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第九章国际投资政策管理
第九章国际投资政策管理一、国际投资效应分析二、东道国国际投资政策三、投资国国际投资政策第一节国际投资效应分析资本形成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国际贸易效应就业效应一、资本形成效应(一)对东道国的影响1.直接效应(1)从资本流动方向考察。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而言并不是单纯的资本流入,同样也包括资本流出。在起始阶段,无疑是资本流入,是将国外储蓄国内化,一般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但外国资本进入的最终目的是追逐利润,当外资企业产生了盈利,对利润的处理方式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由于投资环境恶化或其他原因,外商将利润汇回或转出,则会引发资本流出,变成了国内储蓄国外化,会影响东道国的资本形成,进而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而且如果利润被持续地汇回或转出,最终的资本量超过了初始投资额,那么,从长远来说对东道国的综合效应可能就为负了。但如果东道国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而增强了区位优势或者东道国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尤其是对外商利润再投资实施鼓励政策,外商就会将利润在东道国持续转为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这会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放大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正效应。(2)从进入方式考察。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有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之分,两种方式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效应有所不同。绿地投资能够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有显在的正效应,而并购投资只是改变了存量资本的所有权,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没有直接的效应,但并购投资后往往会发生对原有资产的改造而产生增量投资,间接地扩大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实际上,并购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并不像绿地投资那样主要是通过资本形成的放大效应来显现的,而主要是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和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来显现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借助外国直接投资来实施私有化改造。(3)从资金来源考察。在投资国与东道国资金来源的选择上,出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大多数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在东道国当地筹资,这无疑会挤占一部分原本属于东道国当地企业的资金资源。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利润再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虽然没有直接带来即时的资本流入,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或消除了资本流出的负效应;另一方面收益的最终流出却又具有一种扩大的倍数效应,使得外国跨国公司仅以较少的原始资本而获得了较大的所有权和收益流量,对东道国未来的资本形成产生负效应。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在投资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筹资时,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产生正效应。(4)从东道国市场结构考察。如果外国投资进入的是东道国弱势或空白的产业,外国投资的进入很可能造成寡占市场结构,即跨国公司利用其垄断优势形成强大的进入壁垒,妨碍其他资本,尤其是东道国本国资本进入该产业,这样虽然短期内外国投资的进入会对资本形成产生正效应,但长远来看,跨国公司会利用其垄断地位赚取高额利润,侵蚀东道国储蓄资源,进而挤出国内投资,这不仅对东道国资本形成不利,还会抑制东道国民族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大多数国家在一定阶段会为保护幼稚民族产业而对外国投资实施产业限制政策的重要原因。但如果外资进入的是东道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外国投资的进入会强化竞争性的市场格局,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国内投资的增长,对资本形成、产业进步和经济增长都会产生正效应。2.间接效应(1)产业连锁效应主要表现为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带动产业前后向辅助性投资而对东道国产生的投资乘数效应(2)示范与牵动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而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东道国原来因缺少资本和竞争而形成的分散、小规模的低效率生产发展成为较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二)对投资国的影响二、技术进步效应(一)对东道国的影响1.直接效应跨国公司直接的技术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将技术转让给东道国的全资子公司,亦即将技术在跨国公司体系内部转让,继续保持对该技术的垄断。在这种方式下,转移的技术最为先进,但由于技术仍被限制在跨国公司体系内部,因此,对东道国直接的技术进步效应很低。二是将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合资公司,相比第一种方式,技术先进性有所降低,但东道国企业获得了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三是以非股权投资方式(许可证经营或特许经营)将技术直接有偿转移给东道国企业,在这种方式下,转移的并非核心的高端技术,往往只是最低端的技术,东道国企业对跨国公司必须保持很高的依赖度,比如可口可乐公司是不可能向东道国灌装企业转让浓缩液配方技术的,因此,这种方式对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也非常有限。四是跨国公司建立外部的研发网络时,与东道国合作机构的技术交流,这种方式是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往往能取得“双赢”的结果,因而备受跨国公司和东道国的青睐。2.间接效应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与当地公司之间的联系。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培训当地雇员。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活动当地化的加强。跨国公司参与东道国竞争而产生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二)对投资国的影响与传统观点不同,当代国际直接投资实践表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难以获得先进技术,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反而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捷径。三、产业结构效应(一)对东道国的影响1.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一是通过资本、技术等“一揽子”生产要素的流入,改变东道国的投资结构,进而直接促进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二是因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而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使得东道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改变了东道国的消费结构,从而间接地促进了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三是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而对当地企业所形成的竞争与示范双重效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四是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对东道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所带来的引导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2.市场集中度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一些具体因素的综合作用:东道国市场中外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经营规模。东道国当地同类企业对外国跨国公司进入的反应。外资企业对东道国当地企业的影响。外资企业的市场运作。(二)对投资国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国可以将本国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赤松要的雁形理论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产业转移有可能造成投资国的产业“空心化”,不利于投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成长。产业结构优化说产业“空心化”说四、国际贸易效应(一)对东道国的影响1.直接效应(1)当地原材料出口加工。(2)进口替代型转变为出口加工型产品出口。(3)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垂直一体化国际生产中的出口。2.间接效应(1)外资企业进入后,东道国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努力扩大产品出口。(2)通过跨国零售商和贸易公司的关系,东道国企业增强了与国外消费者的联系。(3)制造业中外资企业的当地采购和零部件分包安排增强了东道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4)跨国公司在可能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潜在出口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当地企业将会因贸易壁垒的削减而获益。(5)跨国公司培训专门从事出口贸易的当地雇员,当这些员工“跳槽”后,这些员工的技能及其与国外客户的联系会扩散到当地企业中。(二)对投资国的影响1.出口引致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2.进口转移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3.出口替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4.反向进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增加。五、就业效应(一)对东道国的影响1.就业数量效应(1)直接效应。外国直接投资为东道国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数量是资本投资额的函数,但也受到以下几项因素的重要影响:第一,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绿地投资会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当然,还应当分析此种投资与国内生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企业的市场结构关联度,即外资企业是否取代国内现有企业生产,是否会将东道国当地企业挤出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指外资企业向国内企业的要素转移关联度,如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后缓解了那些阻碍国内生产扩张的金融、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瓶颈”,则有助于促进东道国产出的增加。前者可能导致保持原有就业机会不变或减少,后者则必然会间接创造就业机会。一般来说,并购会导致立即或滞后的裁员,即直接减少就业机会。第二,对外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在独立子公司战略下,跨国公司价值增值链中的大部分被复制到国外分支机构,各个国外分支机构“各自为政”,服务东道国当地市场,因而创造的就业机会较多。在简单一体化战略下,跨国公司体系内部形成不同区位互补性的就业层级结构,国外分支机构利用总公司的技术和营销网络,总公司或其他国内分支机构提供特定产品,活动范围较为有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决定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如果东道国低成本的非熟练劳动力或低成本的技术人员充裕,则可以吸引劳动密集型外国直接投资,此时创造就业的效应可能很大,但如果零部件及其他投入品主要依赖进口,其间接创造就业的效应可能很小。在复合一体化战略下,跨国公司的价值增值活动很少在不同生产区位间转移,而是合理化、一体化地被安置在某个区位,以便形成效率和规模优势。相对于前两种战略,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实行复合一体化战略的跨国公司体系创造的就业机会要少一些。实行复合一体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无需在最终消费市场附近进行全部或大部分价值增值活动,而是将各项生产活动的全球或地区责任全部指派到各个生产区位,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劳动力市场的专业化分工。第三,外国直接投资的劳动密集程度。第四,东道国劳动力的素质。(2)间接效应第一,外资企业具有广泛的前向与后向联系,可以使供货商、销售商和服务代理商创造就业机会。第二,跨国公司设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在当地的支出和上缴的税收,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东道国的国民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间接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第三,外资企业的存在,加剧了东道国行业内部的竞争,进而刺激当地其他企业的发展而增加就业机会,当然也可能排挤当地企业或使当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而减少就业机会。2.就业质量效应(1)为东道国雇员提供较高的报酬和较好的工作条件。(2)通过培训当地雇员而为东道国开发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3)改变东道国的就业人员构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对投资国的影响1.就业数量效应(1)生产替代效应。(2)出口刺激效应。(3)跨国公司总公司及辅助性企业效应。2.就业质量效应第二节东道国国际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资本政策人事政策再投资政策经济特区政策一、财政政策(一)降低所得税率(二)免税期、关税减免和退税(三)加速折旧(四)财政优惠政策的发展趋势(五)反避税措施东道国防止国际避税的措施主要有:1.根据国际组织提出的国际收入与费用分配原则制定自己的税收政策转移价格的实施,使收入和费用出现了人为的、反常的国际间流动,只有跨国公司关联企业间收入和费用分配合理了,才能彻底堵塞国际逃税的漏洞,为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提出了国际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四项原则:(1)独立核算原则,要求关联企业间的交易往来,按无关联企业的交易往来方式进行;(2)总利润原则,对跨国关联企业的内部交易不予过问,到年度终了时,将各关联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全部利润汇总相加,再按合理标准重新分配;(3)合理原则,要求以经济合理性为基础进行国际间的收入与费用分配;(4)合理利润划分安全地原则,要求跨国公司关联企业内部交易利润
本文标题:第九章国际投资政策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1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