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3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第一篇】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手影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对其感兴趣;2、学习几种手影手势,体验玩手影的乐趣;3、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根据手势的变换,尝试将其即兴创编故事情节或对话活动过程:(一)认识手影1、了解手影的形成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的手要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教师在展板上出示自己的手影,幼儿发现)师:手遇到了谁啊?(手指展板上的影子)幼:影子,手的影子……师:谁知道手影是怎么来的呢?幼:被阳光照到……好文供参考!2/13教师小结:原来手挡住光线,就产生了手影。2、了解手影的基本特征师:手影宝宝可调皮了,如果你和它玩)三一刀客○(一玩,还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呢,你看!(教师变化各种手势引起手影的变化,并通过手的移动将手影变大变小)师:你发现了什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肯定)幼:影子在变大变小。师:你可以上来变一变吗?(幼儿上来演示)师:你们发现什么时候影子变大,什么时候影子变小了吗?幼:当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变大了,手离开灯的时候影子变小了。师:说的真好,送你一个超级大拇指,你还发现了什么?(变化手势)幼: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师:这都被你发现了,请你上来试试。(幼儿演示变化手势)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的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大,手离灯远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小了。而且手的形状发生变化,影子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二)变一变手影1、欣赏手影图片师:手影宝宝这么神奇,它变出了许多神奇的`手影,你好文供参考!3/13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播放ppt图片,并让幼儿猜想这是谁的手影,让幼儿展开想象)2、教师带动幼儿变手影师:哇,这么多神奇的手影,老师也想玩一玩,你们看看我变了什么。(教师在展示台上变手影,幼儿猜想并跟学)3、幼儿带动幼儿变手影师:这么好玩。谁想来试一试,变一变跟老师不一样的手影。(教师请3—4个幼儿上来变手型)师:你变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一起跟学)师:你可以变一变兔妈妈吗?(引导幼儿将影子变大变小)(三)手影讲故事1、欣赏手影故事师:哇,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变了这么多神奇的手影,有兔子、小鸟、蜗牛……这些手影在一起还能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教师讲述手影故事)2、幼儿自由尝试师:手影故事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讲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手影故事?那就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拿起手电筒,到旁边的幕布上讲一讲手影故事吧。看看你们的故事里有谁?发生什么事?3、幼儿表演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可真认真,真好玩,把你们的故事展好文供参考!4/13现给我们把。(分组表演)活动反思:最后一个表演环节,不但操作要求和规范语言不够严谨,而且一下子让幼儿自由表演并展示,难度提高了太多,导致孩子们在操作时不清楚到底该干嘛,最后表演的一组需要在老师的言语引导下才完整表演,其实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却没有给他们一个过渡的空间,正如老师们的建议所说,本次活动可以进行两次操作手电筒,及时做好铺垫,或者可以在幼儿自由操作后我进行全体提问“你们的故事中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有个思考的空间。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第二篇】活动目标:1.了解光源的强弱影响影子的清晰度。2.初步探索光源与物品的距离对影子的影响。3.用语言描述实验结果。重点难点:了解光源的强弱影响影子的清晰度。活动准备:各种强弱不同的光源、白墙、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活动过程:一、幼儿猜测通过实验体验不同强弱的光源。好文供参考!5/131.分享各种可充当光源的物品。你们带来了什么能发光的东西?介绍一下吧。2.比较各光源的强弱。猜猜看哪种光源比较强?哪一个比较弱?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二、将幼儿分组,引导幼儿探索光源强弱对影子的影响。1.幼儿猜测光源强弱对影子的关系。2.幼儿自由分组实验。三、老师实验,与幼儿分享实验结果。1.每组一位代表说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光源强的时候,影子怎么样?光源弱的时候,影子又怎么样?2.老师再来做实验,会不会和你们的结果一样呢?四、老师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光源与物品距离对影子的影响。1.同样是用太阳灯作光源照出来的影子,为什么有时影子大,有时影子小呢?2.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变了,影子的大小、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越长,影子越小,距离越短,影子越大。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第三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好文供参考!6/131、学生能从游戏中逐渐认识到影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这三个条件2、学生能从游戏中认识到影的大小变化是随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改变而改变;影的形状是随遮挡物被照射面形状改变而改变的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变化随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被称为投影过程与方法1、通过影子游戏观察、思考,总结出影子产生的三要素以及影子的大小、形状的改变随光源到遮挡物的距离及遮挡物被照射面的改变而改变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更加科学、深入地探究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照射角度之间的关系3、根据游戏及实验分析、推理并归纳出光源、遮挡物与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物体的投影是会变化的,并且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找的2、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从在轻松的游戏中认知到严谨、细致的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二、教学重难点好文供参考!7/13重点物体的投影是会不断变化的,并且这些变化是随光源、遮挡物、屏之间的关系改变而改变,我们讲从游戏和探究实验中认识到影子变化的规律难点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照射角度之间关系的探究实验的过程,包括画影子和如何控制实验的变量来更加科学地完成探究实验三、教学准备光影探究仪(自制教具)、手电筒、遮挡物、屏、探照灯、PPT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顾,照顾的顾,来自北仑区大碶小学,很高兴能给大家上课,今天我们面临一个挑战(稍等片刻)我们要来学习五年级的内容,你们愿意挑战一下吗?(预设:学生肯定说有)你们真厉害,敢于挑战,那么谁先来挑战一下,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手的影子与学生的影子做各种不同的造型:头上长角、脸上长胡须等)预设:1、下面的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影子有较明显的反应。你们笑(哇)什么?(老师的影子好大。回头看自己的影子然后问:谁想看看自己的影子?谁能展现自己不同的影子)好文供参考!8/132、下面的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影子没有明显的反应。我们来做个影子的游戏吧。(用人体的影子表演出英文字母或数字。直接揭题1、刚才大家玩的很开心,我们用什么在玩?(板书:影)是的,我们今天就要来说一说影。2、谁先说说刚才的游戏中你有什么发现?(暴露学生潜概念)3、预设: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影子的不同特点物体要在光源、屏中间影子与本体不一样(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类型的回答)光和影的关系一4、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序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先说到影子产生三要素,则问:你觉得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肯定先说到“光”,有了光就一定有影子吗?(还需要物体)起什么作用?(遮挡一部分光)物体将一部分光遮住以后,影子出现在哪?那么你们觉得要出现影子需要什么条件?如果学生先说到影子的大小、形状等的不同,则借助探照灯直接进行影子与光源、遮挡物、屏之间关系的研究,解决影子的大小、形状与光源、遮挡物、屏之间的关系研究。(将学生讲到的影子的特点板书下来)然后提问:影子为什么变大变好文供参考!9/13小了(学生会说到人离光近了或者离光远了)追问,人离光远近,也就是人和光之间的什么(距离,板书);同一个人的影子形状为什么会改变呢?边说边进行演示(正面站和侧面站)学生会说到人站的角度、人站的位置等,则追问,仔细观察,我正面站和侧面站有什么不同(被照亮的面不同)如果学生说到其他方面的内容,则根据学生回答解决光和影的一些关系光和影的关系二1、我们已经发现,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到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与被照射面的形状有关,那么影子的长短又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呢?2、学生说,让他上来在探照灯处演示。学生可能会用离光源的远近来解释影子长短的变化,则追问:这里主要是影子的什么在改变?(大小)看来还不是很准确,那么影子会不会有长短的不同呢?(学生说,可能会说到正确的)那么我们就试试看(PPT出示要求:将屏平放在桌面,将遮挡物放在屏中间的十字位置,试着造出长短不同的2个影子,在屏上画下这2个影子并记住你是怎么造的。3、出示学生画的影子,并让他们汇报造的过程,(你上来说说你是怎么造的)学生会展示他造的过程,问:什么在改变?除了影子的长短在改变,影子的什么也在变?(方向)好文供参考!10/134、让2到3个学生说了以后,追问:影子的长短、方向变化真的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吗?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更加科学地验证一下(拿出光影探究仪,并出示PPT)5、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实验中什么是不改变的(遮挡物、屏)(光源到遮挡物的距离学生可能比较难说出来,则用手比划光源到遮挡物的距离,问:这个长度有没有改变?)那么光源照射的角度有没有改变?怎么改变的?6、小组实验(那么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刚才的推测吧,请组长上来领取实验材料)7、汇报交流(谁能来说说你的实验结果?还有没有其他发现?)总结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五、板书设计光和影粘贴学生造的影子光源遮挡物屏角度长短、方向距离大小被照射面形状遮挡物在光源和屏的中间物体离光源越近影越大,离遮挡物越远影越小好文供参考!11/13光源照射角度0和180度时影最长,90度时影最短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第四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二、引导幼儿操作好文供参考!12/13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2.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好文供参考!13/13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4.交流与讨论。①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②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③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2
本文标题: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7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