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课讲稿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课讲稿: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要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新时代,我们面临一些重要的战略任务。比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对老龄化挑战,国际竞争与合作。新时代的重要战略任务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可能大家更习惯从生产角度或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谈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实除高效产出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中国已经跨过了贫穷和资源短缺的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角度看,高质量发展下的产出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今后一段时间,消费将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经济尚不发达时,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重要。经济发达后,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上,比如穿衣不仅为了保暖,还要有体现个性的各种款式。当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时,很可能无法售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越发达,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所有发达国家,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均超过50%,相比之下,中国的占比仍然较低。经济学理论也反映上述问题,古典经济学强调供给,新的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革命”以后的经济学,更加强调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谁来拉动消费?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要有收入,进一步推理的话,就是要解决消费者的收入问题或者就业问题。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部分的就业岗位。二是从产品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来看,民营经济受到利润动力和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二、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前段时间,提到“共同富裕”,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分配问题,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的是“未富人群”的收入问题。谁是“未富人群”?2019年我国GDP达9865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所以,真正的“未富人群”是广大的农村人口。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不能一味地让农民搞传统农业,而是要向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2021年中国私营个体就业总数达到4亿人,较2012年增加了2亿多人。未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不仅要进行“改进型创新”,还要重视“源创新”。推动创新发展同样需要动力和压力,需要形成机制。如何构建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举个例子,以前的分配机制是农民先留口粮,再交公粮,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包产到户”,也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农户自己的”。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生产动力,也产生了一定压力,使农民更为主动地提高农业生产率。所以,推动创新发展不能仅看投入,还要构建能够带来动力和压力的机制,民营经济就能提供这样的环境。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经济涉及信息技术、医疗、汽车等各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2022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50家公司中,中国公司有7家上榜,分别是华为、阿里巴巴、联想、京东、小米、腾讯和字节跳动。在“2023年度全球创新百强”榜单中,中国有13家公司上榜,大多数也是民营企业。四、应对老龄化挑战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对老龄化的担忧加重。面对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不必过分担忧或恐惧。老龄化现象本身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正常现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程度较低。从2018年到2019年老年人口就业率的国际比较看,中国60—64岁人口的就业率为26.9%,德国、瑞典、日本的就业率均超过60%;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率为18.1%,处于中等水平。从国内的城乡对比看,乡村老年人口就业率远高于城市。五、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民营经济在对外贸易当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目前,国际社会已经从追求“互惠共赢”到追求“对等公平”。未来,面对国际竞争与合作,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总之,完成新时代的重要战略任务,需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应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宏观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2023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面临较大挑战。在我们研讨如何应对2023年全球经济金融挑战之前,要对现有的全球经济状况,包括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2022年,确实是非常艰难的,既有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以及由此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全球地缘政治危机,使得全球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在2023年仍将继续存在。那么,人类如何携手应对此类大的流行疾病,如何用人类智慧与合力来应对自然界发出的挑战,这确实是一个新的命题。2023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此前在10月公布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上调0.2个百分点至2.9%。增长0.2%,关键因素在于中国的贡献。中国对防疫政策进行调整,使经济迅速回归常态,世界对中国在2023年经济增长恢复可持续性的信心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从4.4%上调到5.2%,上调了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结构作出深入分析后,认为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与中国有联系的经济体就会多增长0.3个百分点。随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上调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相应提高0.2个百分点。2022年,全球经济呈现两个特征,一是2022年全球经济规模首次超过了100万亿美元大关;二是全球人口首次超过80亿。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如何分布?2022年,世界经济总量前十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这也是全球GDP总量在2万亿美元以上的10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同时,对中美两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预计到2027年,美国经济规模将达到30.28万亿美元,五年间经济增长将达到20.9%。美国已经在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上坐了124年。1894年,美国在工业生产总值上超过英国;1899年,美国在综合国力上成为全球第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五年后美国仍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预计到2027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到26.44万亿美元。但此预测的前提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要保持每年8%的名义增长率。什么是名义增长率?就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预计中国未来五年要达到年均4.5%的实际增长率。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发展经济对每个国家都至关重要,关键是要在公平的规则下进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把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时明确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包含在内,突显了高质量发展对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正在改变国际分工原有的“中心—外围”结构,成为影响大国兴衰的关键力量。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攻关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经济企稳回升,但动力仍不强劲,国内需求不足,矛盾仍然突出,经济体系负债表的修复仍需时间,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之中,人口负增长带来新的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面对新形势,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四个关键的着力点。第一,要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什么是经济发展质量?从宏观层面看,主要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条件和边际产出发生改变,也就是生产函数发生了变化,同时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持续强化,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高速增长阶段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2022年我国人口净减少85万,劳动力人口逐年下降,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稀缺,靠要素投入这个条件发生了变化,必须转向更多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要素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对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稳定投资的边际产出,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缓解资源压力,减缓过去积累的风险。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发展质量要逐步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就要以比发达国家更快的速度来提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所放缓。虽然最近几年有所回升,但增速有限。中国要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不仅要争取以较快速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来带动汇率水平的提升。一般来说,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意味着达到了初级发达国家水平,达到3万美元意味着迈向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超过4万美元就是高度发达国家。2022年我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要迈过2万美元的门槛,到2035年我们要实现4.8%的增速。过去三年的年均增速为4.5%左右,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速为5.2%。如果按照前高后低的增速规律来看,达到4.8%的增速是很不容易的。要想迈过发达国家门槛,就要达到4.8%的经济增长。如何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需要价格因素和汇率因素发挥作用。从过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汇率水平的提高。第二,要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第11名,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前30位当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如果把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评判标准,按照创新指数前五位的指标一一对照,我们就会发现,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后,不仅在创新指数上还会有明显上升,而且在科技研发、原创能力、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都会有新的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迅速提升,已经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们在一系列领域都实现了新突破,但是与科技强国这个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较为薄弱。2022年中国基础研究的投入占R&D经费的比重是6.32%,与发达国家包括美国的18%左右相比,中国的差距还很大。尽管“十四五”规划提出基础研究占R&D经费比重提高到8%,但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一定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A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更好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资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85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