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企业资产及其微观基础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企业资产及其微观基础摘要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对资源、资产及企业资源、企业资产均有所论述但三者之间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当贯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分析方法时,经济理论中的资产和资源、会计理论中的企业资产、管理理论中的企业资源将取得逻辑上和形式上的统一,企业资源与企业资产在理论上是同义反复;但考虑微观基础的企业资产的外延和内涵将不同于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企业资产;本文结尾还提出了加进微观基础的企业资产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以及本文有待发展的地方。关键词个人资产禀赋;企业资产;微观基础1.引言在会计理论中,我们看到大量的资产尤其是企业资产概念;在经济理论尤其是现代经济理论中,我们也看到无数的资源、资产乃至资产市场概念;但在管理理论中,我们发现大量的企业资源概念而不是资产和企业资产概念。直觉地,我们可以立刻感到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经济理论中对资源和资产概念的论述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同时存在着某种差异。那么这种必然的联系以及这种差异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的方法直接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对一切经济活动和人类社会的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最终都将归结为对个人的心理、信念、态度和选择等等微观分析,并且我们的分析还直接建立在现代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尤其是契约经济学的基础之上。我们的结论是,会计理论、管理理论对资产及企业资产的解释之所以与经济理论对资产及企业资产的解释出现不相容的地方即差异性,恰恰在于会计理论、管理理论忽视了经济理论尤其是新古典经济理论所十分强调的微观基础或个人主义方法论,但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却没有贯彻经济学的方法论。这便是三者出现分歧的根本原因。要消除这种分歧并重新将三者相统一,我们需要重新在企业资产分析中加进微观基础或个人主义方法论。通过加进微观基础,我们得出企业资源与企业资产在理论上是统一的,是同义反复。然而这时的企业资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不同于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企业资产。考虑微观基础的企业资产所涉及的内容将包括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非人力资产又包括实物资产和契约资产,其中契约资产又包括金融资产、企业文化、企业商誉等。为了论述这一观点,我们将从企业资产的微观基础即个人资产禀赋出发,结合有关管理理论、经济理论(主要是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对企业资产进行逻辑论述。显然,本文的论述将直接将会计理论、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相关知识相融合,这种融合将使得我们对企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2.资源、资产与资产的本质在经济理论中,资源总是被假设为稀缺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如何有效的配置稀缺资源。然而对于什么是资源,经济学似乎并不太关注。但我们可以这么说:所有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要素均可以称为经济资源。在人的理性假设和资源相对于人类需要相对稀缺的假设条件下,根据产权理论的观点,任何经济资源都应该为经济行为者所有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或者说,经济行为者最终都应该对所有相应的经济资源拥有财产权利即产权。按照阿尔钦(ArmenA.Alchian)的观点,这些产权可以分为私有产权、企业或公司产权、政府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产权、非存在产权、共有产权。当任何资源都对应一定的产权形式的时候,资源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理论中的概念,更是一种经济行为者的资产。在这个时候,经济行为者的资源实际上与其资产是同义反复,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也便成为企业资产。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的《会计》对企业资产的表述如下: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具有如下特点:1.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3.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中获得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定义为企业的资产,而这实际上是对我们上述观点的某种支持。如果我们将上述资产定义中的企业主体抽象掉,我们将得到资产的本质性的东西:经济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就是资产的本质!从这一本质性规定出发,显然地,除了传统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当人力资本、社会契约能够为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并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我们同样在理论上应该将其视为一种资产。下面我们首先阐述个人的资产禀赋,然后阐述企业的契约性质,综合这两个方面我们将推出企业资产构成。3.个人资产禀赋新古典经济理论假设理性的经济行为者追求财富最大化,而在微观经济学中,经济行为者的财富则通过资产来表现。经济行为者追求财富最大化等价于追求资产或资产增值最大化。然而,经济行为者参与经济活动总是基于一定的资产禀赋,任何一项经济契约的签订也以一定的资产禀赋为前提和基础(但传统的资产概念仅仅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我们要问的是:经济行为者的资产禀赋到底包括哪一些?新古典经济理论虽然注重微观基础,但同时却又作出经济行为者同质性假设:所有的经济行为者都具有相同结构的效用函数等。这种同质性假设遭到阿罗(Arrow)的质疑和批判:自斯密(AdamSmith)开始,经济学分析的真正基础就是经济行为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而关于非同质性,我们可以追溯到卢梭(J.J.Rousseau)的思想,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论述道:“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做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契约),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至少是它的的存在是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他人尔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贵、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即便是马克思,还要“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我们想强调的是,会计理论和管理理论之所以没有注重企业资产的微观基础,不仅源于没有贯彻新古典经济个人方法论,还源于沿袭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经济行为者同质性假设。当我们将非同质性假设加入微观资产分析时,我们将得到与传统理论很不相同的资产禀赋结构。而由个人及个人资产的非同质性,我们在逻辑上可以推论企业及企业资产的非同质性,这正是现代企业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Theory)所强调的。我们将个人资产禀赋首先划分为人力资产与非人力资产,而非人力资产又划分为实物资产与契约资产,如此层级递分,得出如下表所示的个人资产禀赋结构。关于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现有文献已经多有论述,本文不再论述。但契约资产尤其是非金融契约资产则是本文提出的新概念。下文将对资产禀赋进行解释。表-1:个人资产禀赋的构成个人资产禀赋人力资产人力资本资产脑力劳动力:技能、知识、信息、阅历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体力劳动力:强壮、健康个人的道德、信誉、品质、性格非人力资产实物资产契约资产金融资产货币金融资产非货币金融资产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非金融契约资产社会地位、关系网、权力、资料来源:作者整理3.1人力资产显然地,按照本文对资产的本质性规定,人力是一种资产并且成为首要资产。现代会计理论首先提出“人力资产”、“人力成本”、“人力资产摊销”等概念,但由于缺乏经济理论的支撑,会计理论并没有比其他理论走得更远。个人人力资产包括哪些?事实上该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我们暂时采用现有理论的观点,认为个人人力资产的一个主要构成是人力资本,包括脑力劳动力(如技能、知识、信息、阅历、能动性等)和体力劳动力(如健康、强壮等)。不同的是,本文将道德、品质、性格等因素也视为一种不同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产:显然,良好的道德、信誉、优秀的品质、宽厚的性格等也应该属于一个人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源,而鉴于我们采用的个人主义方法论,我们也将不可能不涉及个人的品质、信念、目标等。而正是道德、信誉、品质、性格等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因素。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的自然人。当我们将个人放进企业框架中论述企业的人力资产时,我们将在人力资产中加进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企业家才能。新古典经济学中之所以没有人力资产,而简单地将资产划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一方面与新古典试图将经济学精确科学化的追求有关,因为加入难以定量化的人力资产,将使得经济学理论的精确表达遇到困难甚至遭受破坏,有如加入企业家因素一样。另一方面则在于新古典经济学对经济行为者的同质性假设。将非同质性假设加进企业理论分析的一个例子是张维迎在其博士论文《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所进行的假设:在只有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的经济中,个人存在如下三方面的差异1.经营能力(企业家能力);2.个人财富;3.风险态度。附加的假设是:对所有个人来说,每人的资产财富是共同知识,而经营能力则是私人信息。但按照本文的逻辑,张维迎进行假设所依据的标准不过是个人资产的不同:经营能力、风险态度属于人力资产;而财富则属于实物资产或契约资产中的金融资产。3.2契约资产我们首先解释契约概念及社会的契约本性,然后回答为什么契约为什么成为个人的一项资产。基于博弈概念,我们将契约概念定义如下:契约是人们基于满足和维护某种需要,在连续的博弈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某种约定。其三个要素为:需要、博弈、约定。显然,这里的契约概念是广义的,我们可以将契约简明的定义为博弈规则,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法律、社会期望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将契约定义为对社会关系的界定,而社会关系包括血缘亲族关系、朋友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尤其是在马克思哲学中占重要地位的、与生产力一起构成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契约作为一种约定,其内容则是社会关系,或说契约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在我们看来,整个社会的背后无非是无穷无尽交错相连的契约,而作为主体的人、组织、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集体、民族乃至国家则是契约的节点。这就是社会的契约本性。契约资产的提出乃在于人的社会本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按照我们的经济哲学,人总是生活在契约之中,人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契约框架中进行,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事实上成为我们的契约概念的内涵。人们一方面总是受一定的契约所约束,但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加上我们的理性假设,不难得出:理性的经济行为者将会利用这种遍布极其广泛的契约(社会关系)来谋取自己的财富或效用最大化。马克思指出:“······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表现为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当这种契约被当作经济行为者牟取自身财富最大化的资源时,我们说,这种契约事实上已经成为经济行为者的一种资源或资产,我们称之为契约资产。这是与我们的经验相符合的:关系网络(契约网络)同样可以为经济行为者带来经济利益。然而一般的经济文献却似乎忽视了这一点,但是正如下文我们在企业资产中所看到的一样,正是个人的这种非金融契约资产,在组织或企业中演变成了极其复杂而重要的企业的另一种资产或资源:企业非金融契约资产。显然,正如金融理论所阐述的,金融资产是一种契约结构尤其是法律结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将金融资产也归入契约资产的原因,这是一般的文献所没有注意到的。我们可以断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资产可以归入契约资产的范畴。将个人契约资产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契约资产,一方面在于任何金融工具不过是一种契约结构尤其是法律结构,另一方面则在于诸如社会地位、权力、关系网等固然来源于社会契约,还在于我们无法将这些契约结构以一个类似于金融资产的合适的概念来表达,只好将它们全部归入非金融契约资产中。4.企业的契约性质按照我们的定义,企业资源与企业资产是同义反复,然而
本文标题:企业资产及其微观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5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