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将探寻到的规律和经验写进调查报告。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欢迎学习下载,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1近年来,高校录取率不断提高,教育普及进一步发展。但高学历是否就意味着高的道德素养?德才兼备是我们每个人希望做到的,但现实中两者并不一定是正比例相关。一些大学生违背道德,甚至泯灭人心的事,在网络媒体发展的状况下,时常“活生生”出现在人们眼前。作为温州大学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审视自我,了解环境。特作此调查。一.调查的方法与内容本次调查报告由温州大学学生处信息调研队发起,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温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从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质水平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统计总结得出温州大学在校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二.调查报告的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6份。1.道德素质基本认识首先,什么是道德素质?89.9%的受调查者认为是一种道德修养,89.7%的同学认为是一种道德情操,认为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占71.3%,还有59.7%的同学将之认可为一种心理素质。本题既然为多选题,并且每个选项都有半数以上人选择,可以看出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它既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必会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后通过一定的外化,将这种内在的抽象的素养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在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认识上,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总共仅占20.1%,67.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还有12.3%认为差。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疑惑而心有微凉之意。我们从小所以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所以为的德才兼备,所以为的要读书,先做人,难道到了大学,到了更远的社会就淡化甚至是遗忘了?那么大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53.7%的人认为是道德修养,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7%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1.6%的人认为成绩优异最重要,还有10.1%选择了创新思想。而在当今社会知识与道德素养孰轻孰重的问题上,58.4%的人认为两者都很重要。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对公民制约作用的问题上,21.7%的人认为作用很大,而72.3%的人认为作用正在弱化,6%的人则认为完全没有作用。这不仅需要政府学校方面的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才会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增强,真正起到无形之法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42.3%的人认为在于个人觉悟,30.7%的人认为在学校教育,还有26.4%的人认为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确实,道德素养既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存在,在其养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2.自身及周围人群道德素养水平这一方面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弱病残,78.1%的人会主动让座,15.4%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5.3%的人会假装没看见,还有1.3%的同学不管怎样都不让。在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历中,其实经常能看到温大学子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有些同学甚至觉得让座麻烦,干脆一直站着。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没有这种谦让的意识,觉得同样花钱坐车,凭什么让位于人。这种想法虽然不能受制于法令法规,但必然会受到道德上的质问谴责。在人行道为红灯,但此时恰好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仅有29.2%的人会坚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会随大流,别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学认为能快点走最好,而35.3%则会视情况而定。不论人走我走,还是视情况而定,其实都是人侥幸心理的体现,以为车少,以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酿成大祸的又何尝少,真正到了那时就追悔莫及了。对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56.4%的人认为只要是能得到好处而且相对轻松,那么就会参加;33.2%的同学表示什么活动都愿意参加,而还有10.3%的人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确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学分相挂钩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似乎不再那么纯粹。有的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只是为了取得相应学分,不是为志愿而志愿,只是为学分而志愿。但是试想,如果志愿者活动没有相应的学分奖励,当代大学生又有多少能发自内心不求回报去做这一份事业?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如果你的舍友在出门前忘了关台灯或热水器,导致台灯或热水器开了整整一早上,你会怎么做?80.1%的人会与其沟通,希望对方下次注意;8.6%的同学会选择保持沉默,但是心里会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无所谓态度。随手关灯关热水器是一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生活中确实会出现由于一时马虎而忘记关灯关水一类的事,这个时候,作为寝室成员,就应该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来养成这种习惯。你是否介意不道德的行为?69.8%的同学表示介意,16.1%表示不介意,另有8.8%和5.3%的人表示无所谓和习惯了。在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时,25.7%的人会坚决反对,21.2%的人选择随波逐流,47.1%的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6%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对于不道德的行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这些行为更加猖狂。但现在的风气是,公交车上如果有人在实施偷窃,很少有人敢正义指出。这是社会的悲哀所在。接下来是一些不好的有违道德的做法,列表来说明:你或你的同学是否出现以下状况是否乱吐痰27.7%72.3%;乱穿马路73.3%26.7%;乱扔垃圾61.5%38.5%;随口说粗话、脏话55.9%44.1%;作弊41.8%58.2%;说谎42.3%57.7%;抄袭50.9%49.1%;其中对于考试作弊现象,我们又进一步对其设置了问题调查:你对考试作弊持何种态度?是否不能接受,自己从来不作弊30.2%69.8%;可以理解,学生压力太大38.0%62.0%;可以理解,为了考高分28.0%72.0%;可以理解,总比补考好30.5%69.5%;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做过11.8%88.2%;没什么大不了,不被抓就ok了16.6%83.4%;其他5.8%94.2%;在周围人对父母是否孝顺的问题上,仅33.2%的人认为这一方面做的好,60.7%认为一般,还有6%的学生认为做的比较差。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其他道德之事恐怕也不必再谈。那么所有这些不道德没素质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何在?你认为产生不道德和没素质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图方便51.1%48.9%;不那么讲究44.6%55.4%;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35.8%64.2%;习惯成自然50.1%49.9%;社会风气造成69.0%31.0%;个人意识太差55.2%44.8%;缺少宣传和教育32.5%67.5%;人性本恶13.4%86.6%;原因各方各面,有主观,有客观。但所有都不能成为道德素质下滑的借口。三.本次调查总结据有效统计,总体上看我校学生对于网络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中的问题还是不容小视,忽视不道德因素做缺乏素养的事的人并不在少数,这其中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就如何解决网络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大学生反思自我,从自身点滴做起。很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人立于世的根本。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做学问,才能成就我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二.学校作为教授知识的场所,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如果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没有道德的约束,那么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不是贡献而是危害。三.扩展到更大的层面,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居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如何改善这个社会大环境?说到底还是需要从小处做起。人与社会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信通过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更有效的开展落实,国家对道德工作和谐社会的大力关注。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2“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哈密我是瓜,你不看我我自杀”,“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去当,有钱有势有地位,还有美女陪着睡”……,日前宁德市关工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当收集周围同学中传念的童谣、顺口溜时,见到的却是诸多这样粗俗的网络短信。成年人究竟给未成年人创造了怎样的环境?多项调查发现:当前宁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主流健康向上,但暴露的问题令人忧虑。据市关工委陈智民介绍,此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课题调研历时1个月,采用问卷、座谈、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涵盖达标中学、重点小学、职业中学、市区、城镇、沿海、山区为特点的10所中小学为调查点,各县(市、区)关工委调查小组和市直组,按各自的问卷调查对象机械抽样10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300名、初中生400名、高中生300名;男生507名、女生493名),进行当场问卷调查。10所调查点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本地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概貌。问卷调查结果堪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占77.1%;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占58.9%;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正确认识的占54.5%;对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的占63.6%;法制观念比较强的占72.35%。此次问卷调查同时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统计数据反映:——作为中国人“自豪感不多”的占1.33%;“没有什么自豪感”的还有0.32%:——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金钱最重要”的占2.55%,“权力最重要”的占0.80%;——崇拜的对象是“明星”的达11%,“专家教授”的仅占3.90%,“英雄模范”的占5.20%;——每月零花钱在“100元左右”的占8.9%,“200元以内”的占4.6%,“200元以上”的占3.2%。孤僻、任性、不合群;爱攀比、摆阔气、追求时尚,等等,可谓是当今一些孩子的通病。比如: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从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一切全由父母包办、接送;据一所达标中学统计,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上学带手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奇高,在城镇,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几乎都上过网吧,尤其那些厌学的孩子沉迷网吧,甚至通宵达旦;一所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劳动基地实践两天,有的家长让孩子带手机保持时刻联系,一有呼声就开小车接回家。家庭教育状况浅析勿庸置疑,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对未成年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本文由网络提供,请登陆查看更多文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成才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同、家长职业各异、文化层次有别、素质参差不齐,对“第一”身份和责任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家庭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千差万别:——和睦温馨型: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教师还是孩子的朋友,了解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善于沟通,教子有方,一家子亲密无间、和和美美、快快乐乐,孩子的身心、智能、品德得以和谐发展。——娇惯溺爱型: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一家六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太阳”转,孩子从小受到百般呵护,过着“殿下”、“公主”式的生活,养成自私、偏狭、“唯我独尊”的心态和生活上的低能儿。——残缺不全型:或父(母)早逝,或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完整的亲情爱抚,容易导致畸向发展。——简单粗暴型: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不尽如人意,便冷嘲热讽、恶语棒喝,矛盾激化。父母失望、放任不管,孩子叛逆、厌学、出走,甚至走向反面。——贫病交加型:父母或下岗、或体弱多病,生活难以为继,孩子思想负担重、精神不振、心情忧郁,多有自卑感、负疚感。——恣意享乐型:父母或“地位”不低,或收入颇丰,常常生活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之中,父亲迷“麻”,母亲迷“舞”。孩子迷“网”,全家“各得其乐”。——疏于管理型:父母外出经商、打工,孩子托“管”,往往产生“近朱”、“近墨”现象。综观家庭教育状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深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长期存在着的重文凭轻能力和人才高消费的用人制度。大部分家长“望子
本文标题: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30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