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分析]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10的认识过程,知道10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初步会用不同方式数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0;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的形成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数数能力,体会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初步感受10个一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数感。[教学重难点]认,写10,理解10以内的顺序。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资源学情:学生已有认识6~9各数的经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情境:(例7主题图:9个各民族小朋友)引导:马上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国庆。数一数,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参考资料,少熬夜!提问: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9?(拨珠数一数)2、引入新课:情境图中增加1个小朋友。提问:现在又来了一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对,9个再添上1个就是10个)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认识数101、数数。谈话:这里究竟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数一数。谁能上来数一数?(指名数)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师:刚才这2个小朋友都是按顺序有序的来数数的,我们在数数时也要像这样按顺序数,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一起跟着老师数一数。数到10,就表示一共有10个。谁能帮老师数出10本作业本?(指名数)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是10个的?在教室里找一找,数一数。交流。2、数珠表示。追问:图上有10个小朋友,数出的10本练习本,10个手指,10张桌子……都是几个?提问:10在计数器上再怎样拨珠就可以表示它?齐说:9个添上1个就是10个。数一数计数器上的数珠。追问:这里的数珠表示几?3、读数写数。说明:“10”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数来表示。(板书:10)让学生读10。提问: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点不一样,它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10的写数: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描写后仿写。追问:今天又认识了数字几?4、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提问:你知道10排在几的后面吗?出示直尺:从0开始读一读。还可以怎样读?提问:9的前面是几?后面呢?还可以怎样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呢?8离10近一些还是离5近一些?三、巩固深化,掌握新知1、数数练习。⑴做“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数10根小棒排在桌上,说说是几个一根。再把10跟小棒捆成1捆。参考资料,少熬夜!提问:1捆小棒是几根?这1捆是几个十根?(引导学生仿说:1捆是1个10根)追问:1捆又是几个1根?像这样一个10一个10地在一起的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出示10元钱,10个鸡蛋一盒,10支笔一捆。像这样一个10一个10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知道这里有几,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⑵做“想想做做”第2题。①数一数共有几颗樱桃?你是怎样数的?(指名上台数)有没有不一样的数法?指导2颗2颗地数后写数。②伸出左手,数数有几个手指;伸出右手,数数有几个手指。有没有不一样的数法?交流:五个五个地数一数。指出: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像刚才这样,几个几个地数出一共是几个。2、巩固数序。⑴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直线上表示的数,想想□里填哪个数,再填一填。出示填写的结果,让学生一起按顺序读一读。提问:比8小的数有哪些?比8大的呢?⑵做“想想做做”第5题。写一写,再按要求读一读。按不同的顺序数一数。3、练习几和第几。⑴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意,让学生说说从哪边数起的。填空后交流。追问:这样数,第6张是哪个数?第4张、第7张呢?1在第几张?2和7呢?⑵做“想想做做”第6题。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并填空。从左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还可以怎么说?从右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还可以怎么说?提问:10只小鸭和第10只小鸭的意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5、比较大小。⑴做“想想做做”第7题。独立完成后交流:76、7⑵做“想想做做”第8题。学生数一数,填一填,再交流每次各用几根。提问:哪个图用的小棒最多,哪个图用的小棒最少?像这样摆,后一个图比前一个图要多用几根?⑶做“想想做做”第9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图形,观察图上一个对一个比。提问:△和□比,哪个多?你能指出△多的个数吗?画竖的虚线分开。填一填,再交流结果。三、回顾总结,感受收获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个数,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还知道什么?《10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圆锥的认识》这部份内容有: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圆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锥入手,概括中圆锥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认知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2.教材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称。3.教材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教学对象分析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前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头脑中几何表象较丰富。在教学中,突出“观察、对比、操作、分析讨论,大胆探索,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的教学情境中,集体讨论归纳出圆锥的特征。另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对圆锥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师:首先和同学们玩个游戏: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高速旋转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出示:圆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圆锥。(板书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10的认识》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本册总课时:16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一、实践应用,深化知识应用一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如:一个圆锥形铁锤的底面积是24厘米,高是10厘米,这个铁锤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分析直接利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答1/3×24×10=80立方厘米应用二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如:计算右图的体积分析先根据公式s=πr²求出圆锥的底面积,再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1/3sh进行计算。解①、×3²=平方分米②、1/3××8=立方分米应用二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出示课本的例题解:(1)、沙锥底面积:×(4÷2)²=㎡(2)、沙锥体积:1/3××=立方米二、课堂练习《10的认识》教案4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看数涂Ο,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看图写数,并分组说一说各有几个?动手操作,排一排,读一读。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让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再写一写。看数补画出缺少的花。二、几个和第几个(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数一数第一排从××同学到××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5个)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是谁?这里的'“5个”和“第5个”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来。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3、排第2是谁?第5是谁?4、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第4个的是哪个人?5、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5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个小朋友是否相同?为什么?(三)自主探索、应用新知;1、指名说说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几个人,你的座位在第几个?2、请5个小朋友站在前面。前后排,一共几个人?从前往后数,第1个是谁?第4个呢?左右排,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一共几个人?从左边起,第1人是谁?××排在第几?(四)巧妙练习、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1—5题。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10的认识》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教学过程: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1、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请你说说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三角形的?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出示:(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一些三角形:(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画三角形的高。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讨论:(1)一个三角形可以作几条高?(2)请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3)作哪类三角形的高时,需要延长底边?三、练习1、P75第1、2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本文标题: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7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