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4篇】
好文供参考!1/16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教法:情境示范、操作演示法好文供参考!2/16教学学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米尺、1厘米长的小木棒。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打手势告诉老师。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这枝粉笔的长度?投影显示学生测量过程,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提问学生不愿意测量的理由。学生说明理由:教室太长,小棒太短,测量起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教师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来表示。(板书:)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明确图意。提出问题:1米有多长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米”的理解。二、新课教学1、认识“米”出示米尺,介绍: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你们伸开双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呢?好文供参考!3/16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1)比一比请同学们比一比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平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什么地方?学生比划并说一说。师小结两臂伸长的长度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一般来说个子高的同学手臂要长一些。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有多高。学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会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2)找一找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实地测量。(3)估一估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对于估测较好的同学应给予肯定或表扬。(4)量一量学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看看它们到底是多长?测量课桌、讲台的长、宽。.....2、认识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大屏幕显示米尺。)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好文供参考!4/16格就是100厘米。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厘米,我一格一格(一厘米一厘米)的数,共数了100格才数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于100厘米。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提问: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1米=100厘米,它也可以写成1=100c。我们把它齐读一遍。(板书1米=100厘米或1=100c)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下面是小明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1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师生共同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做出评价并改正。小明的日记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脸后我用60米长的毛巾擦脸。第一节上课我用长约17米的铅笔写了1篇田字格。第二节课下课是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了高约8厘米的旗杆。三、练一练1、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试一试”图。师: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题,门高约2什么?你选什么做单位?生:我选米(),若是2厘米(c)就连我的一个手都塞不好文供参考!5/16进去呢!师:是啊!说得真好!下面看第二个题,黄瓜长约20什么?生:黄瓜长约20厘米。师:如果黄瓜长约20米那该破世界纪录,震惊全世界了。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剩下的小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各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评定。2、这张课桌大约有多高?(谁猜得对?)刚才我们对自己的课桌已经测量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自己在测量课桌之前所做的估计与所测量的结果,然后再对书上各个小朋友的估计做出判断吧。(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师生交流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3、说一说回到主题图,学生说一说1米有多长,判断小动物的身高并说一说谁应该买票。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五、作业布置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好文供参考!6/16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教材分析: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诱发数学意识,产生数学问题,迸发出解决问题的激情和欲望,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营造氛围。2、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知慧,建立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案和计算策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3、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游戏的形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兴趣的维持程度弱等缺陷。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悟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二种不同的算法。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事例。2、方法与过程:通过看看、想想、摆摆、画画、圈圈、算算等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视图能力、初步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摆实物或图片的方法解释算理和算法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际应用等活动,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生活美。好文供参考!7/16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射界十及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花、黄花、小棒。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学前准备1、口算(填未知加数)9+()=119+()=139+()=179+()=16让学生说出填未知加数的方法。(二)创设情境。感知十几减9的生活原型、根据课本演示图中的情节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算法。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预设问题(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道?(2)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怎样口算?好文供参考!8/16(3)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种口算方法?(三)自探提示1、请你用三句话说出图意?2、跟据图意怎样列出算式?3、怎样算出得数?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4、说一说你有几种求得数的`方法?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二、解疑合探(12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一是点数结果;二是想加算减。板书例1如下例1、12-9=3想:9+()=12也可以想:10-9=11+(2)=34、做一做的第1题可以用多种学具摆,可以多出几道题摆摆。也可以同桌互相命题摆摆算算。讲清算法,尽可能地演练多种算法。5、做一做的第2题,圈实物图要让学生独立进行,然后好文供参考!9/16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从实物图抽象出十几减9的第一次抽象。6、做一做的第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先前建立的表象来支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塑造的程度。完成十几减9的二次抽象。三、质疑再探(5分钟)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预设问题1、十几减9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十几减9计算方法哪种最方便?3、十几减8、7怎样算?四、拓展运用。(8分钟)1、可以适当加入同桌互相编题练习。说一说计算方法。13-9=()15-9=()2、练习二第1、计算方法2题。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3、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好文供参考!10/164、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板书设计十几减9例1、12-9=3想:9+()=12也可以想:10-9=11+(2)=3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好文供参考!11/16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一)复习口算5+34=63+7=9+84=38+50=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二)复习笔算32+6=5+43=24+61=43+37=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好文供参考!12/16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4.列出算式:35+37=(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预设一:用小棒摆好文供参考!13/161.学生汇报演示。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预设二:列竖式计算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设计意图: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好文供参
本文标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0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