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爬山虎的脚教案范例通用4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范例通用4篇【参考阅读】此例优秀文档“爬山虎的脚教案范例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文档吧!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分析这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行”,启发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2、教学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1)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三、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肯动脑筋,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课教学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首先,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的命名会倍感兴趣,有助于诱发观察的欲望;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再者,课文在描写上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1、虽然爬山虎到处可见,但学生尚未留心,更谈不上深入细致的观察。让学生动手采摘实物并带到课堂,这样,就可以亲眼目睹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像树枝,细得像头发丝,每一根的头上有一个小圆片,长的位置是在叶柄的反面,教师采用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反面”一词,了解到爬山虎“脚”的位置,进而观察到爬山虎“脚”的颜色,枯萎后“脚”的形状,以及爬山虎的嫩叶等等,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与其生长规律有密切联系。有必要采取课件演示,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4、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5、让学生动手协作粘贴,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五、教学媒体设计1、爬山虎虽然是一种藤本植物,但学生由于缺少观察并不了解,有必要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此有更多的感性认识。2、利用课件讲读第四自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清楚地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3、由于作者深入、细致地观察,描绘了“一墙美丽的爬山虎”,但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认识,还需要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真切地看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墙的。4、课件定格特写配合实物观察,让学生对爬山虎“脚”的变化有一个整体和对比感受。5、通过课件展示家乡美丽的爬山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六、教学过程设计(一)以疑激趣,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3、教师归纳(板书:样子、怎么爬、变化)4、老师提出有关写法的问题,课件出示: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回答了这些问题。(二)探究问题,深入学习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余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2、观察实物(学生自由发言)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3、观察实物并讨论: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4、教师用简笔画勾勒出爬山虎的茎、叶、脚,加以小结。5、复述第三自然段。6、提问启发: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柔弱)如此细小柔弱的脚能爬上墙吗?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读第四自然段,并在描写爬山虎怎样往墙上爬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2、[课件演示]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鼠标点击第三句,指名学生朗读,问:这句话哪一个词概括写出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鼠标,使“一脚一脚”下出现绿色横线)3、“爬山虎”到底是怎样向上爬的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的词。(学生回答,板书:触、巴、拉、贴)(教师点击鼠标,使这四个动词下出现红色线条)4、[课件演示]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问:能否将四个词语交换顺序?(不能)5、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根据爬山虎的生长规律,恰如其分地用上动词,形象地给我们展示出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6、讨论:能否将“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学生演示讨论结果)7、[课件演示]展示爬山虎一脚一脚顽强地往上爬的情景。8、检查自学结果,理解最后比喻句。学习第五自然段1、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怎么爬的特点。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还讲了什么?共分几层。2、该自然段回答了哪两个问题?(板书:枯萎、牢固)3、[课件演示]爬山虎定格特写。从爬山虎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齐读最后一句,并理解其含义。总结问题,升华激情1、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2、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顽强往上爬的情景,此时此刻,孩子们想对爬山虎说些什么吗?3、[课件演示]美丽的爬山虎。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剪出爬山虎美丽的叶片贴在墙壁上。4、教师总结:鼓励大家亲手种植一棵爬山虎,美化家园,美化生活。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3个,会认的字有5个,其中有一个多音字。生字教学中,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再指导书写,如:“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曲”是多音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读音,了解不同读音对应的字义,并能够分别组词。2、阅读理解这文章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用词丰富,语言生动。在教学中,要突出“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构造以及功能。同时,在读中让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为本单元习作练习打下基础。3、表达运用锻炼学生的表达很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这样的句式谈谈感悟和启示。【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有关叶圣陶的资料。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词的意思。3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1、同学们,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爬山虎)你们知道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吗?肯定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种植物,看看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板书:爬山虎的脚)2、作者简介。请同学们出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叶圣陶的资料,并向大家介绍一下,看谁介绍得最全面、简洁。课件出示: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设计意图:用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出示有关作者的资料,一方面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识记这些生字,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大家分享。课件出示: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1生识记生字,师引导识字:我们可以把这些生字分类来记。左右结构:操嫩顺均隙柄瞧上下结构:占叠茎萎全包围结构:固半包围结构:虎2教师指导书写:“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3本课要求掌握多音字“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ū”和“qǔ”,要注意区分不同读音对应的意思。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4、教师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夯实字词基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1、课件出示问题,把握写作对象。课件出示: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2、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作出标记。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4、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课件出示:1认真观察叶子,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脚又有什么特点。2读一读描写叶子的段落,体会叶子的特点。读一读描写脚的段落,体会脚的特点。(板书:叶子脚)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四、布置作业1、掌握生字,认清字形,将每个生字书写三遍。2、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书写生字,有助于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熟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第2课时课时目标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设计意图: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精读课文1、赏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2、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课件出示: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预设: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5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件出示填空题。课件出示: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步一步往上爬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预设: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步一步往上爬。6师:在阅读这些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还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我们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板书:细致观察)设计意图: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作者介绍爬山虎脚的内容较为浅显,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
本文标题:爬山虎的脚教案范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7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