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起源的文化动力1904-1905《新教》作为经典:无止的讨论50年代:1954,约翰.麦克勒尔《加尔文主义的历史及其特征》60年代:1966年,A.G.狄更斯《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社会》70年代:1976,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经济冲动力和宗教冲动力)80年代:“科恩—霍尔顿之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资本主义》90年代:1990,华盛顿德国历史研究所,韦伯新教伦理研讨会,《韦伯的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新教》作为经典与马克思的理论与方法的对立方法论的创新:个体作为分析单位,文化观念对社会现象和变迁的影响。受众的影响–资产阶级:道德尊严–反资产阶级:人文道德关怀——经济发展的正义性核心问题:为什么只有在西方出现了具有世界普遍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科学、法律、音乐、现代政府、资本主义等)——西方特有的“理性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在德国有巨大影响力。挑战马克思主义本书是挑战的第一步。三点反驳:–新教控制更严苛–教育与职业选择倾向–精神先于经济出现“按照较为朴素的历史唯物论的学说,这样的思想之产生,是经济状况的反映,或曰是其上层建筑。对此,我们将在下面详细论述…资本主义精神(就我们所赋予它的意义而言)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以前就已存在…这里的因果关系正好与按唯物主义观点得出的因果关系相反。”阐释现代性:资本主义经济的起源马克思–动力:资本家的贪婪和剥削——获取利润–原因:激烈的企业竞争–解释方法:内部解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韦伯:–动力:资本主义精神——天职感召(回答了为什么贪婪)–原因:新教伦理导致的心理后果。–解释方法:外部解释——从价值观念等实践伦理和西方的理性化,战胜了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韦伯与马克思的异议1、(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力量推进了历史的发展;(韦伯)思想和观念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2、人的行为的激发是欲望和经济利益;不仅如此,还有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3、历史是物质生产模式交替;权威类型(支配和被支配的内化)4、阶级具有普遍性,建立于私有财产之上;阶级是新现象,建立于现代市场经济之上,随着时间发展,重要性下降。《新教》的主要内容1、提出经验证据:在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之间具有相关性——富人与新教徒具有相关性。初步证据,没有提供因果关系证据。2、资本主义精神的界定。3、路德关于天职的概念。4、世俗禁欲的宗教基础。5、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经验统计资料“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为什么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都特别地赞成教会中的革命?这个问题的答案远非通常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新教徒在近代经济生活中拥有较多的所有权和管理地位,这在今天或许可以(至少部分地)理解为只是由于他们继承了较多的物质财富。然而,有很多现象却不能这样解释。(教育种类的选择)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引出论点“由环境所得的心理和精神特征(在这里是家族共同体和父母家庭的宗教气氛所首肯的那种教育类型)决定了对职业的选择,从而也决定了一生的职业生涯。”“我们就必须在其宗教信仰的永恒的内在特征中,而不是在其暂时的外在政治历史处境中,来寻求对这一差异的主要解释。”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引出逻辑中介“如果旧日的新教精神和现代的资本主义文化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的话,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应在所谓多少带点唯物主义色彩或至少反禁欲色彩的声色享乐中寻找,而应在其纯粹的宗教品性中寻找。”“确实无疑的是新教徒…都表现出一种特别善于发扬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因果关系论证薄弱:引起讨论;事实妥当性。资本主义精神贪婪变成了道德约束。资本主义精髓:理性主义和经济计算。典型特征:通过正当的经济活动而全力以赴投身于财富的追求+避免把这样得来的钱财用于个人享受。资本主义精神:定义方法“…这个概念载体只能是历史性质的…(是)复杂因素的复合体…不可再在考察的起点处形成,而只能在终点处得到…处于方法论方面的目的,不是试图从抽象一般的形式上去掌握历史事实,而是从具体的必然的独特个性关系…去掌握历史事实。”资本主义精神:贪婪转是道德义务本杰明.富兰克林对年轻商人的忠告:信誉和责任对于理想商人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商业精明,它是一种伦理气质,一种使我们感兴趣的品质。”“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我们这里所论述的只是西欧和美国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印度、巴比伦,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在中世纪都曾存在过。但我们将会看到,那里的资本主义缺乏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资本主义精神:作为动力和条件“这种精神不可能是个人对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适应的结果,经济秩序本身应产生于一种群体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个人。”“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首先并不是用于资本主义活动的资本额的来源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马克思没有提出资本积累的动机理论)资本主义精神与企业的关系“一方面,其观念态度在资本主义企业里找到了最合适表达,另一方面,企业又从资本主义精神这里找到了最适之动机驱动力。”“按照较为朴素的历史唯物论的学说,这样的思想之产生,是经济状况的反映,或曰是其上层建筑。对此,我们将在下面详细论述。这里,我们要大家注意一个事实就够了。这个事实就是,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出生地(马萨诸塞),资本主义精神(就我们所赋予它的意义而言)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以前就已存在。”资本主义精神:理想类型“资本主义企业家的理想类型…一向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常常为自己的社会声誉的那些外在标记而感到窘迫不堪…他们的生活方式常常是以某种禁欲的倾向见称于世的…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近代西欧和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资本主义精神的对立面:传统精神(一)“但正是这一点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看来是那样地不可理解、那样地神秘莫测、那样地猥贱下流、那样地可憎可鄙。在他们心目中,每个人毕生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自己钻进一个负载着大量金钱和财富的坟墓中去。而且这一切只有当作某种反常本能,即拜金欲的产物才可加以说明。”资本主义精神的对立面:传统精神(二)“靠赚钱以谋取私利方面使绝对不讲道德的作法普遍盛行,却恰恰是那些国家一直具有的一个突出的典型特征…这种投机者的内心态度,即嘲笑一切伦理限制的态度,也一直是普遍的。”“资本主义制度迫切需要人们投身于赚钱的事业…那种为获利而获利的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可耻行为…”前资本主义精神:典型特征“一个人处于本性不是想赚更多的钱,而是想按照他所习惯的那种方式简单地生活,他只想赚到为过此种生活所必需的钱。无论在何处,只要现代资本主义开始在不断增长的欲望驱动下进行增加人类劳动产品的活动,它就会在那里遭遇到这种前资本主义劳动指导性的巨大而顽强的抵抗。”资本主义精神的伦理基础?“(问题是在于),对于那种明显地趋向于把获利仅仅作为一种职业,而每个个人都感到自己对这种职业有一伦理义务的这一类活动来说,能够说明这种活动的观念背景是什么?因为正是这种观念为新的企业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伦理基础和正当理由。”“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最好是从…把它作为理性主义发展之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角度来理解…以这样的方式,新教主义就只能如其迄今所成就的那样,被认为是处在先于一种纯理性哲学之发展的阶段上…”理性主义:经济计算“力图将经济理性主义描述成现代经济生活整体上的显著特征…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毫无疑问是他们毕生工作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这种经济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它所欲达的经济成功,这与农民追求勉强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与行会师傅以及冒险家式的资本主义的那种享受特权的传统主义也是截然相反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出理性思想的这一特殊具体的形式到底是谁的精神产品,因为关于一种职业以及在这职业中献身于劳动的观念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观念变革的原因探寻:转向“职业”概念和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精神战胜传统精神的原因是什么?宗教改革的创新之处:“把尽职尽责地做和完成世俗的事情当成为个体所能采有的最高的道德行为形式。这一点无可避免地赋予了日常世俗行为以一种宗教意义。并在此意义上,首次创造了一种天职感召的概念。”路德的“职业”概念世俗世界观念路德的传统主义路德的“职业”概念:世俗世界“在德语的Beruf(职业、天职)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它现在的意思来自《圣经》的译文,它体现的不是《圣经》原文,而是译者自己的精神。”路德认为,修道士的生活毫无价值…是自私的。“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应是对其履行世俗事务的义务进行评价。”这种对世俗活动的道德辩护是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后果之一,路德在其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天职”观:逻辑起点“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天职观:使谋利行为具有伦理意义,并合法化。疯狂赚钱成为一种荣誉。路德的“职业”概念:保持着传统性质他日益强烈地强调上帝意志的作用…把绝对地顺从上帝的意志与绝对地安于现状等同起来。从这种思想基础出发,路德不可能在世俗活动和宗教原则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在任何意义上是根本的联系。路德的职业观念依旧是传统主义的。路德并不具有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种意义上的、或者说在任何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我们以加尔文、加尔文宗和其他新教派别的著作作为起点来研究古老的新教伦理同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加尔文教:世界的“祛魅”1新教禁欲主义四个分支:加尔文教、虔信派、循道派和浸礼宗各派。加尔文教三条主要教义:–宇宙被创建以增近上帝的荣耀,人的目的为上帝存在。–上帝全能,超出人的理解,不受人的行为影响。–上帝预选说。(无人性的教条,导致幻灭。不能补救,只能确证。)加尔文教:教条对心理的影响结果:“前所未有的内心孤独感”–“对于上帝拒绝施予恩宠的人们来说,不仅不可能通过魔力获得恩宠,而且任何方法都是不可能的。上帝的绝对超验性及“一切和肉体有关的都是堕落”等严酷教义与个人内在的孤独感结合在一起…解释了为什么清教徒对文化、宗教中一切诉诸感官和情感的成分都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因为这些东西无助于得救,而只能平添些感伤的幻想和偶象崇拜式的迷信。这一孤独感因而成为对所有形式的感官文化的根本的敌对情绪的基础。“加尔文教: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伦理行为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把自己看作选民,把所有的疑虑统统视为魔鬼的诱惑,并与之进行斗争,这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责任。因为缺乏自信是信仰不坚定的结果,因而也就是不完整的恩宠的结果。”–“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这种自信,紧张的世俗活动被当作最合适的途径。”产生了自我控制、监督的系统的生活方式的合理性规划。世俗禁欲主义:理性主义(逻辑中介)对立与寺院禁欲主义–自我控制,远离世俗生活–自我控制,投入世俗职业“宗教发展中的这种伟大历史过程,始于古老的希伯来预言的世界神秘感的排除,以及与古希腊科学思想的汇合,抛弃了所有迷信的不合常情的拯救说的神秘含义。”——世界的祛魅。“使世界理性化,摒除作为达到拯救的手法的魔力,这一点天主教徒从来没有象清教徒(在清教徒之前还有犹太人)那样来得彻底。”理性主义的内涵行动=目的+手段理性:对手段进行审慎、周密的计算和控制,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行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对情感冲动的克制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思。理性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去人性化。牧师的著述:宗教与日常行为的关系财富观–拼命工作,实现神圣的理念。–积累
本文标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