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犹太民族史——历史与传说全
犹太民族史主讲:徐家玲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历史系第一编犹太民族的诞生第一章、犹太人、以色列人、希伯来人……第二章、早期历史与传说第三章、君主国的建立第四章、犹太国的分裂第五章、巴比伦囚虏时代第六章、犹太教的形成第一章犹太人、以色列人、希伯来人犹太人及其祖先的历史,可分为三大部分:定居迦南时期、散居世界时期、重聚巴勒斯坦时期。在这几个不同的时期,犹太人却有着不同的名称。“希伯来”、“以色列”、“犹太”是有其具体的历史含义的。希伯来人(Hebrew)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来人。希伯来(Hebrew)一词的正确发音应该是Ivri,义为渡过。最早的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渡河而来的人。这个部族曾经在两河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在其始祖亚伯拉罕率领下,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来到当时被被称为“迦南”的巴勒斯坦,此后,这些古犹太人就被称为“希伯来人”(《创世记》14:13,公元前2000年-前250年)。“希伯来人”主要是用来称呼亚伯拉罕到摩西时期的古犹太人。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生子以撒,以撒生子以扫和雅各。雅各骗取了长子权后,被迫离开家乡,在舅父家里打工,与两个表姐妹和她们的侍女结合,生下12个儿子,此即犹太人的“十二支派”。晚年回家途中,于约旦河边与一个强壮的人角力,一夜未分高下。天明时,那个人对雅各说,你没有输给我,今后你应该改名为“以色列”,因为你与人和神角力都取得了胜利。于是,雅各的一支族人从此叫做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是指从摩西时期到犹大国家灭亡时的古代犹太人。犹太人犹太人一词源于雅各的第四个儿子犹大(Judah)。他的子孙就是古以色列人12个部落中的犹大部落。据《圣经》称,犹大部落的首领大卫统一了整个巴勒斯坦,成为以色列王。南北以色列分裂后,北方的十个部族失散,而南方王国只有犹大和便雅悯两个部落。后来,南国也被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灭,被掳到巴比伦。他们成为犹太教和犹太传统的唯一传人。今天的犹太人自称是南国犹大部族的后代。犹太一词词源犹大一词在希伯来语中被读作Yehuda,复数形式是Yehudim;在希腊语中,这个词被读为“Ioudaios”,后来在拉丁语中被读为“Iudeaus”,再到后来的英语中,便是人们所熟知的“Jew”。在我国,元明时期有人根据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发音,把犹太人称为“术忽”“珠赫”、“主鹘”或“主吾”等,这些称呼与英语中“Jew”的发音是很接近的。到清朝后期的道光年间,人们又根据德语的发音把它译为“犹大”,并沿用至今。基督教时代的观念到了基督时代,一些基督徒把犹太人与一个来自伊斯加略、名叫犹大(JudasofIscariot)的人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为了30个银币而出卖了耶稣。从此,犹太人因犹大而蒙耻,成为基督教徒世代怀恨的对象。在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因为善于经商,成为“榨取、剥削他人者”、“精于讨价还价者”、“高利贷者”的意思。另一方面,人们也经常以“特选子民”、“摩西教徒”、“行割礼者”来称呼犹太人。今天的观念今天,希伯来、以色列、犹太这三个词已被赋予新的生命,其民族称为“犹太人”、其语言称为“希伯来语”、其古老的宗教被称为“犹太教”,其国家称为以色列国。第二章早期历史与传说亚伯拉罕时代雅各和以色列十二支派摩西和出埃及事士师时代亚伯拉罕时代希伯莱民族起源尚无确凿史料,传说与历史交融。亚伯拉罕被奉为民族最早的祖先亚伯拉罕的家族原来在两河南部的乌尔地区;族长亚伯拉罕率领其家族向西迁徙至巴勒斯坦——圣经中的“迦南地”,也称为“应许之乡”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意为“尊贵之父”,上帝要他改名为“亚伯拉罕”即“多国之父”。这说明,这次西迁的首领将成为一个民族、多个国家的祖先雅各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亚伯拉罕100岁得子以撒。以撒娶妻利百加。利百加生孪生兄弟以扫和雅各。雅各出逃:弟弟雅各以“一碗红豆汤”换取长子名份的故事(Amessofpottage),欺骗行径暴露。雅各与利亚、拉结的先后成婚;并纳两位妻子的使女辟拉(拉结的使女)和悉帕(利亚的使女)为妾。他的四位夫人所生的12个儿子,就是犹太人的12支派的始祖。传说中,今日的犹太人是第四子犹大的后代。雅各到了老年,痛悔当年对兄长的欺骗,又思念家乡,遂率领家人回到故乡,得到以扫宽恕。但不久,又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被迫再次离家出走,在一个饥荒之年到了埃及。雅各妻利亚利未流便西缅犹大以萨迦西布伦妻拉结约瑟便雅悯|玛拿西以法莲妾辟拉迦得亚设妾悉帕但拿弗他利十二支派摩西与出埃及传说以色列的子孙在埃及繁衍兴旺,经过漫长岁月(《圣经》记载说有400年),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大民族埃及法老感到这是对自己统治的威胁,遂下令消灭以色列人的所有男婴。摩西于是从小有了一段传奇式的经历。摩西摩西出生的传奇;摩西因打监工出逃,之后与牧场主女儿成婚;摩西战胜法老的阻挠出埃及:摩西约在公元前13世纪末(约公元前1220年)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在位期间(前1225-1215年,约当中国古代殷商末年-前1223年),历40年到迦南。学术界争论:一、出埃及确切时间。二、摩西是否埃及人。三、亚伯拉罕家族是否属于埃及法老家族。犹太教的创立:奉神“亚卫”为独一神;制定摩西十诫,加强了以色列的团结精神;以色列民族之神-亚卫神犹太人的神名是四个大写字母,JHVH,意为,“我是自有永有”[Iam,Iwillbe]原读作亚卫。为了遵守不妄称神名的诫律,代以“主”[Adonai]的称号。公元6-7世纪时,犹太教玛琐拉学者创造希伯来文元音符号时,为提醒人们对JHVH应读者阿东乃,即以e,o,a三个元音字母注于JHVH的大写字母之下。基督教以后,人们误将其拼读起来念为JeHoVaH,即我们所知的耶和华。但犹太人不承认这种说法。士师时代约书亚继承摩西事业,率领部众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使12支派分地立业。约旦河以东是流便、迦得支派和玛拿西支派的一半,余者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定居后,他们与原住迦南地的各民族混居、通婚,在宗教、文化上接受了异族的影响。犹太历史进入士师时代。“士师”(Judges)士师,是各支派的部落首领,职责是在和平时期审理民事纠纷,战时则率领群众抵抗外族入侵或组织人们向敌对势力进攻。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拯救者”。士师时期士师时期是以色列人部族进入军事民主制的社会阶段。《圣经》中记载了12位士师,其中6位大士师有: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女)、基甸、耶弗他和参孙)。士师时期是以色列人群龙无首、内外交困的时期,其宗教信仰也在这时与迦南本土的异教相互混杂并相互较量。面对强敌腓利士人的威胁,以色列人深感团结一致、共同御敌的必要。建国时机成熟了。第三章、君主国的建立撒母耳、扫罗和大卫所罗门王和以色列国家的兴旺撒母耳和王国的建立撒母耳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祭司、他虔诚地侍奉亚卫神,得到以色列人的崇敬;他又是士师,秉公断案深得民众拥戴;他不懈地努力团结各支派,共御外敌,成为民族的领袖。但是,他不善领兵打仗。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战胜敌人,夺回失去的土地和自由。在各支派头领的恳求下,撒母耳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君王,但同时他又想维持神权统治,因此也与扫罗王发生了冲突。犹太史上的士师时代结束,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建立。扫罗王(约公元前1030年):以色列王国第一任君主。以色列以法莲支派杰出的宗教领袖、信奉亚卫神的祭师撒母耳先知顺从民意,从便雅悯支派挑选了扫罗,立他为以色列各派的领袖。他英勇善战,率众取得了多次对外敌斗争的胜利,最后在同腓利士人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大卫取代扫罗撒母尔见扫罗声誉日隆,威胁了自己的宗教权力遂暗中支持犹大家族的大卫为王,欲废黜扫罗。但扫罗羽翼已经丰满,且重兵在握,撒母耳无可奈何。撒母耳死后,再没有制约扫罗的力量,神权和世俗权力之间的冲突成为可怕的屠杀。撒母耳与扫罗的公开决裂,使得大卫成为扫罗所憎恨的对象。但扫罗不是大卫的对手,最后饮恨自杀,大卫成为以色列的王。扫罗不是政治家,只是一个半牧人半君王的人物,他是神权和世俗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与大卫之间的恩怨也有这种斗争的阴影;他是统一政权出现之前过渡时期的悲剧性人物。大卫王大卫原是一个普通的牧羊人,莫明其妙地被撒母耳立为以色列的王。但他不负众望,用智慧击杀了腓利士人的巨人哥利亚,立威扫罗,成为众人崇拜的对象。他屡建战功,扩大了疆域,北至黎巴嫩山、西南与埃及毗邻。同时,他又进行国家机构和内政方面的建设,在位40年,为以色列民族王国奠立了宏大的基业。以色列国家的光辉时代所罗门王的黄金时代大卫晚年,其众子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激烈斗争,最后是所罗门王战胜了弟弟亚多尼雅,成为以色列王。所罗门王在位40年,以色列达到极盛。所罗门的智慧流传千年,为各民族人民所共知。他是一位治国明君,把希伯来王国管理得井井有条。所罗门王的圣殿所罗门王时期,修筑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动用了20万奴隶,耗时七年之久、耗资无数,使以色列成为各方邻国所瞩目的中心。圣殿使耶路撒冷成为对亚卫神的崇拜中心,犹太教这时正式成为国教。所罗门王的圣殿埃塞俄比亚示巴女王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跟随他到耶路撒冷的人甚多,又有骆驼驮着香料、宝石和许多金子。他来见了所罗门王,就把心里所有的对所罗门都说出来。所罗门将他所问的都答上了。没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列王记-上》10:1-3第四章王国的分裂分裂的原因宗教原因:内宫信仰混乱经济原因:耗费巨资修建豪华宫殿,激化阶级矛盾政治原因:南北两大派别的形成分裂后的王国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宗教原因:所罗门王晚年生活奢侈,嫔妃众多。许多异国异教的女子在宫闱内事奉异教的神明,无人干涉。从而引起王国内部的宗教骚乱。经济原因所罗门王晚年生活奢侈,为自己盖了富丽豪华的宫殿,运用几十万奴隶和大量财富,使国库空虚。引起民众不满。政治原因:南北部族的形成所罗门王即位前,以色列12支派已经形成了两个大的集团。北派称为“以色列”,南派称为“犹大”。而所罗门王较为偏袒南派。南北两派矛盾在所罗门王死后尖锐化。北派人民发动起义,打死所罗门的继承人罗波安派去的大臣,拥立北派首领耶罗波安为王。立国百年之久的统一王国于公元前930年分裂为南北两国:北国称以色列,南国称犹大。分裂后的以色列王国(北国)领土面积广、人口多,又处于埃及与东方通商要道,曾一度兴旺。国家风气败坏,政局不稳,君位频频交替。宗教上亦十分混乱。公元前722年,亚述王征服北国首都撒玛利亚,以色列国亡。混血的撒玛利亚人。撒玛利亚居民与外族通婚后,其血缘亦混杂,被所谓纯正种的犹太人称为“撒玛利亚人”予以鄙视。被亚述王掳走的十个支派也由于同外邦人的融合而在以色列的史籍上消失了,史称“丢失的十个支派”。分裂后的以色列王国(南国)地处多山偏僻的犹大山地,较少受到外族侵扰。王统比较整齐,基本一脉相承,内政也相对稳定。宗教上,独尊一神雅卫的传统比较稳固。外民族及其宗教影响相对弱。内忧外患中的犹大王国亚哈斯王(前735-前720年)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不惜出卖民族利益,曲意奉承亚述王,大兴亚述宗教,受到犹太人的抵制。希西家(前720-前692年)大力复兴民族宗教,激怒了亚述王,遭致一次大规模入侵。但亚述这次入侵由于瘟疫的流行而失败了。约西亚(前638-前608年),为了复兴民族宗教,主持了重修圣殿工程。据说,在重修圣殿时,人们发现了摩西的约书(一说是国王为托古改制而伪称发现了经典),从此后,开展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宗教革新运动。史称“621大改革”。据说,此约书就是今天传下来的《旧约》中的《申命记》第12-26章。第五章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97年和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尼布甲尼撒王两次进攻耶路撒冷,灭犹大国,将其上层分子、及优秀的文化技术人才掠往其首都巴比伦,开始了犹太人历史上的“巴比伦囚虏”时代(BabyloniaCaptivity,前586-前538年)。以色列人被虏的哀歌(《诗篇》137)我们坐在巴比伦的河边,忆及
本文标题:犹太民族史——历史与传说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8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