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商业银行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本章目录学习指引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第四节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学习指引主要内容:国际结算业务概述、国际业务结算工具与方式、即期外汇买卖业务、远期外汇买卖业务、外汇衍生工具买卖业务、对外贸易融资、国际银团贷款管理。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本的构成,掌握银行资本的功能,明确衡量资本适宜度的方法和标准。把握《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了解银行资本管理的对策。教学重点:1.银行资本金的构成及功能2.《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教学难点:1.银行资本适宜度的衡量2.银行资本管理的对策•一般公司的资本是根据会计学的定义理解的,即资本=资产总值-负债总值,这个净值被称为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或产权资本或自有资金。而商业银行资本内涵较为宽泛,除了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债务资本。为此商业银行具有双重资本的特点。一般商业银行将所有者权益成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而将长期债务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本节主要知识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作用•★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银行资本金的功能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资本充足性是银行安全经营的要求。存款人均希望银行拥有足够的资本,使他们的债权保障程度得以维护;社会公众及金融管理当局也要求银行资本充足,以防止银行冒险经营,保证金融稳定的发展;从银行管理者而言,保持充分的资本是其安全经营、稳定发展的前提。因此,银行持有充分的资本是风险管理的要去,也是在安全经营基础上追求更多利润的保障•本节主要知识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测定•★巴塞尔协议•过多(少)的资本都不利于银行的发展•过多:支付股息、利息就多,资本成本就高,盈利水平也降低,加重经营负担;经营水平低,没有把握良好的投资渠道,机会成本增加。•过少: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和破产倒闭的可能性。本节引入•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资本充足性概念:所谓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资本的具体目的。•(一)资本数量的充足性•(二)基本结构的合理性•案例:韩国多家银行遭挤兑停业•1000张排序号一抢而空金融委员会17日勒令釜山储蓄银行及其分行大田联合储蓄银行停业6个月。•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截至2010年底,大田联合储蓄银行的负资产和债务已超出银行自有资产323亿韩元(约合2900万美元)。这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去年底为负3.18%,远低于金融委员会设定的1%下限。•资本充足率反映了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受损失之前,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一)测定指标1.资本与存款比率背景:出现于20世纪(流动性风险在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风险中所占比重最大),于是人们将银行资本与存款总额相挂钩,制定出这一指标,且美国官方将这一比率定为10%。缺陷:由于没意识到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的贷款和投资经营不当造成巨大损失,变现能力减弱无法应对客户提款要求。因而二战后,西方各国放弃使用。背景:二战后,美国银行当局认识到导致银行发生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银行资产,因此采用了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这一新标准,并将该比率定为8%。缺陷:只考虑到了资产规模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而并未认识到资产结构对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所以这个指标同样是不太科学的。2.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背景:因资本对总资产比率的不足,20世纪50年代,美国银行当局开始应用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来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性。缺陷:这一比率剔除了无风险资产对银行资本的影响,较之前者有进步意义,但由于银行的资产不能笼统地分为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两类,因而也不够科学。3.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比率中的风险资产是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级准备金在内的资产一级准备金是指存放于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二级准备是指各行自身的现金库存和存放上级行的存款。(二)测定方法•1.分类比率法(纽约公式)•因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设计的而得名,其思想是将银行资产分作六类,并分别对每类资产规定了各自的资本要求比率。资产风险权数(1)无风险资产0%(2)风险较小资产5%(3)普通风险资产12%(4)风险较高资产20%(5)有问题资产50%(6)亏损资产和固定资产100%利用加权平均法将上述各类资产额分别乘以各自的资本资产比率要求进行加总。在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法中有它的缩影存在六大类资产2.综合分析法•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综合分析法。它认为资本充足度不仅受资产数量、结构以及存款数量的影响,还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资产流动性等因素密切相关。•评价:考虑因素更为全面,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具有非数量型特征,主观性较强,不同的评估人在评测同一家银行的观点可能因为主观原因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测算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1.表内风险资产测算:把表内资产分成四类,其风险权数为0%,20%,50%,100%。•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2.表外风险资产测算: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的测算•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一级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资产总额二级资本比率=附属资本风险资产总额风险资产总额=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资产总额•第二,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分作五类,并对各类资本规定风险权数,据以计算风险资本•第三,历史性的将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资产纳入监管范围,规定了不同的信用转换系数,据以折算成表内风险资产。•第四,规定了总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8%,而且要求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4%。练习一:•下列银行财务报表中,哪些属于一级资本,哪些属于二级资本?••可转债权益承诺票据•非累积永久优先股未分配利润•贷款损失准备金普通股•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中期优先股例子•假设一家州注册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的会员银行总资本是6000美元,总资产是10万美元,资产负债表项目和表外项目如下:资产负债表项目(资产)现金$5000美国国库券20000国内银行存款5000以1-4家庭住宅产权的一级留置权为担保的贷款5000私人公司贷款65000表内总资产$100000表外项目用以支持美国市政发行的一级以外债券的备用信用证$10000对私人公司有法律约束的长期贷款承诺20000表外项目加总$300001、计算每项表外业务的信用对等额表外业务(OBS)账面价值转换系数对等信用额$10000*1.00=$10000$20000*0.50=$10000用以支持美国市政债券发行的备用信用担保对私人公司具有法律约束的长期借贷承诺2、将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对等额乘以规定的风险权数现金$5000美国国库券$20000$25000*0=$0国内银行帐户$5000以备用信用证担保的美$10000国市政债券的对等额$15000*0.2=$3000风险系数为0%类风险系数为20%类以1-4家庭住宅所有权的$5000*0.50=$2500第一留置权为担保的贷款对私人公司贷款$65000对私人公司长期信用$10000承诺对等额$75000*1.00=$75000银行风险加权总资产$80500风险权数为50%类风险权数为100%类计算资本与风险资产加权比率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国际资本标准的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风险加权总资产+上例中的资本充足率为:总资本风险加权总资产$60007.45%$80500低于8%,因此这家银行必须筹集新资本以符合国际标准1.资本充足率不高自1998年以来,国家采取了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实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与资本充足率。虽然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伴随着商业银行资产的扩张,其资本金不足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又随之突显。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2004年除深圳发展银行外,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都符合最低监管要求。虽然在上市之后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但随后逐步下降。补充: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现状2.资本结构不合理,附属资本比例过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来源渠道单一,以核心资本为主,附属资本比重很低,影响了资本充足率的提高。(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资本总量增加对实收资本的依赖性很强。(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中,附属资本比率很低。3.资产质量差,资本补充渠道狭窄•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得银行资产的平均风险权重偏高,同时作为资本扣减项的呆账贷款,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4.银行的内部基础数据严重缺乏,评级技术落后,风险模型难以建立由于我国整个社会信用制度欠发达,国内的信用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信用评级成为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瓶颈。目前虽然商业银行各业务部门都有专门的报表收集与分析功能,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体系,无法有效地发挥非现场监督的作用。5.银行监管指标不够全面合理,监管当局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我国大多数银行对于风险资产及资本充足的监管,主要是考虑信用风险,基本上没有考虑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以及在操作和技术等方面的风险,这无疑会加大银行风险程度,同时也使得我国银行监管指标不够全面合理。银行监管在某些领域内失去了应有的效力,不能使银行的风险得到全面的控制。6.银行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方式、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还未达到监管要求我国的监管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政府管制和保护阶段。在监管方式上、检查内容上以及监管技术手段方面都显得比较落后,再加之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使得我国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难以达到新协议所要求的监管水平。同时,商业银行在我国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盈利性,导致资产业务中高风险性业务比重过大,也容易形成较大风险。制作:黄云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内源资本策略外源资本策略资产规模结构调整与风险控制策略本节引入一本关于资本管理的专著中提到,“将资本投入银行就像把一桶啤酒给了一个酒鬼,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你却无法知道他烂醉如泥之后会撞向哪堵墙。”想描述的就是本来对于银行来说最为宝贵、最为稀缺的资本往往在银行运营中被浪费了,被低效率的应用,•本节引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资本会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股东(投资人)要求以最少的资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监管部门(市场的维护者),要求商业银行在出现风险隐患时准备充足的资本,对银行盈利与否不十分关心;•银行管理层不仅满足于资本吸纳风险,而更关心如何用最少的资本创造最大的价值。•世界上最优秀的银行并不是资本充足率最高的银行,,有些私人银行,他们的资本充足率20%、30%都有,无所谓,反正是家族的。真正出色的大的银行,比如汇丰、花旗,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寻求资本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就是始终保持每年的增长速度对资本的消耗和对监管的要求,大概保持在8%-10%,不太可能那么大方的保持在15%、20%。48银行的资本计划一、分子策略(一)内源融资优点:不必公开筹集资金,发行成本较低;不会使股东控制权削弱,避免股东所有权的稀释和持有股票每股收益的稀释。缺点1:筹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银行自身,如政府对银行适度资本金规模的控制、银行的盈利水平、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缺点2:三大限制(资本数量、盈利能力、股利政策)戴维贝勒的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内源资本支持下的资产增长率SG=ROA(1-DR)(EC1/TA1)-ROA(1-DR)资本数量盈利能力股利政策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如果银行要将资本水平维持在监管部门要求的最低资本比率上,其资产增长率就要与资本增长率保持一致,即资本和资产必须保持同步增长——银行的资产持续增长率=资本持续增长率;SG1=△TA/TA0=△EC/E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5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