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3年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2023年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3年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第一篇】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三、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二、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新闻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呢?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41页,用30秒的时间浏览这则新闻,回答以下问题:1、奥斯维辛在哪里?布热金卡在哪里?2、人们访问了哪些地方?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在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这是新闻的背景材料,可在3—5段里寻找。(插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资料)在奥斯维辛城附近,建有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时间内,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2、人们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以在7—15段里寻找。这部分叙述人们访问奥斯维辛博物馆的过程。抓取信息一般看标题和导语部分,进一步在主体里寻找。这是从新闻结构上着眼。重要的信息是新闻事实,阅读新闻时还要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而新闻材料除了上述两类外,还包括作者的主观评价,因此重要信息多在陈述部分,要分清陈述和评价。这是从新闻材料着眼。这是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对大部分新闻适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的主观评价都与事实截然分离的。下面,请同学们划出表达作者评价的语句。(以学生划出的语句引导学生认识这篇新闻的特点)这篇参考资料,少熬夜!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写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包括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并没有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但却让人感受到情感波澜的暗涌。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仔细体会,说说句子的内涵。(归纳学生看法,引导他们品句)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3、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们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木然:被困难、苦难折磨而产生麻木的表情。(插入资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些饶有意味的场景曲折表达感情,使意味深长,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或许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4、(请划出描写参观者的相关语句)“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们表情茫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7——15段,作者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通过外显反应表现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针对相关描写畅所欲言,想象参考资料,少熬夜!参观者的心理活动)(重点讲解议论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1、文字简练、朴实。(一般新闻的特点)2、视角独特。从“平静”中找到新闻。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因此,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性报道”。3、多用否定句:使具有统一的风格。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了”,所以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仍感到非写不可,表现了记者的良心,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这篇新闻的语言富于表现力。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对纳粹罪恶的愤怒谴责,还是对和平自由的希望?还是两者兼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选代表发言)作者通过借景抒情和侧面表现的手法传达了参观者们的内心感情,表达了对纳粹暴行的愤怒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1、找一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写一句话新闻。注明新闻的。2、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第二小题。新闻事实一、新闻材料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二、片段1片段2借景抒情片段3(7——15段)动作、神态描写侧面表现恐怖残暴三、写作特点:1、文字简练、朴实。2、视角独特。3、多用否定句。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第二篇】知识与能力了解学习一些当代高科技知识。过程与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大胆展望高科技的发展。增强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学习、活动的乐趣。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引导法,自主学习法。一、活动准备(一)材料准备1、一部分同学有小发明或者有某种技术设想、创意的,将相关的成果或创意用恰当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介绍。有些同学也可以去各种科技书刊中查阅,尽可能找到多的材料,然后根据不同的成果的特点,依据一定的要求,写成讲话稿。2、因为牵涉到“新闻发布”,所以,必须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使上述讲话稿合乎一般“新闻发布”的要求。这一点需要在老师的知道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3、有些需要图片作辅助说明的,有些成果与要作立体展示的,则尽早制作好,届时幻灯投影。(一)组织准备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既然“模拟”,就必须力求全真。班级同学需要在会议筹备小组和老师的指导下,作一些分工。比如谁为会议主持人,哪些人作为记者,哪些人作为企业界人士,哪些人作为精通科技的专家学者等等。(二)会场布置一般情况下,利用班级的黑板,书写会标和一些标语,借助多媒体造势,以营造氛围。二、活动方案(一)小组筛选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2人到发布会展示。一旦人选确定,全班学生则要全力以赴帮助这两位同学,搜集材料,制作图片,准备“发布”的新闻稿。(二)发布新闻在主持人的主持下,按序由各发明人上台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或产品,或创意。其间,与会的“记者”、“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可以就你的产品及其介绍当场提问,也可以对成果的转化开发进行洽谈。(三)专家评价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做出评价。三、成果展示1、利用校内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在班级内或者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周,可以宣传,可以展览。2、在校内有关媒体上报道本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盛况。3、每位同学围绕本次发布会写日记2—3篇。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第三篇】参考资料,少熬夜!1.了解录音新闻的形式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2.通过模拟播音锻炼具有播音员感情、形式的朗读。3.培养祖国荣誉感。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学习语言、训练朗读。通过收音机听2-3则有意义的广播,并做详细笔录。朗读课文,准备模拟播音。组织学生读一读新闻广播的笔录。教师点评,简介新闻的有关知识。1.分角色通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疏通字词。本文是1982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广播稿。这是1篇录音广播稿。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课文中,括号中的文字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2.再次通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提问:这篇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分别在哪里?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导语:在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个引子,交代通讯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3.通过比较,了解录音新闻特点的知识。①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这些文字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文字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②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录音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材料真实,报道全面。③作为广播稿,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吗?有“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等口语化的表达。这样能使听众易于接受。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句词,并分析作用。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先报道测量船的情况,后报道直升机的情况,也是按时间顺序,这样使事件发展十分清楚,便于听众收听。2.课文除时间语言准确外,还有许多形象的语言,把它们找出来,看看它们对录音新闻有什么作用。从景物描写的作用、比喻手法的表达作用等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以课文播音稿为基础指定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播参考资料,少熬夜!音。朗读时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感情基调,选择适当的语调语速。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反复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新闻广播的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学生学习语言、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朗读列为教学重点之一。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第四篇】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我利用学生渴望参与学校活动的心理,在课堂上创设了学校广播站招聘新闻播报员、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发布会的情境,激发学生作为交际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将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表达需要,并体会到口语交际的乐趣。2.《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可
本文标题:2023年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47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