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23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范例8篇】
1/162023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范例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一篇】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共同制定春游计划,初步尝试安排自己的活动。2、在协商、讨论、分工等过程中提高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1、向家长说明本次活动的意图,争取家长的合作,与孩子共同收集相关景点资料,如:景点的图片路线等。2、教师提前了解有关春游路线、联系电话等,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1、引导幼儿说说:以往外出春游时准备了些什么?都是谁帮助我们做的准备?2、启发幼儿讨论并制定自己的春游计划,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提问。(1)你们想从哪几个方面准备春游活动?(2)我们的旅行包里应该带点什么东西?那些东西是我们2/16必须要带的?那些东西不适合带?(3)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呢?春游时注意什么?(安全方面、文明行为方面),到了地点可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3、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制作计划书。(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小组和小伙伴进行分工协作,教师观察幼儿分工情况:谁记录?谁交流?提醒每组幼儿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可以分为食品组、用品组、规划组、活动组等。(2)引导幼儿讨论记录的方式:用什么方法记录春游计划?(画画、图示等)4、交流、探索。请各组幼儿介绍计划内容,并针对计划师幼展开讨论,及时认可最佳方案。5、汇总各组计划,师幼共同布置成“春游计划”专栏。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外出春游,或者争取家长的配合带领幼儿春游,同事引导幼儿依据自己制定的春游计划,能主动地进行春游前的准备过程,如:购买食物、自备出行物品等。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二篇】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活动准备3/161、纸环,绳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小棒等。活动过程一、感受连接1.教师: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你们就去找朋友,音乐停止时,你们也停下来,老师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2.游戏:找朋友教师:嗯,老师看出来了是好朋友,老师说的对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因为你们两个拉起手来了,连接在一起了。二、尝试连接(1)出示两个纸环教师:谁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纸环连接在一起呢?(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出多种办法连接。)(2)出示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教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3)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三、经验交流(1)你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4/16的?(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连接方法。)(2)连接的方法很多,可以粘贴,串,钉,套,夹,挂等等。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四、探索操作1.请幼儿发挥想像,再次将物品连接起来。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提示和帮助。五、展示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三篇】活动目标:1、了解乱吐泡泡糖带来的烦恼,感知生活环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2、理解泡泡糖外包装上环保标志的含义,有初步的环保意识。3、乐意为保护家乡环境左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1、泡泡糖若干,活动前发给孩子们。2、垃圾桶若干活动过程:一、课前谈话,谜语导入5/161、吃进去是硬的,吃过后变软的,吐出来可以是圆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泡泡糖)2、马路边谁站岗,不怕晒不怕站,张着嘴像在说:小朋友,可别忘:果皮纸屑递给我,不要扔在大街上!(垃圾箱)二、大家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那么你吃过的泡泡糖是如何处理的呢?1、说一说处理的办法。2、评一评谁的方法好。三、启发幼儿思考泡泡糖的问题。1、生活中,在哪里看见过人们吃过的泡泡糖?2、看到这些到处乱丢的泡泡糖时,有什么想法?四、讨论:泡泡糖应该怎么丢?五、寻找泡泡糖纸上的秘密。1、请幼儿找到糖纸上如何丢泡泡糖的图标。用笔圈出来。同座互相说一说它的意思。2、请幼儿模仿图纸上的提示,做动作。六、结合《社会》第24-25页内容,指导幼儿看书,理解每幅图的意思。1、判断:谁都做法对?2、启发幼儿完成大红花儿属于谁活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第四篇】设计思路:6/16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因此,特意设计了《清明》的音乐活动,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重难点分析: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活动目标:1、体验音乐与古诗的意境,学习在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活动准备:7/16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活动过程: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2、按节奏吟诵《清明》(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8/16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4、交流欣赏: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附古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五篇】一、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二、活动重难点: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三、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9/16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四、活动准备: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五、活动过程:(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10/16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_或一对_。(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3.幼儿成果展示。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五)结束部分游戏《成双成对》。11/16六、活动反思: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_或一对_。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第六篇】一、活动目标:1、在了解蜘蛛织网的基础上,动手学织网。2、能大胆发挥想象,体验自己设计的乐趣。二、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蜘蛛织网。2、操作材料:毛线团,泡沫板、塑料图钉若干。3、教具:蛛蛛图片。三、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织网的兴趣。1、引出课题,激发操作兴趣。2、幼儿交流蜘蛛织网的图案。二、自我尝试 1、幼儿操作,尝试蜘蛛织网。三、作品展示,交流,分享12/161、教师引导幼儿寻找蜘蛛织网的规律。2、幼儿与同伴交流蜘蛛织网。3、师生共同清理活动场地。四、活动延伸:a)进一步了解蜘蛛织网的方法。b)根据蜘蛛织网的特点,学画一些对称的图形。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七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汽车的种类有各种各样的,它们有不同的用途。2、简要了解汽车的发明过程,激发幼儿当“小发明家”的愿望。3、学习用废旧物品制作汽车,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二、活动准备:1、汽车发明过程的复合灯片一套,幻灯机一台。2、木偶表演台,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爷爷、小孩各一个。3、各种纸盒、塑料瓶等废旧材料及装饰用的各种物品、材料,如:各种纸、牙签、铅丝、胶水、双面胶、剪刀等。4、录音机、磁带。三、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木偶小兔:“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远的奶奶。13/16坐着汽车去可方便了,一会就到了。再见。”(小兔坐在轿车上,说完下场)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乘汽车很方便,你们知道汽车是怎么发明的吗?”2、简要了解汽车的由来。(1)、教师操作幻灯片1:“最早的时候,人们没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脚走路。”(2)、教师操作幻灯片2:“经过驯化的动物成了人们重要的运输工具,人们骑着这些动物旅行,用它们驮运货物。这些动物有马、牛、象、骆驼等。后来人们发明了轮子,于是出现了最原始的车。接着又出现了有辐条的车轮,车的结构就轻巧了。美国人生产出了
本文标题:2023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27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