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章资本形成第1节资本匮乏与经济发展第2节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第3节资本形成的来源第1节资本匮乏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根源在于资本形成不足。因此,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束条件,而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水平。资本匮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主要观点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二)贫困恶性循环机制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三)政策含义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四)评价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构和消费习惯)。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和外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二、“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一)主要观点1956年,纳尔逊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二)理论分析国民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人口增长率与人均收入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AaCbBO人均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OA’C’B’a(二)理论分析a为最低人均收入,此时,国民收入与人口增长率均为零。当国民收入增加(不超过a1)时,国民收入的增长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均收入又回到a的水平上。此即为“低水平均衡陷阱”。在人均收入突破a1后,国民收入增长超过人口增长,在a2处的均衡,即实现了高水平的稳定均衡。人口增长率ACB人均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OA’C’B’aa1a2ED(三)政策含义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要使人均收入越过a1的水平,就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陷阱。三、“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一)主要观点缪尔达尔在1957年出版的《富国与穷国》和1968年出版的《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积累的结果。他也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二)理论分析人均收入低→贫困→社会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三)政策含义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收入平等。增加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并增加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这样,发展中国家将从低收入的循环积累过程中解脱,进入良性的循环积累的过程。总结以上理论突出了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资本匮乏是发展中国家陷入持久贫困的原因。除非体现出50年代“唯资本论”的思潮。对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而资本积累则是一个次要因素。过分强调资本的作用和工业化,必然忽视农业的发展,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环境问题等,而这些也都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2节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亚当·斯密认为,由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实行劳动分工,资本主义的企业家必须要有购买厂房、公寓和原材料的资金和在产品销售前支付工人工资的资金。这些资金就是亚当·斯密所谓的资本存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分工会得到扩大。因此,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一、“大推进”理论(一)主要观点在20世纪40年代,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提出了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经济面貌,必须全面的、大规模的进行投资,特别要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二)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三)大规模投资的必要性1.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不可分性”。2.储蓄具有“不可分性”。3.市场需求具有“不可分性”。4.大规模投资不仅可以增加生产,还具有外部性(正的)。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不可分性”基础设施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否则,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储蓄具有“不可分性”人均收入低时,通过削减消费来增加储蓄的可能性小。因此,要大幅增加社会储蓄,就必须发福提高人均收入水平,而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就必须以大规模投资作为基础。市场需求具有“不可分性”社会各种经济活动具有内在联系性(即不可分性),针对个别企业或行业进行的小额投资,不能解决产品的市场需求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大规模投资。大规模投资具有外部性基础设施共享产品相互需求学习、竞争等带来的企业创新激励(四)对“大推进”理论的批评很难找到一个国家是通过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在现实生活中,基础设施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并不必然导致一定要全面大规模的投资,反而应该是逐步地、分阶段地来完善。二、“临界最小努力”理论(一)主要观点1957年,利本斯坦(Leibenstein)提出了“最小临界努力”理论,扩展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使人均收入滑回陷阱。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阱。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二)进行临界最小努力的四个因素需要克服由于生产要素不可分性而产生的规模的内在不经济。需要克服由于不具备外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产生的外在不经济。必须通过大量投资,使收入增长冲破这个陷阱。初期的投资努力就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最低限度。利本斯坦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规模都小于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临界最小努力与人均收入人口增长率ACB人均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OA’C’B’abca1DE发展中国家冲破陷阱的对策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才能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还要具备一些制度和人文条件,如人们观念的更新,形成追求利润、能承当风险的意识,适宜企业家成长和投资盈利的社会环境,等等。第3节资本形成的来源一、资本形成的过程二、资本形成的来源(一)家庭储蓄(二)企业储蓄(三)政府储蓄(四)利用外资--外国资本流入和进口一、资本形成的过程资本形成经过三个阶段:1.储蓄。把生产的部分节省,不用于消费。2.将储蓄集中。即通过金融机构或其他信用机构把零星储蓄汇集在一起。3.投资,形成资本。由金融机构把资金贷给厂商,用以购买机器设备、建设厂房,以增加资本存量,储蓄转化为资本。其中,储蓄是资本形成的首要条件,投资是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思考:储蓄与资本的区别?储蓄储蓄集中投资将资金贷给厂商,用以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基础设施等,以增加资本存量。通过使零星的储蓄汇集起来把产出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金融机构真正形成资本资本的形成过程二、资本形成的来源(国内)(一)家庭储蓄:来源于私人的预防动机、养老动机、遗赠动机和投资动机。受到收入水平、收入分配、风俗习惯、利率水平、信用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二)企业储蓄:来自利润。(三)政府储蓄:主要来自税收与通货膨胀。(一)家庭储蓄1.收入分配与家庭储蓄家庭(私人)储蓄=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现期消费讨论:一国财富确定时,收入集中能增加储蓄?PK收入均等能增加储蓄?收入集中能增进储蓄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高,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因此,低收入的人储蓄少,高收入的人储蓄多。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多认为:资本家阶级依靠财产得到高收入,因此其储蓄倾向比靠工资生活的工人阶级要高得多。库兹涅茨、刘易斯等认为:既然储蓄主要来自富人,因而在经济发展初期可以采用扩大收入差别的办法,来增加富人的收入,以增加储蓄,增加资本形成,这时不必强调收入分配平均,否则会影响储蓄增加和资本形成。收入均等能增加储蓄扩大贫富差距,会加剧贫困,贫困则会使社会消费不足,而社会消费不足又会引起投资引诱减弱,投资引诱减弱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提出相对收入假说的杜森贝利认为,收入差距过大并不一定有利于储蓄。因为影响消费的不是绝对收入水平,而是相对收入。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如果使收入分配平均化,可以减少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主张采取收入均等化政策,使社会大量的穷人提高收入水平以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能力,以此增加投资引诱、扩大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储蓄便会自然增加。2.储蓄观念的变化ATM机方便并降低费用以后储蓄卡如何影响储蓄水平?信用卡如何影响储蓄水平?房贷(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一栋房子,住了进去,每天工作还贷。直到临死的前一天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贷款。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我无从得知,只知道这个故事令无数的国人热血沸腾,开始反思中国人传统的不该欠债的观点。一时之间,借贷买房成为时尚,若有人出声提醒,不要欠太多钱,透支未来是有危险的,则会被认为是落伍了,思想陈旧。中国人被“美国老太太”忽悠了当下中国的房产市场出现四种现象:一是拥有私房者达到76%(美国68%,英国67%,德国42%);二是房子越做越大,许多新房面积比发达国家普通市民的住房宽得多,想买小房买不到;三是买房者91%用按揭,按揭人群中3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50%以上,越过公认的警戒线,被称为“房奴”;四是房价居高不下,又大又贵的房子使无房者处于两难境地,不买吧,左邻右舍大多都买了,而且房价上扬推动租价上涨;买吧,只能加入“房奴”队伍中。(二)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利润。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源。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几个(巴西等)以外,现代企业部门通常较小,因而企业储蓄也较少。(三)政府储蓄1.一般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经常性开支、转移支付等)后就是政府储蓄,一部分用于投资公共物品,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资本;投资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可形成人力资本。在税收不变时,如果政府经常性支出过大,则公共投资支出就会显得不足,可以通过政府
本文标题:3资本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