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税总新数据透析2010-6-414:56中国财经报【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国家税务总局规定,2009年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监控标准为:年缴纳增值税500万元以上的增值税纳税户、年缴纳消费税100万元以上的消费税纳税户、年缴纳营业税100万元以上的营业税纳税户,以及年缴纳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各类纳税户。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缴税额超过全国税收的一半。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什么行业税负高,什么行业税收正在高速增长,以及什么行业出现了巨额减收。分行业看,总体税负较高的行业为卷烟制造业,税负为46.55%,2009年卷烟制造业上缴增值税、消费税“两税”位居各行业首位2009年纳入全国重点税源监控范围的卷烟企业共82户。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关联分析看,经济发达的省市(上海市、江苏省和深圳市)税源质量较优,其利润率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在前列的云南省和湖南省。同时,传统的烟草业三大区域(沪、滇、川)构架已经发生变化,基本形成了滇、沪、湘三大系。这三个区域各有特色,其中滇系税源充足,发展空间大,生产能力强,主营业务收入高,全国十大品牌(按产销量排)占四个,分别是红塔山、红河、红梅和云烟;沪系税源质量高,利润总额、利润率均位居全国前列;湘系为后起之秀,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烟草业实现税负(实现税收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60.50%,比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烟草行业税源和税收增减变化主要由销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变化和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引起,其中后者起到主导作用。具体讲,销量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税收增长的内因。2009年,烟草行业的品牌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重点骨干品牌销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是重点骨干品牌结构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税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卷烟税收增收的外因。由于消费税政策调整,导致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及税金、附加的增幅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在税收上表现为消费税大幅增长、企业所得税出现下降。从消费税情况看,这一政策变化带来一类卷烟消费税有24.44%的增收,二类卷烟消费税有20%的增收。静态测算此政策带来2009年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增加约200亿元。房地产重点税源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提升,实现税收高速增长2009年,纳入国家税务总局重点税源监控范围的房地产企业近万户。根据对其中规模较大的7301户企业汇总统计,2009年7301户房地产企业共实现各项税收14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占全国地税收入的6.87%,比上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税收增量占全国地税收入增量的17.19%。从各税种收入情况看,房地产营业税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直接相关。2009年房地产重点税源企业实现营业税收入685.8亿元,比上年增长53.4%。营业税收入总量和增量分别占企业实现税收总额的48.4%和59.5%。同时,企业所得税也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全年实现税收363.4亿元,同比增长21.7%。从各区域税收情况看,省市间税收规模差异显著,共4个省市实现税收在100亿元以上。其中,江苏省高居榜首,共有2026户纳入监控范围,全年实现税收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5%;其次为上海170.4亿元,北京154.7亿元,广东128.1亿元。以上四省市合计实现税收713.4亿元,占全部房地产重点税源企业实现税收总额的五成以上。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无论从户数还是税额上均显示出较强的地域优势。东部地区共有5498户,2009年合计实现税收1154.1亿元,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为75.3%,税收占整体税收总额的比重为82.5%;中部地区共有801户,2009年合计实现税收108.8亿元,户数占比11%,税收占比7.8%;西部地区共有1002户,2009年合计实现税收136.2亿元,户数占比13.7%,税收占比9.7%。钢铁重点税源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税收出现巨额减收钢铁行业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2008年第四季度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支持下,钢铁行业逐步走出低谷,产量恢复增长,效益有所改观,但就全年而言仍处于低迷状态。国家税务总局监控的1512户重点税源钢铁企业(仅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2009年总体呈现出税源运行质量下降、税收巨额减收、行业税收地位下滑严重的显著特征。从重点税源企业情况看,2007年钢铁行业已经发展为制造业中仅次于烟草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在制造业实现税收中的份额达到14.8%。2008年受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滑重叠作用的影响,钢铁行业经历了“前高后低”大起大落的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税收同比略有下降,税收份额滑落到12.1%。2009年,由于产销下降以及增值税转型影响,钢铁行业税收较上年出现巨额减收,税收支持力度明显减弱。1512户钢铁企业全年共实现税收695亿元,比上年下降一半。家电制造业重点税源企业受益家电下乡政策自2009年2月1日起,国家全面推广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资金。在全国重点税源企业中,家电下乡中标生产企业共有79户,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572.2亿元,占全部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的82.6%。这部分企业2009年共实现各项税收66.8亿元,比上年增加15.2亿元,增长29.6%,高于全国税收平均增幅20.8个百分点。家电下乡政策拉动相关企业经济税收增长。家电下乡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也为家电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据统计,中标家电下乡产品的79户重点税源企业2009年合计实现计征增值税销售额2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家电下乡产品发货金额约占54%,登记销售额约占23%;实现增值税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实现利润总额85.5亿元,增长24%。而其他192户未中标重点税源家电制造企业上述指标的合计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缴纳增值税27.3亿元,比上年下降11.6%;实现利润总额68.9亿元,同比下降0.8%。这说明了家电下乡政策对相关企业的业绩和税收增长有重要作用。重点税源企业中的行业龙头获益最大。家电下乡登记销售金额排名靠前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如海尔、海信、长虹、格力、美的等企业。这些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强大的品牌效应、广布的销售渠道等多方面优势,其主打产品在家电下乡中均有不俗表现,也进一步带动了税收的增长。登记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重点税源企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增长合计18%,实现增值税增长36.4%。青岛市家电企业成为家电下乡政策最大赢家。青岛市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著名家电生产企业集团,借助多年来在传统家电领域积累的品牌优势,三大集团所属家电生产企业在家电下乡中的表现十分抢眼,销售份额几乎占据半壁江山。2009年,三大集团所属家电生产企业共销售下乡产品1501余万套,占其自身全部产品全国总销量的40%;实现销售额272.8亿元,占其自身全部产品全国总销售额的39.4%。前4个月全国税收实现持续较快增长2010-5-2610:47中国税务报【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统计,1月~4月,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势头,完成26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增收6545亿元。分级次看,中央级和地方级税收协调增长,分别为34.0%和31.9%;分税种看,主体税种收入较快增长,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13.7%,国内消费税增长57.7%,营业税增长37.9%,企业所得税增长41.1%,个人所得税增长21.8%,车辆购置税增长63.5%,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增长56.3%;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增长领先,东、中、西三大区域税收分别增长32.6%、32.3%和36.8%。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方面认为,今年前4个月税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增长为税收增长奠定税源基础。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更加明显,与税收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较快增长,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比去年第四季度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9.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进口商品总值增长64.6%,房地产投资额增长35.1%,1月~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9.7%,直接带动国内增值税、海关代征进口税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大幅增长。二是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增收。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培植了税源。如增值税转型对机器设备投资增长拉动作用明显,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提高出口退税率直接降低出口产品的税收负担,促进外贸出口增长。与此同时,一些增收政策的效应则继续体现,如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翘尾增加较多收入,1月~4月,国内消费税中的成品油和卷烟消费税分别增长51.7%和58.9%,共增收660亿元,占增收总额10.1%。排气量1.6升以下机动车车辆购置税税率由5%提高到7.5%带来车辆购置税大幅度增长,限售股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也增加了一些收入。三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09年1月~4月,我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谷底,相应税收收入同比下降8.0%,今年1月~4月,收入与2008年1月~4月相比,两年平均增幅仅为10.7%,所以今年1月~4月税收是恢复性增长。四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为税收增长提供保障。1月~4月,非居民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7.2%,税款查补收入同比增长48.2%。个税完税证累计开具2亿份2010-5-2114:3中国税务报【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自2005年开始为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税务机关已累计为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2亿份。为切实维护纳税人权益,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优化纳税服务,自2005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扣缴义务人实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的,试行由地税局直接为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累计开具完税证明1.4亿份,其中,2009年开具5108万份,比2008年增长52%。据对全国15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地方税务机关已经开具完税证明近5000万份,接近去年全国开具的总量。下一步还有一些地区将陆续为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据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市开具完税证明数量较多。目前对纳税人申请开具完税证明的要求,各地税务机关都能满足。对于个别纳税人反映为何未能获取自己的完税证明这一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个别纳税人未能获取自己的完税证明,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给纳税人直接开具完税证明必须以扣缴单位实现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为前提,地税局只有通过扣缴单位掌握了纳税人的基础信息、收入和纳税信息,才能开具完税证明。目前部分地区扣缴单位未进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地税局还无法为这些单位的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在这样的情况下,纳税人可以向扣缴单位索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第二个原因是个别纳税人单位地址或实际住址发生变更,未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或扣缴义务人报告,纳税人可能因此未收到完税证明。谈及下一步税务机关在开具完税证明方面有什么打算时,这位负责人透露,税务机关将从四方面完善为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制度:一是地税局直接征收税款的(如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自行纳税申报纳税的)和纳税人申请开具完税证明的,税务机关将继续做到为纳税人开具通用完税证或缴款书、完税证明。二是凡是扣缴义务人已经实行明细申报,且具备条件的地区,地税局将坚持直接为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三是地税局将继续创造条件,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督促所有扣缴单位实现明细申报,以便尽早实现为所有纳税人直接开具完税证明。四是将创新服务方式,逐步拓展通过税务网站、短信、电话
本文标题:税收数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2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