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推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一、发展中心城市,统筹协调发展1.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挥中小城市的带动作用。xx市位于xx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但xx市城镇化发展主要依靠大量农民工进城带动房地产、社保医疗、基建等各种消费的增长,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转移人口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xx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xx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从而实现xx市新型城镇化的合理、健康、有序推进。xx自xx年被列为xx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单位以来,结合xx实际及地域特质,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城乡一体,建立了市县乡(镇)三级互动机制,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拓展和项目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xx大力打造城市亮点,加速推进北部新城、东部片区等片区开发,大力推进大唐司马城、婚庆产业园、卡乐世界等产城融合工程以及桃花源大桥北端片区、江南片区等一批棚改项目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该市推进屋顶绿化行动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大力推动产业项目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大大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城市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城市的经济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的一个经济学指标。我们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比值越大,这个中心城区的首位度越大,这座城市越发达,它对资源的虹吸效应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就越强。要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坚持市中心城区率先发展战略。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2.完善城市功能、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东新区、高铁新城、德山新港等片区开发建设,提高特色街区资产运营水平。推进太阳大道贯通工程、沾天xx环路、沅水六桥等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北部新城环城水系、阳明湖水系等治理项目,加强排水管网和设施建设维护,提升城镇排水防涝能力。加快沅北水厂迁建,完善城市供水管网。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实施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项目建设。依法依规统筹推进危房、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打造15分钟生活圈。大力开展城市“微改造”,让城市更加精致精美、干净清爽。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大纲编制等工作。以推进精明增长、建设精致城市、实现精算平衡为取向,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促进空间平衡、产城融合、便民利民。科学编制重点片区规划,做好城市天际线规划设计。强化规划执行,杜绝边规划边建设、随意变更规划设计、项目主导规划等行为。3.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人口转移。xx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把xx城区周边的乡镇发展起来,更要发展像石门的三圣乡、子良乡、所街乡、雁池乡等偏远的乡镇发展起来,不断优化经济比较落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地势相对复杂的乡镇产业结构,培养相关产业组织,扶持相关产业经济,做大做强这部分乡镇的发展。建立农业生态产业,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增强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业发展和乡镇发展的有机融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议题,是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抓手,更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通道。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完善以城市规模为主的落户标准,探索以区域差异化为主的差别化落户政策;推进居住证制度配套改革,逐步弱化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各项福利制度,强化居住证制度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提高居住证制度含金量;建立“互联网+”户籍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人口服务信息化服务优势,实现落户“一站式”服务,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提供便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提升机制,提升其市民化能力。健全农民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建立高效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提升中的作用,从农业转移人口输入地、输出地两个视角出发,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管理为前提、社会组织为辅助和自我发展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提升机制。4.做好城镇规划,合理区域布局。在城镇规划中以人为本,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建立城镇之间的协调机制,在整个城市群类统一编制城镇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整、完善的城镇化大格局。应该以xx市区做主城区,辐射周边城镇,向灌溪工业园,加快工业发展,扩大城镇规模。对xx市城区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布局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化是xx市发展的重头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xx市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得到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城镇化的发展中一定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地方经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做好城镇规划,做到城镇化发展科学有序推进。xx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以市场经济与导向,全面发展县域经济,促进xx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配合“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实施,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利用新发展理念打造出城市产业共生、凸显特色和文脉的新型智慧城市。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地方经济1.促进产业融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引导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测检验等服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加强资金、技术、土地等产业要素配套,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民营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保持产业发展定力,始终与企业共成长,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依托大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评价优势区域,引进大型企业,选择重点建设投资方向,继而利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强化招商主体责任,提高项目落地能力,重点考核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持续开展节会招商,办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招商活动,积极参加“进博会”“港洽周”等活动。加强产业链招商,紧盯产业龙头、总部经济,精准发力、招大引强。深入推进委托招商、园区招商、基金招商。发挥驻外招商服务中心和异地商会作用,主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激发县域活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xx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发强市,立足工业强市。工业发展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要加快xx市经济发展,就要加快工业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把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当前,我们应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一是激发县域活力。将根据各地主体功能、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程度、比较优势,建立更加精细的区域差异化评价机制,来充分激发县域活力。二是推进产业优势转化。根据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确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将逐步形成一县一特产业格局。三是提升县城承载能力。通过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将县城建成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的主载体。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后,将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也将会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为拉动内需、实施双循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重要支撑。三、发挥文化优势,打造城市品牌1.建立地方文化特色,繁荣发展文体事业。xx素有粮仓、纺城、烟都、酒市、茶乡之称。是一个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的鱼米之乡!更是一座崇尚道德、重视教育的文化名城!有“风景之国,文物之邦”的美称。xx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xx丝弦,xx高腔、澧水船工号子、澧州荆河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打造xx特色品牌文化,合理开发。打造“园林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文明、绿色的现代化城市,彰显中心城市的区位特色。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完善交通网络、合理规划新老城区。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支持xx丝弦、xx汉剧、xx鼓书发展。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xx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实施市滨湖剧场、市图书馆、市游泳馆、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工程建设。2.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城市名片。根据城市的地位,xx作为优秀的旅游城市,可以借助发展旅游业,带动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像白鹤小镇、桃花源镇等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结合xx特色文化,建成特色小镇,发展省内和当地旅游,结合当前后疫情时代,人民旅游范围受限,发展本地当地旅游。“xx品牌·中国品质”亮相大江南北,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省区域公用品牌15个,xx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新增4A级景区3家。四、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民生投入1.不断完善保障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要不断完善各城镇的保障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给我保障和扶持,让人民能安心居住,无后果之忧。同时要保障新迁入人口的子女读书问题,保障这部分子女就近入学,同等享受教育资源。扩大农民工医保范围,养老范围,可以让他们在定居城镇市区同等就医,同等享受养老服务。制定小城镇建设各项优惠政策,为小城镇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我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一要制定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优惠政策。如对进入小城镇办厂经商的企业和个人,应允许购买小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厂房、商场和住宅,并应允许转让、出售和出租,简化用地审批程序,降低征地费用,所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上交的部分也应适当减少,应免缴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小城镇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应给予优先安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允许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交换;应允许农村集体农用地在不改变性质的条件下,以转包互换、入股、租赁等形式依法转让土地等优惠政策。二要制定小城镇房地产、产业、人口的优惠政策,应鼓励具备条件的房地产公司到小城镇从事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对成片开发的居民住宅,应优先提供开发用地。三要制定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集中连片发展的产业政策及有利于发展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通过相应小城镇建设和政策激励,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2.加大民生投入,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启动医保DIP国家试点。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加强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立完善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关心关爱残疾人、计生特困家庭、农村留守人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新增公办幼儿园园位万个、中小学学位万个,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xx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升格,实施芙蓉学院等独立学院转设,高水平建设xx大学城。支持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发展。推动县管校聘改革,激发校长和教师队伍活力,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加强师德师风和平安校园建设,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校外培训和托管机构管理。推进健康xx建设。全面深化综合医改,加快医疗资源优化提质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
本文标题:关于推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36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