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人教版生物必修2基础知识点填空(重点突出)
-1-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相对性状——生物的的不同表现类型。(2)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未表现出来的是。(3)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4)杂交——具有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5)自交——具有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6)测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7)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8)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9)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的基因。(10)基因——具有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1)纯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传粉植物(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2)由对相对性状到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分析方法: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法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P:AA×aa↓↓F1:高豌豆F1:↓自交↓自交F2:高豌豆矮豌豆F2::1:2: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过程中,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AABB×aabb↓↓F1:F1:↓自交↓自交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aabb9:3:3:19:3:3:1F2中:()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绿皱3/16()种基因型:完全纯合子AABBaabb共4种×1/16半纯合半合aaBbAabb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过程中,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的生物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注:体细胞主要通过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2-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哺乳动物称)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包括和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四分体中的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末期: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末期: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哺乳动物称)过程变形期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②一条来自,一条来自。(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因此,它们属于,通过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形成。(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画图)-3-(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卵细胞。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进入卵细胞,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和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对于生物的和具有重要的作用。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方法:)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方法:)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课本30页)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第3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概念:。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对常染色体+XY雌性:性别比例:一般1:1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病子必病,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病女必病,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①病不病②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指无中生有病为,有中生无病为。隐形遗传看病,病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病,病正非伴性。-4-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来源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及现象结论细菌的转化体内转化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体外转化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能变为有毒菌。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只有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总结:常见的RNA病毒有: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2、DNA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3、DNA的结构:①由条、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和交替连接构成基本。内侧:由相连的组成。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原则)4、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的。(排列种数:(n为碱基对对数..)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的。③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5、DNA的功能:携带(DNA分子中碱基对的代表遗传信息)。6、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①A=T、G=C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例:A+G=A+C=T+G=T+C=1/2全部碱基二、DNA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3、场所:主要在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5、特点:6、原则:原则7、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条链②原料:③能量:④酶:等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9、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传递给,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复制出DNA数=(n为复制次数)含亲代链的DNA数=11、什么是基因?-5-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一、RNA的结构:1、组成元素:2、基本单位:核苷酸(种)3、结构:一般为链二、基因:是。主要在上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1、转录:(1)概念:在中,以DNA的条链为模板,按照原则,合成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看书63页)(3)条件:模板:DNA的条链(模板链)原料:能量:酶:、等(4)原则:(A—U、T—A、G—C、C—G)(5)产物:、、2、翻译:(1)概念:游离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2)过程:(看书)(3)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搬运工具:装配机器:(4)原则:原则(5)产物:多肽链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4、密码子①概念:上3个相邻的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②特点:、、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个)终止密码:UAA、UAG、UGA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中心法则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生物变异的类型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变化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由的变化引起)二、可遗传的变异(一)基因突变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和,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原因:因素:X射线、激光等;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因素:病毒、细菌等;3、特点:①发生频率:-6-②方向③发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上。④存在⑤多害少利性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基因。5、时间(主要):细胞分裂(DNA复制时期)6、应用——诱变育种(见下一章)7、意义:①产生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材料;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基因重组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过程。2、种类:a、b、3、结果:产生新的4、应用(育种):5、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的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节、染色体的变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概念: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数目或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类型:、、、(看书并理解.....)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类是细胞内的增多或减少(实例:);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形式成倍的增多或减少(实例:)。二、染色体组(1)①细胞中的一组,形态和功能;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遗传信息。(2)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答案:32514②染色体组数=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1)Aa______(2)AaBb_______(3)AAa_______(4)AaaBbb_______(5)AAAaBBbb_______(6)ABCD______答案:223341(3)二倍体和多倍体:二倍体:由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由发育而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
本文标题:人教版生物必修2基础知识点填空(重点突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