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55条关于2023年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政绩观方面问题查摆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关于2023年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政绩观”方面问题查摆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55条)2023年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政绩观”方面问题查摆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这两天,一些文友根据我们的系列资料起草的对照检查材料,很多都顺利过关,甚至“一稿过”。但同时也有文友提出,指导组反馈意见中,有“政绩观单独列点查摆”的要求。其实,政绩观这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将其放到了担当作为方面进行了讲解,但既然要求单独列点,那么,就需要进行系统性地剖析和查摆,这样才能符合指导组的精神和要求。关于政绩观方面问题的查摆,其实不太容易,因为相对比较敏感,可大可小,如果角度找不好,语言运用不好,查摆出的问题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如何起草好这个方面问题查摆。一、什么是政绩观要想找好角度,查摆好政绩观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从政绩观这个概念入手。现在很多新手文友,在起草材料时,感觉没有什么思路,框架搭建不起来,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对这个材料整体上没有把握到位,自然不会有什么思路,写跑写偏也就不足为奇了。就拿起草这个材料为例,想要查摆政绩观方面的问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政绩观,以及关于政绩观的最新要求和表述。只有准备好了这些资料,你才能在此基础上,“带着脚镣”跳舞。不然,你拿出来的材料,不是离题八里,就是没有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很难符合要求。(一)政绩观概念那么,什么是政绩观呢?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从政业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领导干部创业干事的思想基础,反映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党性修养、格局境界。通过这个概念,有一点文字基础的文友可能会把握到重点之处,那就是“政治立场、党性修养、格局境界”,那么,我们在查摆上,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发力。(二)政绩观的最新要求和表述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计划从“政治立场、党性修养、格局境界”三个角度查摆问题,但这三个角度包含的内容也很丰富,如果任由思绪纷飞,那么,问题查摆也不会符合要求。那么,最新的要求和表述是什么呢?我们共同来看看。一是关于政治立场。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二是关于党性修养。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三是关于格局境界。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过去既定的目标任务和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都要继续坚持,扎实推进。决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一件事还没落实,又要朝令夕改。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二、问题具体角度选择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现在掌握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问题查摆的角度,以及对标对表的高度,有了这些依据和参考后,我们就可以进行问题具体角度的选择了。一是政治立场方面具体问题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因此,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至上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人民群众自然成为政治立场方面查摆的关键词了。这个方面建议从谋划和推进工作未能完全从群众角度出发,评价政绩观群众参与度不高等角度进行问题查摆。二是党性修养方面具体问题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反映出党性修养、境界格局,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就是淬炼党性、锻造精神的过程。因此,党性修养方面可以从是否从党性修养的角度看待和把握政绩观,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是否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等角度进行问题查摆。二是格局境界方面具体问题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要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因此,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建议从是否将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主要是辩证思维),是否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否甘于做铺垫性工作等角度进行问题查摆。此外,从班子的角度来看,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是否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方面,也可以进行查摆。下面,就根据这五个角度,结合“政绩观”的55条问题素材,形成问题查摆材料。站在政治立场看待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意识不够强。主观上认为政治立场的内涵比较丰富,与政绩观的看业务实绩、重工作效果的关联性不大,有时统筹推进工作时,只想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未能时刻把政治立场摆在干事创业的首位,把老百姓的口碑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导致有的工作政治性不够强,忽略了人民至上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存在重“硬性要求”轻“群众需求”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讲,自己没有完全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硬道理”“金标准”,也没有事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现在回头看看,一些自己所认为的正确政绩观,并没有高质量地转化为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实际成效。全过程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不够牢。未能时刻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工作在决策前,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汇集各方智慧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没有完全做到全过程原汁原味听取群众声音,汲取各方意见,有时存在主观臆断,以及简单化、片面化问题,个别制定出来的政策,距离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决策后,对群众的“政策体感”关注度不够,在评判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时,对群众的评价和反馈问得不够详细,听得不够全面,一些工作没有真正做到问效于民,导致有的政策未能及时得到调整和优化,没有真正打通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的“最后一公里”。党性修养未能有效贯穿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中。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方面,持续用力不足,政绩观这个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有时拧得不够紧,未能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融入到淬炼党性、锻造精神、自我革命的过程之中,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效来检验政绩、衡量政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在思想和行动上,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始轻终、重短轻长、重显轻隐、重易轻难、重局部轻全局等问题。如:有时产生“政绩冲动”,乐于抓经济增长光鲜亮丽的“显绩”,不关注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难出成果的“隐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工作中,对党性锻炼这门“必修课”抓得不够严实,对标对表,自己在实践、实干、实效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不足和短板,特别是有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时,为了高效率完成任务,对于个别分管处室和分管干部报喜不报忧、做表面文章、耍花拳绣腿,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没有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教育,对文字材料相关的情况和数据,也没有全面严谨地进行审核、验证和把关,未能高质量地营造出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工作氛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与主题教育结合不够紧。在主题教育中,自己在引导分管干部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重大问题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仅仅以座谈研讨、党课报告等方式,与分管干部进行学习交流,没有全面深入地谈心交心、分析研判,及时指出、督促整改方面做得也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分管干部出现政绩观错位、蛮干乱干以及重“痕”不重“绩”等问题。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方面不够科学有效。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自己在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时,未能事事做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不够积极主动,没有科学统筹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有时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没有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客观规律和科学精神,导致一些本应该实现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工作,最终的成效却不够明显。个人追求与社会理想未能完全实现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在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时,人生坐标校正不够全面和及时,在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方面,有时存在打小算盘、算小账等“小九九”的思想和行为,缺少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境界,对于一些已经定下来但自己却看不准的事,的确存在“换赛道”的想法,缺少持之以恒“接力干”、深度研究“善于干”的韧劲和钻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气神不足,未能以绣花的功夫真正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缺少甘做“栽树人”的境界与担当。“瞻前”和“顾后”的工作谋划和落实得不够到位,对于“在任上能干什么、为将来能留下什么”,思考不够全面、经常和深入,存在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近期规划简单化等问题,处理显绩和潜绩的关系不够辩证和科学,未能积极谋划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手中的“接力棒”制作得不够精致,在为一方发展蓄积更多的底气与红利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政绩观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在如何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和实绩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政绩方面,以及如何激励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考核政绩的内容和程序设定得不够科学合理,考评体系和方法也不够具体和完善,考核指挥棒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尚未被最大限度调动起来。一、政治立场角度,共11条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至上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政绩观对于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至上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硬道理”“金标准”,切实把正确政绩观体现在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上。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4.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就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坚持“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势”,坚决摒弃“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数字政绩”“虚假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要全过程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策先要体现民意。通过交流座谈、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汇集各方智慧,使政策制定更加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执行政策是行使国家权力、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全过程原汁原味听取群众声音。落地要深得民心。政策成效如何,关键看是否说百姓话、办百姓事、解百姓难,是否把暖民心作为根本出发点、把群众的关切作为着力点、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应当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体现在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评判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应当多听一听群众的评价和反馈,多问一问群众的“政策体感”,在问效于民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党员、干部特别
本文标题:55条关于2023年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政绩观方面问题查摆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18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