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课: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
党课: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重要论述的提出,让人们不禁联想到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前夕作出的“两个务必”要求。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厘清蕴含在“三个务必”中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三个务必”的时代意义,激发投身于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的历史主动性。一、“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三个务必”这一重要论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于指导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1.“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无论从理论根源、价值本源,还是从形成发展、实践归宿上看,“三个务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从形成过程来看,“牢记使命”和“不忘初心”的表述始终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党的“初心和使命”命题做出完整表述,标志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理论层面日趋完善、在实践层面的全面践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始终体现在党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在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全过程。从理论根源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三个务必”形成的理论基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人民至上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指向着党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的工作好坏标准和价值尺度,把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向往作为新时代驱动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内在要求,揭示党拥有强大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在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坚强领导力的基因密码,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自信的源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内在品质、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展现了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定力,依靠顽强斗争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坚定信念。从实践归宿来看,党的XX大后及时进行了D章修订,将“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党的章程之中,以一种全新表述形式,使“三个务必”成为全体党员在新时代新征程时刻要牢记的宗旨。2.“三个务必”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新观点。新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新。“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征程的战略制高点上,对党如何在新时代新阶段能够带领全国人民顺利“赶考”作出的根本性回答,是新时代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新观点。其一,“三个务必”是新历史起点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党的建设上集中反映。在内容上,“三个务必”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和实践路径作出了精辟概括。短短30字,既体现党的性质的基本规定,又突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形式上,“三个务必”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把党的初心和使命与实现途径、手段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实现有了更加可靠保证。其二,“三个务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是新征程路上党风建设的行动指南。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三个务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进一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回应。其三,“三个务必”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新课题。“三个务必”是以党在新征程路上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为出发点而提出的,充满新时代特征。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依然面临着性质、地位和命运三个基本问题考验。如何贯彻落实“三个务必”重要思想,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必然会成为新征程之路上摆在各级党组织、每位党员面前的新任务、新使命。3.“三个务必”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在自我革命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其一,“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情国情世情这个“实事”,在新征程路上对九千多万全体党员发出的思想动员和纪律要求。告诫全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勿忘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警醒全党,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依靠的是什么;提醒全党,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么做。其二,“三个务必”是基于对党的政治本色和党内现状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时代新阶段下管党治党新要求。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归宿,强调全体党员务必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阶级立场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斗不息的坚定理想信念。“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现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然要保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的本色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实践路径和根本方法。其三,“三个务必”是党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对党的建设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把握,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从党的根本宗旨、政治本色、优良传统、再到党的艰辛历程、辉煌成就,“三个务必”在意蕴中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当代课题。二、“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党的优良传统和百年奋斗历史启示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的作风建设史,重视作风建设是党一贯保持的优良传统。“三个务必”思想的产生不仅具有的坚实理论基础,更有来自党百年建设经验的深厚历史积淀。1.“三个务必”来自党百年建设经验的历史启迪。作风最能体现党的全貌。党的百年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党之所以能依靠人民完成三件大事,继往开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根本就在于能够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坚持科学理论创新,用于指导伟大实践;每到重大历史转折点或者面临重大历史任务时,依据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党风建设,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扫除障碍,增加动力。“三个务必”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政治担当,是建立在党的历史建设经验基础之上,立足于党的建设实际,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历史烙印和时代特征。从历史渊源上,“三个务必”充分展现了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秉持,弘扬了党风建设的优良传统,遵循了执政党建设规律,延续了党以作风建设推动政风民风的战略思路。在理论创新上,“三个务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党的群众路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具体实践上,“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特定节点上,以加强作风建设作为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以“三个务必”作为切入口和动员令,对当前及今后党风建设、全体党员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三个务必”作为我们党基于百年奋斗、优良传统,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形成的重要论述,必将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铸就其里程碑意义。2.“三个务必”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与光大。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三个务必”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路上的时代化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的内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切实行动。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育时代新人,从源头铺设底色,查找党性差距,才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解决背离初心使命的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领导力,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有益补充,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色。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在新征程路上,我们面对矛盾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但斗争也要讲究艺术,注重策略,方能增强斗争本领,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蕴含在伟大建党精神之中的内生动力和全党形成的共同心理认同。党百余年建设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才能从内心燃起践行初心使命的高度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就有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动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底气。3.“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继承与升华。“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继承与发展。“不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强大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两个务必”是时代的产物,“三个务必”同样如此,两者都体现出对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把握,在本质上和内涵上没有实质差别。在成功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既是对“两个务必”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的坚持。“变”体现了百年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三个务必”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敢于直面挑战,对自身建设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正确判断和忧患意识。面对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依然认识到“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面对即将到来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做到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中保持“骄兵必败”的警醒,胜不骄、败不馁的定力,更要做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固牢思想防线,保持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作风;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斗争本领。三、“三个务必”的实践逻辑: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坚定自信、新时代新征程的客观要求“三个务必”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党的作风建设密不可分,既验证了“三个务必”的真理性,也开启了“三个务必”的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务必”必将回到实践中指导新的伟大征程。1.“三个务必”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辉煌成就的坚定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成就,在深层次变革中发生历史性巨变。在党的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尤为显著,以往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已得到极大改观,党的自我革命成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经济建设上,国家整体实力实现历史性突破,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人均达到一万美元以上。更为突出的表现是,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与此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效。党风不正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指示,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制定应对策略。从理论上,他结合党的根本宗旨、党的群众路线阐述坚持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着重强调党的作风好坏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失去民心,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在实践中,他以“八项规定”开局破题,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为着力点,通过驰而不息地纠正“四风”问题推动党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
本文标题:党课: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2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