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现金流量表编制ppt课件(PPT46页)
现金流量表编制前言为什么会计人员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轻而易举,但编制现金流量表却感觉困难重重?甚至有些企业依赖会计师事务所代为编制?企业管理层都深知现金流量的重要性,认为“现金为王”,但是,为什么管理层对会计编制完成的现金流量表却重视不起来?应当如何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编制现金流量表?如何让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内容一、现金流量表概述二、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基本要求三、现金流量的分类及其内容四、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及编制方法五、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六、其余补充资料的填列七、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一、现金流量表概述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与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构成:现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取的存款。金不包括已被质押、冻结、封存和作为准备金的存款等。流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量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一、现金流量表概述现金流量构成:现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取的存款。金不包括已被质押、冻结、封存和作为准备金的存款等。流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量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不同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范围可能不同,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发生变更,应当按照会计政策变更处理。现金流量,是一种本期现金增量,是企业在某会计期间增加的现金流入量和增加的现金流出量,以及它们的差额——增加的现金净流量。没有增量现金就不会形成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是一种期末现金存量。尤其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流动的“血液”,可以反映企业“经营造血”功能的强弱。现金流量必然产生于当期发生的各项涉及现金的经济业务的发生额之中,但是经济业务如果仅仅涉及不同现金形式的转换,而没有形成现金增(减)量,那么就不会产生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若同时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才会发生企业现金的流入或流出,从而产生增量现金,形成现金流量。主表(基本部分)现金流量表结构两部分。补充资料*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若仅涉及内部各现金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因为没有增加或减少企业现金总额,形成增量现金,所以这样的经济业务不会产生现金流量。比如,企业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或用银行存款向银行申请签发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或将银行存款转入信用证、信用卡;或委托开户银行将存款汇往外地某银行机构开设临时采购专用的外埠存款等经济业务,除支付必要的手续费外,现金并没有增加流入或流出企业,只能属于企业内部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不形成现金流量。同样,仅涉及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的经济业务也不产生增量现金,也不形成现金流量。比如,企业用现金购买将于3个月内到期的可交易流通的国库券,以及到期收回国库券本金等。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第一,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明确现金流入的来源和流出的去向及其分布,从而使企业管理当局作出最优管理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事实已经证明,即使企业有账面会计利润,但若缺乏“经营造血”功能,导致现金周转不畅,呆滞或短缺,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第二,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弥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从编制原则来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而现金流量表主表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并计量的现金流量,有助于克服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缺陷。一方面,通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会计收入、会计利润的比较,可以衡量与评价企业会计收益的质量和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现金流量的多寡,一般不会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影响,可以相对比较客观、真实,具有可比性。因此,现金流量表可用以弥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二、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基本要求现金流量表主表各项目应当分别按照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总额填列。但是,下列各项可以按照净额填列:(1)代客户收取或支付的现金。如旅游公司的旅游收入。(2)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项目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如处置各项长期资产(包括子公司及营业单位等)收到的现金净额。现金流入(含净额项)各项目和现金流出各项目均不能用负数填列。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索赔等特殊项目,应当根据其性质,在各类别中单独填列。三、现金流量的分类及其内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的范围最为广泛,经营活动是指除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购建取得和处置各项长期资产(包括子公司及营业单位等)以及在除形成现金等价物以外的一切对外(权益性和债权性)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和债务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既包括企业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无形资产,购置和处置各项长期资产以及取得和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时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也包括企业从取得除现金等价物之外的各项对外投资起,以及由此收到现金股利、现金利润和收到现金利息等取得的投资收益,直至对外投资收回、处置止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当然,不同的行业对投资活动的认定存在差异,如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于非金融行业的企业而言,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但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各项目及其内容: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4、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5、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2、3、4、5相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7、投资支付的现金;8、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9、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6、7、8、9相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流入小计减流出小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能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利用合资、联营等方式吸收投资人直接投资,发行股票、权证、债券等金融品筹资,向金融企业及其他企业借款,融资租赁资产等。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因举债和权益筹资、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和分配现金股利、支付融资租赁租金等引起的现金增减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流动负债,如各项应付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基本上属于经营活动,不属于筹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各项目及其内容: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2、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3、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4、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2、3、4相加=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6、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7、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5、6、7相加=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流入小计减流出小计=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日常经营活动是含义和范围最广泛的活动,是指企业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组织产品生产,进行经营管理,购买材料物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修理各项资产,经营租赁,广告宣传,售后服务,交纳税款,支付职工薪酬以及各种不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特殊项目,如支付或收取各种经营违约款、罚没款,接受或支付各种赞助款,捐赠现金利得和捐赠现金支出,自然灾害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等等。在所有上述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均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各项目及其内容: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租金收入;3、收到的税费返回;4、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2、3、4相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6、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7、支付(缴纳)的各项税费;8、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5、6、7、8相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流入小计减流出小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四、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及编制方法(一)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直接列示现金流量表主表中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方法。间接法,是指通过对权责发生制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取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方法。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应采用间接法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以对现金流量表中采用直接法反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进行核对和补充说明。(二)工作底稿法、T型账户法和分析填列法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均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将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具体来说,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均主要采用编制调整分录的方式将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调整分录实质上是按照本期经济业务发生时的会计分录的同方向和累计汇总金额以及相应报表项目名称所作的分录。调整分录一般可以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并结合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次逐项编制调整分录。特点,工作量大,适用于全面审计。分析填列法是直接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并结合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对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的调整,且采用计算公式,分析计算现金流量表各项目金额,并据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重要公式:(公式中均为报表项目余额或发生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年初余额)-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因贴现或背书转让而实际收到的现金小于减少的应收票据金额-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折扣额-(债务重组中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金额-重组中收到的现金金额))+分期销售的长期应收款(年初余额-期末余额)或者:(若公式中应收账款为账户余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年初余额)-本期核销的坏账损失+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损失-本期因贴现或背书转让而实际收到的现金小于减少的应收票据金额-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折扣额-(债务重组中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金额-重组中收到的现金金额)+分期销售的长期应收款(年初余额-期末余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应收票据贷方发生额-应收票据借方发生额)+(预收账款贷方发生额-预收账款借方发生额)-本期核销的坏账损失+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损失-本期因贴现或背书转让而实际收到的现金小于减少的应收票据金额-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折扣额-(债务重组中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金额-重组中收到的现金金额))+分期销售的长期应收款(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注】资产类:期初-期末=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负债类:期末-期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营业成本+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增值税进项税+(存货期末余额-
本文标题:现金流量表编制ppt课件(PPT4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