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报告(精选5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报告(精选5篇)【导读指引】此篇由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报告(精选5篇)”精选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报告【第一篇】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一)工作机制。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二)风险评估范围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5、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三、风险分析1、单位总体风险水平。根据风险评估表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险水平为(风险最高100分),属于偏低水平。2、重要和重大风险因素风险分析是针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原因、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后果等。对风险分析的结果应进行衡量,需要有计量风险的依据。管理者在分析风险时应高度重视风险发生时点及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同时还要关注发生概率低而影响后果严重,或影响小而发生概率高的风险。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风险影响程度是指事件发生对单位所造成的广度与深度也确定为五个级次,分别为极低、低、中、高、极高,依次对应1、2、3、4、5分。评价风险,是在识别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风险计量分级标准”对风险进行分类排序。将风险分为高(红色)、中(黄色)、低(浅灰色)三类。4、通过对本单位经济活动梳理分析,形成了几大类经费支出事项。四、关于应对风险结果的利用1、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2、财务科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和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需求,将预算指标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并下达至各业务部门。2、票据专管员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台帐。3、加强对各项支出业务的审查,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并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报告【第二篇】一、准备工作继三月中旬,县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动员大会,对全县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动员部署后,我局制定了长岭县卫生局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局贯彻实施内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二、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和原则(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1、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职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我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2)安全性——资产安全(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2、我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臵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3、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包括的要素:(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3.财务管理弱化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4.岗位设臵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五、我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一)控制环境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管理服务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被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它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动力,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核心。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1、操守和价值观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单位是否存在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在单位内部得到沟通和落实,决定了是否能产生诚信和道德的行为(1).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传达给全体职工。(2).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原则明确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员工行为的道德标准并确保这些准则和原则的有效执行。对员工精神规范、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以及组织管理及违反守则的处理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可通过标语、宣传册、培训等手段,推动内部员工对单位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使员工理解和把握单位文化和管理理念。(3).处罚规定对于背离单位政策和程序,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能够采取补救施。保证这些措施被单位员工所知悉。(4).管理者对干涉正常程序或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应一贯重视管理者对于干涉正常程序或越权行为的态度。(5).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管理层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考虑适当,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
本文标题: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报告(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72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