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按照地理样例设计初中地理教案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7按照地理样例设计初中地理教案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按照地理样例设计初中地理教案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篇】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三、分析教材内容好文供参考!2/17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2.知识结构(如下表)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4.教学难点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5.教学思路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色图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思考的学习地理方法。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6.课程类型阅读欣赏课。7.课时安排1课时8.教具准备好文供参考!3/17①自制本课知识结构图。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9.学具准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10.组织教学(3分钟)四、教学过程1.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如果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则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天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认识人类之家’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认识不清楚。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高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始利用卫星控测陨石突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附近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研究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好文供参考!4/17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教师板书7个问题将在地理课本中的那些章节详细讲解:地球运动──气候──地形──地壳运动──资源的利用及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章节。教师小结:地理课的内容远比这些问题广阔的多,中国的、外国的、本地的,同学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地理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别,学习研究的目的都是了解认识人类之家,让人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②看彩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8分钟)引导学生看彩图:火山喷发让学生想一想: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旅行、书报、看电视、天气预报、筑路、治理环境等等”③怎样学好地理(13分钟)教师将学好地理应思考的5个方面贴在黑板上引导讲解。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同人类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处理好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阅读地图,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引导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办地理小专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观图片等,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兴趣。好文供参考!5/17④地理小游戏(3分钟)话说世界稀奇事。活动内容始终围绕地理题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课后小结(5分钟)讲地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培养热爱“人类之家,建设人类之家──地球”的远大情怀。初中地理教案【第二篇】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好文供参考!6/17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半球分界线;2、经纬度的判读。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一)伟大的祖国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二)辽阔的疆域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好文供参考!7/17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过渡)我国不仅陆域广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之一。活动5.读课本P4第二段,完成课本活动题①、②并填空白图。教师适当补充领海、内海内容,说明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海洋大国。(三)众多的邻国(过渡)我国不但有辽阔的疆域,而且也有众多的邻国活动6.读课本1-5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找出我国陆上邻国。2、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3、在下图上填出我国的邻国。师生共同完成,说明我国邻国众多。三、课堂小结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好文供参考!8/17二、辽阔的疆域1、领土四至点最北——漠河以北何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2、疆域辽阔1)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2)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众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三、众多的邻国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由教师分析总结并说明对地理位置评价的一般方法。猜谜语是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热情;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小组讨论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好文供参考!9/17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善于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我国领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检测效果。强化学生识图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方法。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做《练习册》相关练习。*通过与小组伙伴交流测试题/或教师核对答案。给自己打分:分。*本节课,在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方面,你给自己的评价等级是:(优/良/一般/差)学生当堂独立完成。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1、本节课注重引导生抓本节课的重点来教学: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分别从巳至点、陆地面积、海洋面积、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等方面来分析);2、注重突破难点:采用引导生看图识别的方式来学习,既培养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好文供参考!10/17初中地理教案【第三篇】教学实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大量形象生动且具体清晰的图片资料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开展小组活动尤其是以身边的具体实例来开展活动,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又以动画的手段展示了我国的铁路分布,学生点击相关的铁路线之后,铁路线的名称以及经过的主要城市都随着鼠标的移动而一一展现,非常直观;最后介绍了生活中的常识:怎样看列车时刻表?如何买火车票?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学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特色:1、联系实际设计教学,有亲和力,易于为学生所接受。2、铁路线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多媒体(flash动画)辅助教学,直观性强,有效地化解了这节课的难点,节省了教学时间。3、采用小组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好文供参考!11/17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协作者、组织者,学生参与率高。教学过程:引言: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接触、看见、或听见过哪些种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他们分别属于什么交通运输方式?(显示)插入投影片:“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内河航运、海洋运输、其他运输方式,管道运输。(解释)前面几种运输方式都可以兼顾货运与客运,而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活动)请看下面的图,(插入各种运输工具的图片)判断他们分别属于何种交通运输方式。(介绍)高速公路。(放映高速公路的资料片,在放映的同时简单介绍与画面相关的高速公路的有关知识。)(阅读)书本上的两段阅读材料,将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点击后播放。(提问)刚才的两段阅读材料给了你什么信息?(说明了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活动: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再来看下面的两个实例:实例1:我国的“四大米市”(显示)“四大米市”的图片,好文供参考!12/17(提问)历史上,我国有四大米市,它们分别是哪几个城市?(长沙、九江、芜湖和无锡)。(提问)请大家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它们当时能够成为著名米市的原因。(人口密集,消费大米的市场广大;气候以及土壤适宜种植生产大米,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位置紧靠运河,交通便利)。(讨论)作为一个无锡人,你知道无锡的米市在哪,为什么是在那里而不是在别的其它地方?(在无锡的三里桥,那儿解放前是无锡工商业与人口稠密的地区,有着广大的大米消费市场;同时位于京杭大运河畔,便于大米的运输;此外无锡地区盛产大米,居民有消费大米的习惯。)实例2:五岭县的变化(显示)插入两张反映五岭县80年代和90年代面貌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相关的资料分析书本上所提出的四个问题。(讲述):以上两条新闻及两个
本文标题:按照地理样例设计初中地理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9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