何片面决策,他只是一个团队的一分子而已。”何晶出任淡马锡总裁,李显龙老大不情愿,因为这意味着将出现一个尴尬局面,太太需要向自己汇报工作。为此淡马锡专门修改董事会章程,由何晶向一个九人董事会汇报。在何晶进入淡马锡的第二年,公司就创下了74亿新元利润,是她进入第一年所获利润的30倍。淡马锡控股主席丹那巴南称:“淡马锡为新加坡GDP带来10%的贡献。”为了符合其国际化的规范形象,2004年10月,淡马锡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年度财务报告。何晶说,淡马锡之所以茁壮成长,是因为政府刻意实行无为而治政策,不干预这些公司在营运或商业上的种种决定。除了公布财务报告外,何晶对淡马锡作了一项现在看来及其重要的战略决策:不再将主要的投资放在新加坡,仅留三分之一在新加坡,三分之一在亚洲,另三分之一在亚洲之外。这个对深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后,刚恢复元气的新加坡来说,是一个不容易被理解的决定:每个国家都希望尽量留住投资。出乎意料的是,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很快获得了历史性的机遇和巨大的回报。这其中最受外界瞩目的就是饕餮了中国银行业三大盛宴。投资焦点转向亚洲之后,淡马锡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所创造的复合平均回报率为每年38%,是上一个五年的平均回报率17%的两倍多。淘金中国金融淡马锡最早进入中国大陆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投资项目五花八门。但真正大举进入中国还是在2003年后,直到2005年才开始显露锋芒。2005年5月18日,新航旗下的新航货运与中国长城IndustryCorporation(CGWIC)、淡马锡旗下的Dahlia投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位于上海的空货运企业长城航空。作为外国航空业者,新航最多只可以持有25%的股权,因此淡马锡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Dahlia投资也一起加入,持有24%的股权。如此其实整个淡马锡控股还是持有49%的长城航空股权,成功地绕过了中国的政策壁垒。起得早不如赶得巧。积极进入中国的淡马锡迅速抓到了中国金融行业改革的大好时机,参与了其中三场盛筵。2005年1月,该公司旗下亚洲金融控股公司(AsiaFinancialHoldings,AFH)收购了民生银行5%不到的股份。2005年7月4日,根据双方达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淡马锡参与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的首次公开发行,淡马锡通过子公司AFH(现名富登)投资10亿美元购买建设银行的普通股。AFH协助建设银行提升公司治理质量,并有权派遣一名董事参与到建行董事会。2006年8月31日,淡马锡又通过亚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中国银行31亿美元,购买10%股份。淡马锡还承诺将在中国银行公开发行时再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12月AFH又投资15亿美元向中国银行认购5%的股份。在此协议框架之下,淡马锡将协助中国银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包括向中国银行推荐一名董事候选人。除着力提升公司治理外,淡马锡将利用其在亚洲金融业的网络,协助中国银行发展人才资源和科技基础。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淡马锡开始套现的时候,上述三项投资已经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其时,在建行的账面盈利达到了340亿港元,而对于中国银行的投资更是带来了680亿港元的丰厚利润。淡马锡与中国金融业的关系已不止是简单的投资,他们还进一步尝试联手中国金融业投资国际市场,发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淡马锡对全球迄今最大的一宗银行收购案施加影响。在巴克莱集团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竞购银行业巨头荷兰银行控股公司(ABNAMROHoldingNV)的争夺战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克莱集团投资135亿美元,成为中国企业迄今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案;淡马锡控股出资49.7亿美元参股巴克莱,正是这两笔注资促成了巴克莱竞购荷兰银行的胜出。巴克莱成功购得荷兰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持有规模扩大后巴克莱集团约8%的股份,从而成为该行的最大股东。如高盛报告中所提到的:各国政府的股权投资将重塑世界金融格局并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新的影响。事后看来,淡马锡与中国银行业的合作有其专业影响力的部分,但其在华的良好公关,也加了不少分。作为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外来投资者,淡马锡已在中国投资了80亿新元(合51亿美元),仔细考察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轨迹,会发现,这些重大投资背后,都若隐若现淡马锡在中国的慈善事业。淡马锡的慈善投资与捐助淡马锡为加强与中国企业和机构的直接联系,继2004年10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后,2005年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2006年上半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3年5月,中国正处于严重的SARS疫情威胁当中。淡马锡与旗下的6家新加坡公司一起捐助ventilatorsandthermalimagingscanners5月30日早上何晶打电话到中南海给副总理、卫生部部长吴仪,之后在卫生部举行的一个仪式上对卫生部副部长高强承诺捐献20台医院使用的ventilator和两台thermalimagingscanners给中国民航总局(CAAC)热成像扫描仪也是淡联企业SingaporeTechnologiesElectronics研发生产的。何晶写信给当时的副总理吴仪说:看到你们与SARS的抗争,我们很受鼓舞。我们希望能够表达我们对贵国这个重要任务的信心和支持。SARS危机基本解除之后,2003年7月底,淡马锡、IESINGAPORE和凯德置地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推出了中国和新加坡历史上最大的论坛,也是危机之后第一个论坛,有超过300人参加,显示了他们对于中国的信心。美国、英国、欧洲,澳洲和中东的全球投资家济济一堂。2007年5月16日,淡马锡捐出5亿元成立淡马锡信托基金(TemasekTrust),每年从中拨出4%至最高10%的款项支持有关计划。中国工程院院长、上海前市长徐匡迪也是委员之一。被问及成立淡马锡基金,是否要改善淡马锡在亚洲的形象时,钟添明说:“淡马锡是在最近的事件发生前就已经作出成立基金的决定。”很难说淡马锡的这些举措,在中国没有发挥影响力。新宏远创基金使命不仅在中国国有资本改革盛宴上,淡马锡获得了巨大机会,中国的高成长上市公司与有潜力民企,同样也在淡马锡的视野之内。承担这项使命的是一只名叫新宏远创基金的公司。2005年初淡马锡与日本软银共同创立了总值1亿美元的新宏远创基金(NewHorizonFund),专门投资于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国公司。该基金的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国内化工、能源、多媒体、高科技、消费品、医药和汽车零配件等前景行业的优质公司,重点投向上述行业中具有市场领导地位、良好增长性、高效能管理团队的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权及上市计划明确的拟上市公司的股权。2005年4月,新宏远创基金创建伊始,即投资北京佳
本文标题:淡马锡中国投资图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9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