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最新5篇
参考资料,不熬夜1/221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最新5篇【预览】此例优秀文档“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最新5篇”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篇1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重庆全市多条中小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超保证水位等情况,局地发生较重汛情灾情险情,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重庆全市水利青年闻汛而动,及时组建青年突击队,迅速集结到防汛抢险救灾最前线,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在防汛抢险救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当好防汛“耳目尖兵”进入7月以来,受长江上游及三江汇合区间连续降雨影响,渠江罗渡溪水文站、嘉陵江北碚水文站、长江寸滩水文站出现入汛以来较大幅度涨水过程。7月1日至7月5日,寸滩水文站水位涨幅近10米。防汛测报是水文人的天职。为应对强降雨过程,水文人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防汛“耳目尖兵”作用,开展应急监测。深夜2点,万州中心花林水文站青年突击队队员依然坚守在防汛一线;石柱中益乡发生泥石流致河道堵塞,水文青年突参考资料,不熬夜2/222击队迅速赶到现场架设应急监测站开展应急测验,拿到了险情发生后最新水雨情实时监测数据,为防汛提供了数据支撑;长江上游局办公室灯火通明,上游青年突击队24小时待命,以流域为单元滚动开展预报分析,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水雨情变化情况;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青年突击队分赴万州、云阳、奉节等地开展巡查,组织专家加强洪水风险分析,制定洪水防御转移安置方案……筑牢防汛“安全堤坝”随着降雨增加,全市河库水位有所上升,巡河工作尤为重要。汛情就是命令,全市基层河长闻汛而动,结合防汛要求,第一时间响应、落实属地责任、严阵以待,积极加入防汛工作,针对河流、堤坝、水库、山塘等防汛重要点位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重点察看河道水渠行洪是否正常,垃圾有无及时清理等情况,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全力保障河道、水库及山洪沟的防汛安全,筑牢防汛“安全堤坝”。除了巡河,在接到防汛应急响应后,基层河长需要根据发布的雨情信息及预警信息,及时转发告知辖区防汛责任人和群众,落实防汛应急响应。坚守防汛救灾一线这几天,綦江河菜坝社区段、通惠河河口段岸边,一群身穿“红马甲”的“河小青”青年志愿者格外显眼,他们手里参考资料,不熬夜3/223拿着铲子、扫把、撮箕、拾物钳等工具,分散在河岸积极认真地清理着散落的垃圾和堆积的淤泥。20余名河小青志愿者开展綦江河菜坝社区段、通惠河河口段清淤工作,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环境和秩序贡献了青春力量。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篇2重庆万州,五桥河。桥下,浑水翻滚着倾泻而下;桥上,清淤车辆排成了长龙。“洪水当时已经淹没了桥上的栏杆。”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傅山祥在腰部的位置比画着,全身上下满是泥,嗓音早已沙哑。7月4日凌晨,万州区暴雨如注,15个镇乡降大暴雨,最大雨量达毫米,不少地方河水上涨、山洪突发、道路中断、群众受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万州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展开抗洪救灾,各级领导干部压实责任、冲锋在前,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齐心协力,转移群众五桥河北岸,有一块“历史最高水位”的标志:海拔高度219米,高于河床12米。7月4日,这一水位高度被打破。4日凌晨,五桥街道办拉响了警报。摸黑顶着暴雨,街道参考资料,不熬夜4/224办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紧急转移群众——这是一片依山而建、临河而居、人口稠密的百年老街区,下方就是滚滚江水。“张奶奶,不要怕。把钥匙从上面门缝递给我!”五桥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周东在78岁的张声兰老人房外拍着门大喊。清晨6时许,洪水不断上涨,周东把手塞进卷帘门上窄窄的缝隙,才够到了老人递来的钥匙。紧接着,周东一头扎入洪水中,摸索卷帘门底部的锁眼。可泥沙太多,周东无法睁开眼,数次潜入水中却依然无果。眼看洪水就要将门淹没、漫入房中,长龙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程启华扛着一把斧头赶来了。“张奶奶,躲开点!”周东接过斧头,向卷帘门劈下去。程启华则用力撕扯劈开的铁皮,打开了一个洞口。两人钻进去,将张声兰从屋里救了出来。惊心动魄,前后用了20分钟。4日,从清晨4时启动应急响应到早晨8时,应急救援人员、公安民警、五桥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共500余人,安全转移群众4500余人,救援被困群众112人。山区乡镇人口散居,救援压力大。4日凌晨3时30分到早晨8时30分,长岭镇响滩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万忠与社区干部们走遍了辖区内河道两岸、山体边坡等重点区域。走到318国道旁的一处山体,周万忠发现泥土有松动的迹象,而沿路靠山的自建房较多。“马上疏散!”他当机立断,指挥社区干部分头入户疏散群众。不到10分钟,危险山体旁参考资料,不熬夜5/225的4户10余名群众有序疏散。就在群众转移后不到3分钟,山体开始滑坡,造成一栋自建房倒塌。“如果不是周书记他们来,后果不堪设想。”居民们说。“我们困在芦家坝工业区,家里有79岁的老人”“我们企业进水了,还有工人困在里面”……一个个求助电话,就是一道道救援指令。武警重庆总队船艇支队三大队、万州区消防救援支队、万州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万州蓝天救援队等多支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救援转移了1200多名群众。冲锋在前,救援抢险“有个娃儿被冲跑了!”4日早晨8时许,听到呼喊声,正在食品厂抢救物资的老党员陈善明扔下东西,冲出门外:只见洪水汹涌而下,卷走一名小孩,一名武警战士已经下水救援,但也无法成功。陈善明纵身一跃,扎进洪流,朝两人游去。陈善明一把抓住孩子的手,另一只手奋力向前划,终于艰难上了岸——短短十来米,陈善明足足游了10分钟。武警战士紧随其后,也安全上岸。大家舒了一口气,又投入抢险救援中。回到家中,陈善明感觉脚上疼痛,这才发现一只脚已经扭伤。“没想那么多,前面的洪水更深,晚了就来不及了!”陈善明说。像陈善明这样的平凡英雄不断涌现,大家众志成城与洪水抗争。暴雨中,白羊镇清潭村党支部书记魏光明凌晨4时赶到地参考资料,不熬夜6/226势低洼的茨坪村,挨家挨户查看,见90岁的向家玉房子一楼被淹,老人被困在阳台上,魏光明便跳进齐腰深的水中,用身体撞开大门,将老人背至安全区域;长岭镇有退役军人主动联系社区,投入救援工作,“我是退役军人,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积极行动,有序安置在万州的镇街乡村,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们日夜奔忙,安置受灾人员,保障群众生活。暴雨当晚,“区红十字会抗洪清淤临时群”在半小时内召集到20名志愿者,将100余箱物资搬运装车,连夜送往长滩镇受灾群众手中。接到区总工会通知,中建三局万达高速公路项目部志愿者立即携带被子、泡面等生活物资赶到受灾社区。6日早晨7时,73岁的老党员李德炳赶到五桥老街,帮忙铲淤泥、扫道路,一直干到下午6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片片汗渍。离开时,他说:“明天还来!”508省道走普路有一段被乱石阻断,万州区公路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奋战13小时,清理了1000多立方米淤泥和石块。5日凌晨3时,公路抢通。截至6日晚8时,万州区共避险转移群众25270人,救援群众28390人,出动干部及志愿者5827人次。万州区大部分受灾区域交通、水电已经恢复,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天气预报显示,7月7日至8日还有新一轮降雨,万州干部群众严阵以待。“洪水高,我们志气更高,大家一条心——参考资料,不熬夜7/227不怕!”五桥街道群众李德银说。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篇3“阿姨,您到那边拿碗筷”“大家都排好队,不要着急,慢慢来”……7月7日晚上6点,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初级中学,长滩镇长滩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文军举着喇叭、扯着嗓子,努力引导安置群众在食堂有序就餐。暴雨在7月4日突袭,长滩镇是万州区降雨量最大、灾情较重的地区。长滩镇初级中学4日被设为临时集中安置点,来自8个农村社区的200余人在这里得到妥善安置。从指挥救援疏散社区居民,到临危受命担任这个安置点负责人,4日凌晨开始的整整3天时间里,徐文军只睡了两个半小时。面庞晒得黝黑,脖子则是一圈鲜明的红色,胡子拉碴、嗓音沙哑,记者在长滩镇初级中学见到徐文军时不免心疼,他却像上满了发条,不断回答着群众的问询,向社区同事、志愿者安排工作。而大家也纷纷默契地将耳朵凑近他,并关心道:“徐书记,你快喝点水!”47岁的徐文军是党龄20多年的老党员,一直在长滩镇农村社区基层工作。长滩社区常住人口8000多人。7月3日晚上7点,接到雨情预报后,徐文军就开始提前准备,“让社区干部开上巡逻车,拿上大喇叭,走街串巷通知居民‘大家晚上参考资料,不熬夜8/228灵醒些,一只眼睛睡觉,一只眼睛睁开哟!’”4日凌晨,暴雨倾盆,随着防汛应急响应启动,徐文军立即组织起24名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将400多名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洪水往老街里灌,很快就淹到了膝盖,幸好提前有准备有预案,整个社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徐文军背着居民下楼、挨家挨户排查。他说:“雨声比人声大,嗓子就是那会儿喊坏的。”已经放假的长滩镇初级中学,作为临时集中安置点,接纳来自周边乡镇的受灾群众。当晚,徐文军就组织来自乡镇、社区等部门的干部和志愿者整理出42间宿舍,安置受灾群众。回想起镇、村干部们护送受灾群众到学校的场景,徐文军说:“让老乡们住得好、吃得好,就是我最大的责任!”水煮肉片、鸭肉炖芋头、凉粉、绿豆汤——这是7日晚上,长滩镇初级中学转移安置群众的晚餐。“中午吃的是粉蒸肉、白菜炒肉和豆腐,两荤一素、三菜一汤,一日三餐都很好。”从土门村转移过来的村民陈永祥告诉记者。安置点物资保障充足,满眼血丝的徐文军却闲不下来,每天都要把宿舍转个遍。从物资补给到心理疏导,他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还有啥问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200多名群众住在一起,诉求不一。长滩社区一名群众,身在安置点,心里惦记着老家,找到徐文军说:“我要回去,家里的牛和鸡饿死了咋办?”“您家周围的地质情况有危险,天气预报说还有雨……”参考资料,不熬夜9/229徐文军费力挤出声音,耐心给群众讲道理,又立马安排社区干部前往这位群众家中,替他割草喂家畜。群众看在眼里,竖起大拇指。一心扑在工作上,徐文军却顾不上自己,累了就找间办公室打个盹儿,“千头万绪,实在停不下来。”7日凌晨3点半,他安排好安置点的值班工作,才到办公室躺下。早晨6点半,这几天里他第一次回了趟家,“得换身衣服了,后背和腿上都是白花花的汗渍。”徐文军的家距离安置点只有500米,他这趟回家却只待了5分钟,“天一亮,又有很多工作,不能离人。”刷牙、洗脸,澡都没顾上洗,徐文军装上爱人早已煮好的6个鸡蛋,又出门了。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篇4见证坚毅担当亲历感人画面——重庆万州防汛救灾一线记者手记7月4日,暴雨来袭,重庆万州发生多起洪涝地质灾害。几天来,记者在泥泞和落石间采访,在塌方和滑坡处穿行,夜访救援现场,深入受灾群众,见证了坚毅和担当,亲历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我们见到了坚毅、乐观的受灾群众。来到万州区五桥街道时,被洪水肆虐过的老街上沉积着一层厚厚的淤泥。靠近五桥河的一栋白色建筑上钉着一块牌子,参考资料,不熬夜10/2210标注着老街的历史最高水位——海拔高度219米,高于河床12米。工作人员指着牌子上的水印,显示此次暴涨的水位。街上的居民和商户们正忙着清理自家的淤泥和垃圾,大家拿着铁锹、簸箕、拖把,连泥带水清出屋外。清淤不是个小工程,刚经历洪水侵袭的人们还有些疲惫,但大家互相鼓着劲儿,甚至还有调侃、玩笑,脸上流露着坚毅和乐观。71岁的向全心是个热心人,我们在老街见到他时,他正在清淤的队伍中忙碌着。被防汛应急警报吵醒后,他第一时间加入了救援队伍。“洪水退了,淤泥清理好,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生活。”他说,“困难没得,越挫越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长滩镇是此次灾害的“暴风眼”。56岁的向帮清说,几个月前,她的儿子摔断了腿,现在还没康复,这次大水又把家给淹了,猪圈也冲毁了。“人没得事嘛,都会好起来的!生命最重要,家园还可以重建。”她说。一路上,我们还碰到了许多受灾群众,他们有的腼腆、有的严肃,但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洪水冲不垮信心,大家都在忙着恢复生活和生
本文标题:重庆防汛救灾感人事迹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5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