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汇编5篇】
好文供参考!1/27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汇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汇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材分析1、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2、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好文供参考!2/273、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二、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三、教法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四、学法建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好文供参考!3/27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评价——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六、教学程序和设想《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一)创设情境,观察联想。1、多媒体展示电视转播台、房屋人字架,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梯形)2、两幅图中都有哪种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文供参考!4/27愿望。(二)动手操作,揭示课题。3、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它们有何关系4、请学生动手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裁下这个三角形,再动手折叠,当两腰重合时,找出发现哪些结论。5、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两底重合,折痕是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6、小组代表用语言表达得出的结论。7、多媒体演示折叠过程,再现归纳得出的结论。8、揭示、板书课题:等腰三角形性质。让学生温习、重现已学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所以我在这里力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独立思考,探究新知。9、对于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进行论证,请学生动手试一试。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四)合作探究,交流创新。好文供参考!5/2710、当部分同学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而少数找不到思路的同学也充分感知了困难,尝试了困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并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组织学生探索、交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合作,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五)引导评价,形成规律。11、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各小组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给学困生提供上台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共有三种辅助方法:作∠A的角平分线AD、作AD⊥BC、作BC边上的中线AD。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补充评价,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1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探索能得出:①每个角都相等,且都是60°,②每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运用知识迁移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未知,把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不断追求,锻炼意志。13、阅读课本:等腰三角形性质(一)(注意: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几何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准确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六)实践应用,巩固提高。好文供参考!6/27例:已知房屋的顶角∠ABC=100°,过屋顶的立柱AD⊥BC,屋椽AB=AC,根据图中条件,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把例题改编成开放题,为学生再一次创设探究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达标练习(抢答)①填空。设计基础练习,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通过抢答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②△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DE⊥AB,FD⊥BC交AC于F点,∠A=56°,求∠EDF的度数通过能力训练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③应用:某厂车间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跨度AB=12米,为使屋架更加牢固,需安装中柱CD,你能帮工人师傅确定中柱的位置吗说明选用的工具和原理。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七)反思归纳,形成结构。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②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2、布置作业:(分层布置)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好文供参考!7/27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角形的性质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包括推论)及其证明.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文字命题的证明.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点和底角?引入新课教师演示事先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使两腰叠在一起,发现它的两底角重合,从而得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命题,当然此命题的真实性还需推理论证.新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文字命题证明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且都要结合图形使之具体化.2.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好文供参考!8/27从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可以知道(如图1)BD=DC,∠ADB=∠ADC,所以AD平分BC,且AD⊥BC,即得推论.从推论1可以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应用,一般说,利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证明两角相等;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主要线段重合”的性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利用“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的性质,来证明一个角是60°,或作图中通过作等边三角形,作出一个60°的角.例1已知:如图2,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这是一道几何计算题,要使学生熟悉解计算题的步骤,引导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小结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堂所讲定理及推论)及其应用.2.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之间的常用关系式:在△ABC好文供参考!9/27中,AB=AC,则(1)∠A=180°-2∠B=180°-2∠C;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1)若已知角是钝角或直角,则此角一定为顶角,于是由2中(2)可求出两底角;(2)若已知角是锐角,则此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若为前者,可按2中(2)求出两底角.若为后者,则可按2中(1)求出顶角.练习:略作业:略四、教学注意问题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今后解(证)几何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务必引起学生重视.且应反复练习.2.几何计算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三角形的特性》的优秀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概括三角形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点,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唯一性,从而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3.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好文供参考!10/27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图片引入。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初步感知三角形。2.出示三角形这一单元的结构图,使学生了解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后指出本节课重点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二、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1.研学活动:(1)图片中描出三角形。(2)用直尺画出三角形。(3)交流概括三角形概念。2.展学----展学预设(1)一描:线段、首尾相连。(2)一画: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3)概括:结合描和画三角形的过程,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3.追问: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4.举例: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叫做△ABC。给三角形起名字。三、掌握三角形高和底得概念,会画三角形高。好文供参考!11/27出示研学提示,借助研学提示进行自学。1.研学提示(1)读一读、圈一圈:打开书60页,抓关键词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2)画一画、说一说:尝试给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作一条高,和同桌说你的画法。(3)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2.展学----展学预设(1)关键词:顶点对边垂线垂线段(2)注意画高是要用虚线,标清垂直符号相应的高和底。(3)不同底边对应的高也不一样,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4)当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四、三角形的稳定性1.游戏研学(1)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若干长度相同的小棒,在单双两号组之间展开比赛。比赛规则:单号组的同学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双号组的同学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哪一组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多,哪个小组就获胜。(2)请单双两号各出一组展学汇报。好文供参考!12/272.展学(1)展学预设:双号组,能拼出好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因为四边形易变形。(2)单号组,三边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都确定了。通过三角形唯一性体会其稳定性的特性。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象:电线杆、自行车。你还知道那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角形的性质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行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3)发展合情推理,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获得
本文标题: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汇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9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