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过秦论教案【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33过秦论教案【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过秦论教案【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高中语文《过秦论》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归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汉语特殊句式。3、了解本文先叙后议的结构,铺张渲染的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借古讽今的方法。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3课时好文供参考!2/33预习设计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读课文、明确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文,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3、查古汉语字典,掌握重点字词。固席包囊拱手因爱致叩延亡北烈履却愚弱瓮绳云响景小弱序朝问题思考1、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用事实证明其论点的?2、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请找出相关句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诗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好文供参考!3/33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1、字音崤(xiáo)函?膏腴(yú)合从(zòng)?陈轸(zhěn)逡(qūn)巡遗?镞(zú)?鞭笞(chī)?系(jì)颈?????黔(qián)首?隳(huī)瓮牖(yǒu)?氓(méng)隶?????猗(yī)顿景(yǐng)从锄櫌(yǒu)棘矜(qín)铦(xiān)铩(shā)2、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三、解题板书课题,解释“过”:动词,指出……的过失。解释“论”(见《基础知识手册》318页)明确文体为议论文。好文供参考!4/33四、课文分析(一)讲读第1自然段1、找出本课中典型的铺陈排比句让学生翻译,然后强调这类句子的翻译规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一:怀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统一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野心。译文二:怀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明确:译文二简洁明确。这样的句子不必苛求字字落实,近义词合并,译出意思即可。特别强调:席:像卷席子一样地,名词作状语,包、囊:用法同上。2、请学生概括本段意思,并做简要分析。教师强调:这一段写秦势力的崛起。文章先叙秦国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的野心,次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板书:地理优势政治雄心对内图强对外连横拱手取西河之外3、在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强调下列字词、句子。固:坚固的地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是:这,指示代词。衡:通“横”(通假字)务:从事、致力。斗:使动,使……好文供参考!5/33争斗。句子: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二)讲析第2段。1、让学生找出本段中典型的铺陈排比句并翻译。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译文一: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东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领重要的城邑。译法二: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夺取了巴、蜀,向东夺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夺取重要的城邑。有宁越……之属为之谋,齐明……之徒通其意,吴起……之伦制其兵之属、之徒、之伦:这类人追亡逐北追赶逃兵败将2、请学生概括本段意思,并做简要分析。教师强调:本段写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展。本段分四层。第一层,写三代秦君继承旧业,遵循遗策,国力日强;第二层,写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第三层,写九国为秦所败,被秦国制服。第四层,写孝文王和庄襄王。3、在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强调下列字词、句子。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以致天下之士:致,好文供参考!6/33招纳。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北,溃败的军队因遗策:因,沿袭因利乘便:因,趁着。开关延敌:延,引。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延,延续五、作业(1)复习本课所学内容。(2)完成书后练习第一题。(3)预习第3、4、5段。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情况。二、课文分析(一)讲析第3段1、齐读2、强调重点字词(1)学生质疑解疑(2)以下词句如果学生忽略,师必须强调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以愚黔首:愚,使……愚昧。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聚之咸阳:省略介词“于”,应为“聚之于咸阳”。好文供参考!7/33信臣精卒:信,诚信、可靠。以为固:省略句,省略宾语应为“以之为固”。3、要求学生准确翻译重点句教师点拨指正。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4、让学生简述本段大意,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段写作的顺序,指导背诵。教师提问:(1)作者先用哪些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强调:“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强调:“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3)哪几句是写他的对内政策?强调:“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好文供参考!8/33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二)讲析第4段1、齐读2、强调重点字词,学生试译重要语句,教师点拨指正。(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铺陈排比句)译法一:然而陈涉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译法二:之子、之人、之徒:……的人瓮牖绳枢:“瓮”、“绳”,名词活用作动词,“瓮”用破瓮做……,“绳”用绳子系……。(2)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两句中“足”和“起”后均省略介词“于”,为省略句。(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活用较为典型)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的跟着(陈涉)。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3、学生就其他内容质疑,教师解疑。。好文供参考!9/334、教师提问,学生在本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问(l)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学生回答:出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兵力: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问(2)作者写陈涉起义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出身:缺乏号召力才能:缺乏指挥作战的能力兵力:弱少武器:低劣??????不堪一击问(3)作者写陈涉,突出了陈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兵力弱少,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众竟然一呼百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目的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强大的九国之师联合攻秦,结果是一败涂地;弱小的陈涉之师却能“亡秦族”。作者通过这些内容。表现出了秦始皇由攻转守变化的关键;仁义不施。失去了仁义,使民心丧尽,失去仁义,就变得不堪一击,由此可以明确看出了本段已经为文章最后提出的“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提供了充足而又必要的准备。(三)学习第5段。1、强调重点字词:崤函之固: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好文供参考!10/33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度”“洯”,对文,都是度量的意思;“比”“量”对文,都是比较的意思。两句话译为:度量一下长短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序;“朝”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百有余年矣:“有”通“又”。致万乘之势:“致”达到。2、学生试译重要语句,教师点拨指正。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可是一人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宗庙,自己也死在人家的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作者论述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本段内容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本段中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质和武器装备四方面同九国之师和陈涉对比,结果是后者远不如前好文供参考!11/33者,却“功业相反”这就从全文结构上看,本段的第二层照应了全篇,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照应本文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照应本文第3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照应本文第4段;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三、请学生回顾全文,然后讨论:本文是怎样使用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讨论后,学生发言。教师强调:使用两方面的对比: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为秦国和秦朝的对比:秦国由弱到强,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这些政策符合社会发展,是“仁义之施”逐渐强大是必然结果。秦王朝由强到弱,原因是“废先王之道”不施行仁义,逐渐衰弱直至灭亡也是必然结果,这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横向对比:首先拿秦国与六国进行对比,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含蓄地指出秦国历代君王“因遗策”施行仁政,势力才如此强大,为论点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次拿秦朝与陈涉对比,突出了双方的尊卑、才能、军队、武器的悬殊,而弱小的陈涉竟能一呼百应,共起灭秦,原因正在于秦朝的“仁义不施”。最后拿陈涉与“六国之师”对比,前者势单力薄却起事好文供参考!12/33之易,一举灭秦;后者势力雄厚却攻秦之难,自取灭亡,突出了陈涉的弱小以及败案的“轻松”,实际上还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由此看来,几种对比,纵横交织,无疑增加了强大的论证力量,最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也就不言自明了。四、写作特色。语言方面:讲究铺排渲染(结构上起到了强化作用,显得语势强烈,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些句子骈散结合,非常灵活,变化多端,句式丰富多彩。)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五、作业:1、总结本文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2、完成书后练习三。过秦论【第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史论从历史事件中提炼观点的方法;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教学步骤]1、导入: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好文供参考!13/3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   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鲁迅称为“西汉鸿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学识渊博,年轻时就负有才名,二十岁时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公元前173年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太傅。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失职,抑郁悲泣33岁而亡。所著
本文标题:过秦论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9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