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税法的基本原理(ppt 256)
精品资料网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一、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其性质税收是国家为支付其政务支出的财政需要或为实现其他行政目的,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向居民、非居民强制、非罚、无偿课征的货币或者财物,是一种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的实质,从宏观上讲是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微观的征纳过程而言是私人财产权的强制、无偿转移。从税收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性质:1、财政性。税收的课征,其原始的、首要的目的是国家为了获得财政收入以支付其政务支出的需要。况且,税收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税收具有财政性是毫无疑问的。2、无偿性。虽然从社会整体来看,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与国家提供的服务间有共同的报偿性(即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就单个的个别纳税人而言,因公共物品的特殊性,纳税人完纳税款与其从国家公共支出中所得到的利益,并无必然的等值对价关系,无从经由市场进行交换,反映在具体的征纳税过程中,则体现为完全无对价的征收。此即税收的无偿性,或称无个别对价性。3、强制性。税收的征收必然使纳税人无对价地丧失手中的一定财富,是一种牺牲。所以,国家征税如果不以政治权力进行强制是难以顺利实现的。此即税收的强制性。4、政策性。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虽然在于获得财政收入,但这并不是课税的唯一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财政理论的演变,现代国家的税收在平均社会财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形成、鼓励科技创新、控制通货膨胀(或紧缩)、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精品资料网(二)税收的分类税收的分类,或称税种的分类,它对于了解和分析一国的税收结构、税法体系十分重要。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分类:1、直接税与间接税按照税收负担是否可以转嫁,即是否由纳税人本人直接负担为标准,可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凡是由纳税人本人直接承担的,属于对收益额和财产课税的各种税收,如收益税、财产税等,都属于直接税;凡由纳税人垫缴,然后转嫁给消费者承担的,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收,如流转税等,都属于间接税。2、从量税与从价税按照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计量标准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凡是规定以征税对象的价值形式(价格)为依据来计算征税额的税收,都属从价税;凡规定以征税对象的重量、面积、容积等为标准来计算应征税额的税收,都属于从量税。3、对物税、对人税、对事税按照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对物税、对人税与对事税。以人或人的综合纳税能力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称为对人税(或主体税),前者如人头税,后者如个人所得税;以物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称为对物税(或客体税),如商品税;以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称为对事税(或行为税),如屠宰税、筵席税。精品资料网、中央税与地方税、共享税按照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归属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凡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其授权机关进行税收立法,且税收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归属于中央政府的税收,属于中央税,或称国税;凡由地方权力机关进行税收立法,且税收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归属于地方政府的税收,属于地方税,简称地税;此外,某些税收虽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其授权机关立法课征,但其收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按分成比例共享,称为共享税。5、价内税与价外税在从价税的税种当中,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在征税对象的价格(即计税依据)内包含有所征税种税款的税,为价内税。如我国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凡所征税款不包含于征税对象价格内的税收,为价外税。如我国的增值税、关税。6、经常税与临时税按照税收收入是否有持续性或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上的地位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凡为保障国家基础性的费用支出而每年持续作有规则课征的税,属于经常税,又称永久税;凡为实现某种特殊目的、或因国家处于非常时期而在较短时期内特别征收的税,属于临时税,又称特别税。现今各国的税收多为经常税。7、独立税与附加税按照征税对象的计税标准是否有依附性,税收可以分为独立税与附加税。凡不需要依附于其他税种而独立课征的税,属于独立税,也称主税。现今各国的税收多为独立税。凡需要附加于其他税种之上,以其计税依据或税额为计税标准课征的税,属于附加税,又称从属税。如我国的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农业税的地方附加税等均属于附加税。精品资料网、实物税与货币税按照税法规定的税收收入的形态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实物税和货币税。凡是规定以实物形式缴纳的税,属于实物税,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多为实物税;凡是规定以货币形式缴纳的税,属于货币税,在商品经济较高发展的社会里,税收多为货币税。9、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与行为税按照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性质的不同,税法可以分为:(1)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的劳务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目前在我国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2)收益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或利润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农业特产农业税、牧业税;(3)财产税,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某些财产作为课税客体而征收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遗产税等;(4)资源税,是对某些特定的自然资源,就其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类税收,包括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等。(5)行为税,是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课征的税收,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已停征)、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筵席税、屠宰税等。此外,还有比例税与累进税、国境税与内地税、财政税与调控税等多种划分。精品资料网二、税法概述(一)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税法是调整国家通过征税机关而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这个定义,我们知道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税收关系。具体而言,税收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1、税收经济关系。税收经济关系就微观领域亦即具体的征纳税过程来讲,是私人资财强制无偿地转移为国家所有的关系;而就宏观领域亦即全国范围来看,它是国家对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经由各税种税法(税收实体法)的调整,就体现为税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其中,享有课税权的国家是法定的债权人,私人即税法上的纳税人是法定的债务人。2、税收征纳程序关系。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具体税收征收管理权的征税机关与纳税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就税收债权、债务的具体履行和实现而发生的程序性关系。在我国一般称为税收征收管理关系。一般包括日常的税务管理关系、具体的税款征纳关系和定期与不定期的税务检查关系。主要受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调整。3、税收监督保障关系。是指围绕国家组织税收收入活动的开展而在各有关主体之间发生的监督制约与程序保障关系。具体包括对税收违法当事人的税收处罚关系,为纠正税务行政行为、保障纳税人权益的税务救济关系(包括税务行政复议关系、税务行政诉讼关系、税务行政赔偿关系),及有关国家课税权划分而产生的税收管理体制关系。其中,前两种关系是侧重于事后的程序性的监督保障关系,而后一种关系则是一种事前性、基础性、制度性的监督保障关系,因而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税收关系。精品资料网(二)税法的特征税法作为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因税收关系的特殊性,使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1、税法的经济性。税收活动是国家政治权力直接介入私人经济的活动,税收征纳的过程是货币资财强制、无偿转移的过程,税收经济本质上是公共经济,税收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关系。这一切,决定了规范税收活动、调整税收关系的税法,必然具有直接经济性。2、税法的成文性。税法是规定纳税人纳税义务的法,税法的实施意味着纳税人资财的无偿转移,是一种牺牲。税法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一种侵权性规范。为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确保税收收入的实现,按照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要求,税法的各课税要素必须要由法律予以明文规定。由此决定了税法的成文性。3、税法的强制性。由于税收是一种无偿转移,并且这种无偿转移应在不特定的纳税人间进行公平分配,如果顾及个别人的意愿而不作统一的对待,那么税收的目的就难于实现。所以,税法规范多为强行性、义务性规范,从而使税法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征。依据这一性质,任何机关或者个人都不得无法律依据的任意减税免税、或者就纳税义务的范围与履行方式达成协议,而排除税法的适用。4、税法的政策性。税法的政策性源于税收的政策性。税收工具本质上是政策的工具,无论是取得税收收入、还是调节分配,还是进行资源的配置,还是其他特定的目的,都体现着收入政策、分配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等方方面面的政策。税法的调整使得税收的政策性更加稳定、更加协调,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简言之,税法是税收政策的法律化。5、税法的技术性。由于税收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税法的规定,一方面要确保国家的税收收入,另一方面又要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谋求与私法秩序的协调。既要调控宏观经济,又要减少对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还要贯彻其他多方面的政策目的。这些需要,决定了税法制度的设计及由此而产生的税法内容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专业性与技术性。精品资料网(三)税法与税收的关系是税法的实质内容,离开了税收、离开了税收活动,税法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存在;税法是税收的法律形式,是进行税收活动的依据,是确保税收活动规范有序的制度保障。在现代法治社会里,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有税必有法,无法必无税”、“税收法定”越来越被奉为税收工作的圭臬。其次,税收与税法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税收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税法则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国家税收及税收活动的客观需要与存在,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税法的存在;反过来,税法的存在又对税收活动的有序进行与税收目的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精品资料网第二节税法的渊源及其效力一、税法的渊源税法的渊源,是指税收法律规范的外部存在和表现形态,亦即形式意义上的税法的来源。税法渊源,主要表征的是税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或效力等级,对税法的效力和具体适用具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认为,我国税法的渊源包括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两大类:(一)国内法渊源税法的国内法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包括:1、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我国税收法律规范的最高法源。宪法中有关税收的规定,是我国制定税法的最重要的基础。各具体税法的内容规定必须与宪法的精神相一致,不得含有违反宪法的条款,否则,该税法的具体规定无效。2、税收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税收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由于税收法定原则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最重要的税法基本原则,因而税收法律应该成为税法最主要的渊源。我国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目前,我国税收法律包括专门的税收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其他法律中涉及到税收活动的有关规定,如《刑法》中的“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规定,《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关税收的规定等。3、行政法规。按《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有关税收基本制度的事项属于“法律保留”的事项,但同法第九条规定,对其中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可以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而在此之前,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国家立法机关的授权决定,于1984年和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已制定颁布了大量的税收方面的《条例》(行政法规)。这在实际上构成了我国税法的一个重要渊源。精品资料网、地方性法规。在实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方立法机关可以依法就某些地方税制定地方性法规。我国目前立法权
本文标题:税法的基本原理(ppt 25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2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