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小鸭找朋友》教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鸭找朋友》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鸭找朋友》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鸭找朋友》教案1目标:1.在情境表演中初步了解故事内容。2.在游戏过程中尝试用“你能和我一起游泳”的句式来邀请朋友。3.通过情境表演感受与同伴之间的快乐。过程:一、设置情境,初步感知讲述对象。教师扮演母鸭,小朋友扮演小鸭戴胸饰,伴随《母鸭带小鸭》的音乐入场。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一起来游泳了。二、在情境游戏中调动已有经验,尝试用邀请语进行邀请。1.请一名教师扮演小兔(小鸟、乌龟)。师:那是谁啊?(小兔、小鸟、乌龟),我们邀请它和我们一起去游泳吧?哪个能干的宝宝来邀请它?三、模仿学习小动物的话,引进新的讲述经验。1教师带幼儿一起坐下来梳理故事内容。师:刚才我们在路上都碰到了谁?我们是怎么邀请它的?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师:为什么小兔、小鸟不和我们一起游泳啊?2.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情境表演。四、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师:宝宝们,除了这几个小动物,我们还能邀请谁和我们一起游泳啊?(音乐游戏结束)《小鸭找朋友》教案2一、活动目标:1.运用动觉、听觉和视觉感知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2.通过鸭子找朋友的对话描述,加强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练习,丰富相应词汇:飞、跳、游。3.体验参加讲述活动的乐趣。二、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小鸭胸饰一个、小鸟、小兔、乌龟图片各一张、幼儿胸饰20个。三、活动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出示“小动物”客人,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有一些小动物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你们猜猜它们是谁?”听声音,猜测。出示图片验证猜测,鼓励幼儿,引参考资料,少熬夜!起兴趣。(用小鸭子亲幼儿和教师的形式奖励)2.“它们是怎样走路的?”“请你来学一学”(一位幼儿展示,再集体练习,学小鸭子走回座位)二、学习新知识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1)“谁在池塘里游泳?它自己一个人玩,没有好朋友,心里高兴吗?”“怎么办呢?”2.教师利用图片,采用集体问答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述。小鸭看见谁来了?(小鸟来了)它会怎么说?(小鸟,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鸟怎么回答?(对不起,我不会游泳,我会飞)小鸭又看见谁了?(小兔来了)小鸭会怎么说?(小兔,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兔怎样回答的?(对不起,我不会游泳,我会跳。)小鸭最后看见了谁?(乌龟来了)小鸭怎么说?(小乌龟,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乌龟是怎样回答的?(好啊,我会游泳,咱们一起玩吧!)小鸭终于找到朋友了,它心里怎样?(高兴)3.老师完整的表演故事一遍。三、习得新知识(迁移)1.游戏:老师与小朋友扮演小鸭,其它幼儿分别扮演小鸟、小兔、乌龟进行对话表演。(挂饰事先放在椅子下面,听到语言提示幼儿站起来表演。)2.结束:音乐游戏《找朋友》。《小鸭找朋友》教案3对于渗透式领域的教材,还只是刚刚接触,对于单个领域目标的系统性把握还没有仔细研究,对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把握也只是在接触到的活动中在思考,不够成熟,希望我的教学活动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我的个人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为什么选择本教材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对新一轮教材的研讨,所以在活动前,选择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什么内容作为今天的研讨案例,我曾经这样思考:1、选择的内容一定要遵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精神,针对刚开学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第一个话题中的内容,不破坏课程的系统性。2、教材要有领域间相互渗透,能体现渗透式课程的“渗透”两字,但不是简单组合。3、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4、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上,因为它比较适合今天的研讨活动。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对教材的理解与修改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教材中也有我个人认为不尽合理的地方,我作了一些修改。
本文标题:《小鸭找朋友》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8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