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心得2023
参考资料,不熬夜1/101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心得2023【预览】此例优秀文档“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心得2023”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心得1“这时代很奇怪。大多数人都未曾思考过任何严肃的问题,却竟然对任何严肃的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依照这套观点去党同伐异。大多数人不再尊重文化,却竟然狂热地拥护着某种文化,并将它当作一种用来对抗其他文化的武器。”这段话来自一位网络原创者maki_hisane。这或许道出了某种互联网的特性:舆论正在被滥用。针对互联网和舆论的特性,本文将作出一些合理假设,并结合互联网上一些常见事例,希望能为“如何对抗歪曲的舆论潮”给出一些宏观或微观方案。首先来看四类在互联网上常见的现象:①社交平台上两大阵营评论区中的对骂;②群体出于道德优越感(无论旁人看来合理与否)对于个体的人身攻击;③人们对于“血淋淋”的“真相”(无论真实与否)的探求;④评论区偶然引发的类似“甜咸大战”的“无厘头”讨参考资料,不熬夜2/102论。不难发现其中都存在三个诱因:其一是舆论的惯性。“先入为主”会让最初的观点而非后续对立的观点更容易被人直接吸纳,出于逻辑惯性而被认同。人们都会下意识地维护自己的观点,可能还会进一步演变成为党同伐异、人身攻击等狂热行为。诱因之二是“信息茧房”效应。“信息茧房”多指在大数据智能推送影响下,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普遍局限于自己喜爱和能接受的。这反过来又影响智能推送,成为一种恶性循环,让人更趋于片面、偏激。本文的语境中,引发“信息茧房”的就包括了“水军”和营销号。“水军”是指并无自身观点、仅为了转发评论以获得报酬的一类人;营销号则是指不管质量、只为博点击量以谋利而肆意转发、搬运那些博人眼球的文章且自命为“创作者”的账号。二者都具有虚拟性,都是“创造新身份”难度低的网络环境产物。在前文所举的第①类现象中,双方阵营若都是明星粉丝团体,请“水军”帮忙的情况就很常见。舆论冲突中,胜利的一方,通常是“水军”主场作战,旨在营造一个评论如一、未见反对声音的“茧房”;在第③类现象中,猎奇心理是谣言能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更直白地说,就是营销号在卖“人血馒头”。而编造谣言参考资料,不熬夜3/103的利益相关方,有时也会借助“水军”操纵舆论偏向。“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信息茧房”更为固化舆论惯性煽风点火。诱因之三是群体心理。这必然带来个体虚无和群体攻击性。心理学家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提到,被群体意志感染后,个体会丧失其原本高文化素养带来的判断力,盲目地跟随领袖。此外,群体意识的产生不一定受空间限制,网络也可以成为其摇篮。网络还有催化群体意识的诸多有利条件,如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媒体的多样性(如视频、交互性内容),以及最为重要的虚拟性。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它便会增加群体狂热的烈度,或演变为上述第④类现象中的并无意义的“口水战”;更恶性的情况是,会转变为第②类现象中的网络暴力,对当事人带来严重的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伤害。至此,不妨作一个小结:舆论先入为主的特性、网络上的“信息茧房”,以及群体对个体思想的干扰,这三者会共同导致一些狂热思想的扎根和生长。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舆论先入为主的特性和“信息茧房”,我们须从微观上破解;对于强化网络规范性,则需要从宏观上完成;至于群体意识的影响,通过强化网络规范或许能得以控制,通过改变网参考资料,不熬夜4/104络机制或许还可以进一步弱化。从微观上,要通过改变个体来化解。比如学会质疑“先入为主”的观点。所谓质疑,是指“除了原则以外的新观点,都不应该被盲信”;面对“茧房”,我们则需要刻意去搜索其对立面的观点,通过大数据提供的更多信息,广撒网而“渔”。宏观上,我们应思考如何处理虚拟网络的“失范”,又不损其虚拟性对网络民主生态建设的意义。或许可以设想,在网络平台上设置匿名、实名两种类型的账号。匿名账号仍可不受限制,当然言论仍必须受网络规范;实名账号仅限用身份证号码去有限量地申请,且一旦因违规被封号就无法再额外创建;其他用户则可以设置仅查看实名账号发布的信息,屏蔽匿名账号;同时要协调性地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这样应能使“水军”或营销号在平台上的违规等行为得到限制并付出更大代价。相信愿意拿实名号冒险并进行“网暴”的人本就是少之又少的,这样用户只要选择仅查看实名账号的发布内容,就能减少受到的伤害。当然,最终的解决方法还是理性的个人独立思考,完善平台实名制始终只是辅助。笔者的一二拙见,如有被采纳的价值,愿助互联网风气清朗。参考资料,不熬夜5/105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心得2全省网信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依法管网、依法治网,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法治效能稳步提升,网络空间日益清朗。2021年,全省网信系统共约谈网站平台200余家,其中,立案查办9起,涉及罚款金额370余万元,下架APP800余款,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违规网站1000余家,核查处置各类违法违规公众账号6万余个,清理违法违规信息40余万条。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网治网基础全省网信系统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夯实管网治网基础,努力提升网络治理效能。修订完善《福建省网络生态治理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充实省民政厅等5家成员单位,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应急处置以及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并定期召开网络生态治理综合协调工作机制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统筹开展全省网络生态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全省网络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举办全省网信系统行政执法培训班,系统学习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建设及网络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电子取证技能、执法督查等执法实务课程。一年以来,已为全省43名网信干部申领国家网信办行政执法证。持续贯彻落实“两个所有”要求,进一步做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工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参考资料,不熬夜6/106已完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118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及其452个互联网站、应用程序、公众账号等服务项许可审批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福建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受理广大网民举报信息共计11000余条,并依法核查处置“虫虫助手”“原味圈”等一批涉嫌传播违法不良信息的网站平台。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大力提升网络执法刚度全省网信系统常态化开展属地重点网站平台专项巡查监测,进一步完善办案流程,规范执法程序,提升执法能力,通过约谈警告、限期整改、行政罚款等手段,加大对属地网站平台的监管执法刚度,不断提升网络执法水平。针对属地通过QQ群非法传播“学习强国”外挂软件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依法约谈相关责任人,没收违法所得,作出处以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针对部分网站平台在用户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页面生态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指导会同地市网信部门依法约谈“行知部落”“多唱”“聊心”“安咕在家早教”等网站平台,责令限期整改、暂停更新。针对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名义从事商业谋利活动,违规发布商业营销、评选评奖、兜售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信息等问题,指导会同地市网信部门约谈“马可波罗”等网站负责人,予以暂停更新等处置措施。期间,共清理相关广告、链接及商业营销信息200余条。针对部分网站平台在账号昵称和信息发布环节存在涉意识形态问题,指导会同地市网信部门约谈“简单百宝箱网”参考资料,不熬夜7/107等网站平台运营方。今年以来,网信部门共查办涉网行政案件9起,涉及罚款金额达370万元。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各个专项行动全省各级网信部门联合公安、通管、市场监管、版权等有关部门,部署开展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协同开展扫黄打非、打击治理跨境网络赌博等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一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站平台和公众账号。开展“深度伪造”技术专项整治,对24款可能涉“换脸”“换声”“变脸”等技术的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摸底排查,指导“美图秀秀”开展安全评估。扎实开展“清朗·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专项行动,共清理有害信息3000余条,关停网站32家,处置公众账号300余个。深入开展“清朗·饭圈”“清朗·暑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共清理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圈群4600余个、有害信息36000余条,清理涉“饭圈”乱象有害信息2300余条。有效开展“集纳炒作负面信息”自媒体专项整治,梳理汇总属地自媒体账号,建立负面清单,核查处置相关违法违规账号万余个。集中开展打击治理跨境网络赌博专项行动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协调省通信管理局等涉网部门关闭违法违规网站1万余家。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心得三新闻背景:今年以来,网信系统针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参考资料,不熬夜8/108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清朗”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近日,继整治“饭圈”乱象之后,“清朗”行动再次亮剑,这一次瞄准的是违法违规账号“转世”、虚假粉丝、恶意营销等五类账号运营乱象。账号健康直接影响网络生态账号是登录网络空间的钥匙。在后台,账号不过是虚拟的代码符号,但现实中,却对应着真实的个体、公司、机构等。从这个角度讲,账号就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各种平台由此而生,运营逻辑由此展开。这个基本单位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网络生态优劣。以互联网用户账号为代表的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不少令人诟病的乱象:有的是“标题党”,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有的是套路化,为了利益尽己所能虚假编造;有的扭曲三观,经常打黄赌毒的“擦边球”;有的挑战底线,在历史观与民族大义面前“踩钢丝”;有的心怀叵测,常常搬弄是非对一些企业展开敲诈勒索……凡此种种,都破坏了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都有悖于法律规范,都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僭越甚至踩踏公序良俗和法律红线的运营账号,该管、该治!坚决铲除问题账号生存土壤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的违规者公然在原账号名称后加上“一世”“二世”等后缀;某职业黑粉利用账号关键字,阿拉伯数字一路标注到38,简直堪称“打不死的小强”,“转世”能力令人惊叹。这些“重生号”“转世号”兴风作浪,既污染参考资料,不熬夜9/109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也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想而知,若这些问题账号此起彼伏,不断“重生”,像除不尽的牛皮癣,网上必危机四伏,网民必屡屡踩坑。如何保障大家的上网安全感?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实名制认证,堵住违规账号“转世”漏洞,击碎违规者从头再来的幻想;一方面要严查各平台,若发现有“重生”“转世”账号出现,就对平台依法处罚,铲除问题账号“春风吹又生”的土壤。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从来就不存在独立于现实社会的网络空间,权责利相统一既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也应是网络运营的基本底线。企图通过身份认定的符号化、虚拟化来扩张权利、规避义务,甚至侵犯他人,都是法治社会所不能容许的。近些年来,从“后台实名制”到“账号十条”,从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相关要求,到全面清理“僵尸号”“空壳号”,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也开展了不少行动。但很多问题依然禁而难绝,平台执行不到位显然是一个主要因素。就拿“后台实名制”来说,有的平台仍然可以随意注册无需实名,有的认证系统漏洞百出可以随意绕过。如果说平台以“流量为王”获利至上,对严格账号管理没什么积极性,那么相关方面就要通过专项整治树立规则刚性,对平台的阳奉阴违进行有力纠偏。比如,建立账号黑名单制度,平台账号上榜次数达到一定量级,就作出限制新用户注册等惩罚措施。完善网络空间长效治理机制怎么治好、怎么管用?这就要提高针对性与有效性。事实参考资料,不熬夜10/1010上,此次专项整治,针对每一类问题都有明确的整改办法。比如,针对账号问题,要求加强注册管理;又如,针对异常涨粉问题,明确大力打击通过雇佣水军等方式的非自然涨粉行为,定期清理“僵尸”账号;再如,针对“蹭热点”现象,明确了“从严处置”的导向。同时,针对那些因机构调整等原因无法注销的政务号,也明
本文标题: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心得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13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