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研究调查报告【汇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研究调查报告【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研究调查报告【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调查研究报告【第一篇】一、新课改针对的问题与新理念(一)新课改所针对的问题只有了解新课改的针对性,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课改。国外课程改革失败的教训很多,比如美国60年代的结构主义教学改革,因为缺乏实践的针对性,连课改的发起人布鲁诺本人都承认改革失败。课改针对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1、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我们在小学搞的是问答式教学,中学就少了,到大学就没了,连提问都没有了,形式单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是在被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2、片面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而缺乏整合中小学生减负,越减越多。国防、法律、环保、民族常识纷纷进课堂,大学也讲“三进”,尤其是社会科学、政治理论、思想品德等等,学生学完就扔书。中国与国外正好相反,美国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地狱。大学生的书包很重,比中小学生都重,书却都是精装大书。国内正好是倒过来,大学生的书包最轻,而我们中学生的书桌上全是书,像是教授在做研究。必要的知识、实用的知识才是适用的,必须综合以后再精简。课程结构应具有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缺乏与社会生活和实际的结合比如语文,讲解的很繁琐,字词句篇,把完整的1篇文章割裂开来。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识,好像欣赏就够了。再比如数学,应用题中乘数与被乘数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至少争论了20年,现在才在课改中明确。而那些真正需要的、让学生发现知识的由来的“繁琐”倒没有了。比如有一节课,老师用学具盒中的学具让学生拼图,老师举例拼的都是动物,学生大部分拼的也是动物,这是模仿,说明举例不能单一,该繁琐的地方还应该繁琐。在这节课中,老师如果拼自然界没有的家具、工具、交通工具等,就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与发明创造相联系了。4、课程实施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不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应该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知识因素化、规则化,再进行机械记忆。5、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评价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形成性和发展性功能不够。6、课程是单一的国家课程,现在强调三级课程,解决上亿学生学一套教材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把13亿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有创造性的13亿人,也就是具有不同个性的13亿人,而不是把13亿人变成一个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发展,才能壮大,13亿人才能成为人力资源。文革时,全国看1篇文章,看一样的戏,讲一样的话,能发展吗?(二)新课改的新理念这里要区分四个概念:观念、理念、理论、思想。观念是一些观点、看法,是即兴的、零星的;理念是理性的、带有理论色彩的、比较系统的观点,理论层次比较高;思想,一个人,他的观点、理论自成体系,可以称为思想,有理论的东西,也有属于个人看法的东西;理论是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它比思想还要高。理论的层次最高,具有三大功能:描述功能(回答是什么);说明功能(回答为什么);预测功能(将来怎么样)。课改的新理念有以下几方面:1、教育新理念(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成长,教育就是发展,把教育上升到生命过程,而不是谋生的功能,强调生活。(西方一位才子说的好:把所学的都忘了,剩下的教育)。2、教学新理念:师生共同参与去研究新的知识,是一种研究活动,是一种探索活动。强调用研究的观点,用研究的方法去学习。教学的基本要求:知识要准,教风要实,教与学的方法要活,教学设计要新,教学过程要美。3、课程新理念:课程是经验。过去的课程是知识系统。现在课程强调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而且越来越重视体验教育,以得来直接经验。强调知识体验,强调经历。经验非常重要。4、教师新理念:从传道、授业、解惑,到现在强调教师是研究者,因为教学是研究活动,教育太复杂了,对象是人,容不得差错、失误,更不允许失败。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呢?应该采取的步骤是:学—思—教—研—写,这样才能成为适应课改的研究型教师。在这里,研是研究,写是写论文、随笔、案例等,这是核心,只有写才能带动前四项。5、学生新理念: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主体是一个位置,是一个地位,学生的地位决定了他是主体,只有把他当作主体,才能为他服务。皇帝再小,也是皇帝,让大臣去辅佐他,你只能去辅佐他,而不是取而代之,先当几年皇帝再说。6、课堂新理念:课堂是实验室、研究室。7、学校新理念:学校是研究所,研究的场所。8、教材新理念:教材是辅导材料,真正的知识是自主学习得来的。9、学习新理念:学习就是体验,用体验的方式、方法,体验的心态去学习。比如角色换位、角色扮演。参考资料,少熬夜!网上的东西,无法面对面,网上聊天,代替不了面对面。网上学校能把老师取消吗?学生是在人与人交往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独生子女是在老小结合中成长起来的,缺少与同伴的交往,造成今天这么多问题。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科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科研重点是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十一五”(20xx—20xx年)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落实,或者说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看来,应该强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1、教育如何以人为本?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硬件和软件的问题。均衡发展,不是平均而是平衡,不在水平上、层次上差别太大,鼓励有不同,但不要有差距。这是指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有的单位专抓硬件,对教师素质提高不重视,对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不重视。有一个好校长,就能托起一所好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名师才有名校,一个好学校成就一个好校长,这也是很客观的。比如一些百年名校,谁当校长并不重要,因为有优良的传统、百年的积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谁干都是一所好学校。3、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主要是人的个性发展。(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1、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2、如何符合教育的规律,需要继续探索。3、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容(1)所有权与经办权的关系;(2)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现在是父子关系):政府与学校分开,政府依法治校,学校独立办学;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3)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出事了,校长着急,局长比校长还着急。国有国办,出了事不好办,国有民办,出了事也不好办,发展还很慢;(4)校长个人权威与依法治校的关系;(5)学校自主发展与市场选择的关系;(6)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问题。(三)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主要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结构(构成)怎样培养的问题。1、创新精神的结构:创新意识(行为的前提);创新情意(情感和意志,喜欢和敢于创新);创新个性(表现力、好奇参考资料,少熬夜!心、敏感、想象力、有挑战性、质疑精神、冒险精神);创新品德(不抄袭,和平利用发明创造)。2、实践能力:动手操作(动手能力很重要,手对大脑的影响很大,心灵手巧,应为先手巧,后心灵,笨手笨脚就是笨头笨脑);设计(计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四)网络教育问题主要指网络德育、网络心育、网上交往、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网络美育、网络体育问题。(五)校本课程建设问题1、学校优良传统的继承;2、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3、学校的发展需要。(六)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探究性学习分不分主题;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七)课程改革实验的设计问题课改是行动研究,如何保证它的科学性,如何设计(平行设计、纵向设计、前后设计)。(八)教与学的互动问题(九)新课改的评价问题背景评价(以前的情况);投入情况(学习的投入,学习也有成本问题);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十)课改与文化革新问题校园文化凸显,文化发展的价值强调不够。文化的多元,才能带来思想的解放,促进课程选择的多元化。调查研究报告【第二篇】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以及医学发展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为国家制定政策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我课题组于20xx年承担国家科学技术部下达的“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研究”项目“医学发展趋势与前景研究”课一'方法课题组在广泛的文献调查、专家咨询和座谈会的基础上,经讨论商量反复修改,重点针对医学发展趋势、医学发展前景、医学发展战略、医学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临床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8个方面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问卷调查表,在国家科技部、中国医科院、中华医学会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的研究、医疗、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科学研讨会上,主要面向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发出了600份问卷调查表,共计回收到中文调查问卷答卷379份,英文3份,并对符合统计学数量要求的379份中文调查问卷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86.4%的被调查人员年龄在21~54岁之间,其中38.8%的在35~44岁之间;766%的被调查人员为教师、科研和医护人员;539%的被调查人员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正高职称有309%。被调查人员男女百参考资料,少熬夜!分比为478%和414%,其余108%未填写性别。—、结果1、医学发展趋势有关医学发展趋势调查显示:中医采纳吸收西医的有效理论和方法,中医理论、优势特色极大发展,中医理论和医疗体系得以完善,成为现代主流医学。占%;中医优势特色被西医采纳吸收,补充替代西医的不足,成为现代主流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独立体系被西医逐渐吸收取代。占3.7%;中、西医始终保持各自的优势,以中、西医药综合措施,提高医疗效果和水平。占48.0%在保持各自医疗体系的同时,中、西医逐渐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和标准等,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新的医学模式和医学体系。占33.5%;其它。占1.0%空表。占2.0%(详见图1)。二、讨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人民健康的需求是中国未来医学发展的基础在我国,长期以来合用中西两法治疗以求得到既高于中医治疗也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已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和接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国内外结合医学发展调研分析报告中显示,在20xx年组织对3747位民众进行“最喜欢的医生”的民意测验中,最喜欢中医者有741人,最喜欢西医者有426人,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者有2580人。此外,对6595位中医和中西医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调查结果显示,8036%的人认为应该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或者现代科学来研究中医。超过了71.2%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医结合的社会影响和民众的客观要求。从未来中国医学发展上,我们课题组对379位主要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调查了我国现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3支队伍,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对优势。我们的调查从医学发展趋势医学发展前景、医学发展战略、医学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建设医疗卫生保健体系8个方面表明了中西医结合符合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未来医学发展的基础。2调查的局限性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有医学科研项目的管理专家、临床医生、中西医研究人员和部分研究生,特别是有多位院士以及美国诺贝尔奖获得专家也参与了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但是,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原因,调查没有在大范围展开,调查人群仅限于部分专家座谈会和科学研讨会和定点单位的专门调查,也没能在国外实施调研。课题设计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调查表的部分条目文字也尚需进一步斟酌修改。因此,取样限制会有一定的误差,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较多值得改进之处。此外,调查表参考资料,少熬夜!有漏填,调查的依从性不高,需要提高填表的准确性,增加调查表的的回收率。3问题分析从调查结果分析,尽管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和“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处于劣势,反
本文标题:研究调查报告【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70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