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范例4篇】
好文供参考!1/25《项脊轩志》学案教案【范例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项脊轩志》学案教案【范例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1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好文供参考!2/25(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4、教学重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好文供参考!3/25感。5、教学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旧知。(2)接着提出问题“本文为何如此感人,归有光和书房到底有着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维的交锋,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2、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播放视频示范朗读,学生默读体会。(2)勾画出感动你的句子。设计意图:通过名家声情并茂的直观可感的视频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同时掌握阅读方法。3、品读鉴赏,合作探究本环节要求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内交流意见的合作方式,具体落实教学目标,进行重点的探究和难点的突破。紧扣文中“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围绕三个探究题进行:探究1:课文围绕项脊轩写了与之相关的哪些事情?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事情主要是家庭琐事,依次有翻修项脊轩、家族败落、回忆母亲、回忆祖母、项脊轩遭火未焚、好文供参考!4/25怀念亡妻等。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段,培养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探究2:透过这些事和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是怎样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的场景和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剖析作者的内心情感,具体采用涵咏法、点拨法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来感受文章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情。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阅读,鼓励引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体验与感受文本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明确情感:对过世亲人的深深怀念,对自己命运多舛的哀叹,对家族败落的悲哀。设题意图:了解品味语言的方法,培养品味语言的习惯;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探究3:作者叙事和抒情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借鉴意义?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选材、描写、抒情三方面的特点入手,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借鉴之处:质朴语言书写生活琐事,典型细节饱含真情实感。设题意图:鉴赏、揣摩文章的写法,培养从文中找依据的习惯。好文供参考!5/254、拓展迁移,提升能力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对本文亲情的理解,以此来触动情感。同时给学生播放平时我们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设计意图:我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突破难点。5、归纳总结,布置作业(1)学生总结:通过导入时的问题:“文章为何感人?”来总结全文。(2)作业布置:根据分层教学、尊重学生差异性的需要,我设置了3个层次题,学以致用:①流利朗读本篇散文。②收集怀念亲人或细节描写方面的材料。③模仿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感人细节,写一段表现亲情的生活细节。五、教学反思1、阅读教学要重视个体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2、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文言文文本的利用与开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项脊轩志.【第二篇】《项脊轩志》..好文供参考!6/25陈凯歌教学目标:1、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2、体会文章感情,学习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细节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2、学习文中直接与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表现手法。3、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1、照课文段落分段到组翻译原文,并完成课后字词的练习。2、第一课时后布置学生仿造课文写法写一个表现亲情的片断。公开课为第二课时,将第一课时教案简述如下: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补充课文注:项脊轩是归有光书斋名,因其远祖曾居项脊泾,故自号”项脊生”,名斋”项脊轩”。含念宗追远之意。“志”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归有光自幼苦读,八岁能文,然科举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连考九次进士,60岁方中,又因名次靠后,不为重用,多任州县小官。归有光一生大半时间在家乡度过,幼年丧母,23岁娶妻魏氏,27岁时妻病逝。其一生经历坎坷,所遭好文供参考!7/25惨恻。归有光散文取法唐宋八大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因此后人把他与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黄宗羲称其散文“明文第一”时人誉之“今之欧阳修”。二、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与默读结合,读的时候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类似的情感体验。三、学生独立研判印发的译文,比较括号内以及个人翻译的得失。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原文较长,这里不赘述。印发的。译文可能是学生翻译的原文)四、教师结合译文简介直译、意译的方法。五、指出证明文中部分实词(顾、胜、cuan、逾、先、比、朝、殆、书、手)的多义性和特殊用法,并完成课后第三、四练习题。(说明:本课排在粤教版新课程教材的第二模块文言文单元之首,所以教师作如是处理,就如何翻译文言文作了系统介绍)第二课时:一、简单导入。二、师:上节课里同学们读通了全文,从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好文供参考!8/25来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一句话起着过渡作用,同学们看看是哪句话呢?生很快找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三、分析讨论第一段师:作者笔下,第一段里有哪些可喜之事?生杂然相答,有“杂植兰桂。。。亦遂愿增胜”,有“借书满架。。”。。。师:同学们都明确了这一段,嗯。我也以为是这一段。来。大家一齐读读。生放声读“余稍为修葺,。。。。。。珊珊可爱”师:在这里啊字里行间都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我们看看这几处文字的运用,来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投影几个问题:(1)“借书满架”与“明月半墙”中的“满”和“半”可否互换?为什么?(2)“小鸟时来啄食“的“时“易为”偶“字,效果有何不同?(3)“风移影动“的”移“改为”摇“又有何区别?生:不能互换,原文这样更符合现实嘛。生:原文这样写更有一种美感,因为家贫所以借书,还不少呢,墙不高所以明月照到一半,更见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了。好文供参考!9/25生:“满”有一种自豪感满足感,“半”,明月只照到墙的一羊,更有一种朦胧的美呀。师点头“嗯,有道理”生:。。。生:“时“写出小鸟对庭院的喜爱了,“偶”字就觉得小鸟不甚爱来了生:前面说庭院寂寂,这里的“时”就更见寂寂了生:还写出这里很少有人来,门可罗雀呢。生鼓掌。师:综合刚才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是不换的好,这个问题就这样决定了。下面的问题呢?生:“移“字改成”摇“不好,是动宾短评短评啦,是风摇着影动。马上有生反对:是主谓短评,风摇和影动。(这里两生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另外师的问法也有点问题,所以学生就只找区别去了)师:哪一字更可透出作者的“喜“呢?生大悟。一生马上起来说“是移字,有轻柔的感觉,是微风徐来,如果是大风猛烈地摇,就没有美感了,归有光是文人嘛,讲究一种雅气,也更能写出作者的喜爱之情“生又一次鼓掌。师微笑点头:好啊,我也要同意你的看法了。好文供参考!10/25四、分析讨论后一部分的二三段:师:我们继续往下看,悲才是本文的主调,后一部分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为什么说”可悲?“哪件事最能打动你?哪个细节最能打动你?生放声朗读第二、三段。找出了文段所写的几件事和细节描写。师:作者为什么说生《项脊轩志》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教学难点]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好文供参考!11/25[教学过程](一)解题。板书课题:项脊轩志归有光(有着重号的要板书,下同)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154)考中举人。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二)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精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可以与前后同学交头接耳,也可以拿着课本向教师请教;更欢好文供参考!12/25迎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去)。(三)教师范读。要求以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读后让学生齐读1篇。(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课文共四段,分为两部分。第1段是第一部分,第2、3、4段是第二部分。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读后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要求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又问: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好文供参考!13/25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提问: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本文标题:《项脊轩志》学案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0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