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五篇)
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五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报告篇一今年以来,xx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衔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奋力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市乡村振兴局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坚强领导和省乡村振兴局精准指导下,紧紧围绕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全面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职主业,加强工作谋划,强化统筹调度。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进展(一)聚焦责任落实,确保“压得实”。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乡村振兴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紧盯不放,分管领导具体统筹,调度推进。各级党组织书记主要精力倾斜“三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市建立起上下联动、权责分明的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实行“月调度、季评价、年度考核”和定期不定期暗访督查等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紧紧围绕“1510+n”(“1”即严守防范返贫这条底线,“5”即乡村振兴“五大提升行动”,“10”即“十大工程”,“n”即打造乡村振兴系列亮点)总体思路,研究制定了23项具体配套政策措施,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排出了“时间表”,绘好了“路线图”。落实分层分类培训制度,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73班次,培训18262人次。三是压紧各级责任。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权责分明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紧紧围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主要指标,实行每月通报,压实各级责任。345家市、县两级帮扶单位继续对全市109个脱贫村开展结对帮扶,向129个脱贫村(含: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和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选派349名干部。(二)聚焦政策落实,确保“高质量”。一是全力推进产业帮扶。常态化开展农业产业到户奖补项目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奖补项目,持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脱贫村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投入特色产业发展资金26818万元,其中实施192个到村产业项目、13937个自种自养到户项目,覆盖脱贫户11346户。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奖补项目,通过利益联结带动脱贫户2123户。二是全力推进就业帮扶。着力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深化“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强化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基地等就业载体建设。截至11月底,全市脱贫户实现就业30617人,为去年同期水平的104%,其中乡村公益岗位4012个。25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劳动力107名。开展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232人次。三是全力推进消费帮扶。扎实开展消费帮扶重点产品认定管理工作和“三专一平台”建设,申报消费帮扶重点产品1032个,开设消费帮扶专馆52个、线上线下专区68个,累计组织255家企业、777个商品入驻社会扶贫网第四方平台。深入创新消费帮扶模式,与xx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共同建立市级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地方馆,实现全市消费帮扶产品线下立体展示、线上直播销售。目前全市累计销售消费帮扶产品9。1亿元。四是全力推进社会帮扶。扎实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应用,发布各类需求16710项,对接16593项。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帮扶项目。开展县域结对帮扶,深化产业、就业、人才等各领域交流合作,选派10名干部和12名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到结对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投入支持资金4500万元,帮扶资金安排项目20个。郎溪县帮扶岳西县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三)聚焦工作落实,确保“零死角”。一是坚持问题排查整改。针对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国家和省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成立整改工作专班,细化制订具体措施,严格调度推进,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取得实质性成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排查,xx月和xx月,分别在全市范围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和“互学互评”活动,发现的各类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深入剖析,举一反三。二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系统谋划论证一批整体性、综合性项目,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带动。全市共计安排项目631个,投入各级衔接资金4。16亿元。坚持“以强带弱、均衡发展”的原则,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统筹脱贫村与非脱贫村均衡发展。三是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继续推广小额信贷“一自三合”贷款模式,强化金融支持撬动作用。今年以来累计新增贷款1。37亿元。5个原扶贫开发任务县区的“3+n防贫保”综合保险启动实施。投入145。84万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保险,覆盖19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83户脱贫户,筑起“防贫堤”。四是持续加强生态帮扶。继续做好生态护林员稳岗就业,强化日常管理,保证全市530名中央财政供给生态护林员队伍稳定。20xx年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金额285。17万元,用于土地租金、运维管理等必要支出金额27。7万元,发放公益岗位和临时务工工资174万元,收益分配比例为67。58%。五是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政策,结合产业、就业、光伏、社保等帮扶政策,因户因人施策。目前搬迁人口50户101人,落实发展特色种养业34户,户用光伏项目8户,公益性岗位12人、社会兜底保障30人。有法定劳动力搬迁户24户38人全部实现就业。(四)聚焦成果巩固,确保“守底线”。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网格化”动态监测管理,得到省局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市建立网格20931个,配备网格员23957名。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四级网格管理和部门信息核实、帮扶会商机制。经“两评议一公示一公告”程序,识别确定重点监测帮扶对象33户87人,“一户一方案”制定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104条。二是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各项工作。教育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市原建档立卡学生2955人(义务教育)均已返校,无因贫失学辍学情况。全年累计资助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5312人,资金812万元。医疗保障:落实脱贫人口市域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截至11月底,全市享受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的脱贫人口为4。28万人,综合医保支付1。42亿元,家庭医生签约脱贫人口54131人,救治大病患者4474人,实现“应签尽签”、“应治尽治”。住房保障: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全面开展农村住房动态监测。截至xx月底,全市已完成改造648户,完成率达158。4%。饮水安全:常态化开展水质月度巡检工作,确保饮水安全。今年xx-xx月,全市县级巡检共抽检526处工程,检测水样2541份,水质合格率为100%。三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救助。通过入户走访、自主申报、基层上报、数据比对等方式,加大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力度,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支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截至11月底,对摸排发现的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纳入低保1660人、实施临时救助218人,社会力量帮扶109人。(五)聚焦整体部署,确保“示范引领”。一是开展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乡村振兴规划(20xx—20xx)基础上,启动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规划,同时加强对乡村建设、产业等规划统筹,努力形成全市“一张图”管理。印发《关于开展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的意见》,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突出沿边沿线、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在脱贫攻坚期贫困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按照特色产业类、农旅融合类、生态康养类等类别在全市划定23个片区,因地制宜、相对统筹,“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整体打造全省乡村振兴xx样板。二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开展“走在前、创示范”行动。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开展“走在前、创示范”行动,按照“选点先行、抓点带面、示范推进”原则,在每个县市区的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内,按村级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30至50万元、50万元以上三个类型,分别择优确定3个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以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创建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先行村、样板村,达到或接近苏浙水平。三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艺术乡村。根据“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错位发展、整体联动”的总体思路,统筹考虑我市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工作基础,坚持“一县一村”“一村一品”工作重点,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一个艺术乡村,每年重点培育一个艺术乡村,打造“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和乡村振兴工作示范。xx月xx日,举办“艺惠·西村”系列活动,邀请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等百名艺术家,此外还举办了摇橹艺术节、“水东乐”文化体验周等活动。以艺术乡村为载体,推动乡村特色手工业、景观农业、休闲旅游业、电商物流业等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存在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快提升,农业产业领军企业偏少,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动力不够强劲,与沪苏浙地区相比,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均较落后。三、下一步工作举措(一)推深做实防范返贫四项机制。一是健全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机制,学习借鉴xx等地互动式网格公示牌做法。二是健全横向到边的部门筛查机制,以国家、省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畅通各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比对交换渠道。三是健全因灾因疫等突发性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开展有效帮扶。四是健全分层分类帮扶工作机制,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二)抓紧抓实“五大提升行动”。一是在乡村产业上持续提升,推深做实“联村抱团”发展模式,深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稳岗就业上持续提升,保持小微企业、就业扶贫车间等载体吸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稳定。三是在生态帮扶上持续提升,实施《xx市国有林场助推乡村振兴十条措施》,推动国有林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四是在基础设施上持续提升,充分发挥衔接资金使用效益,将群众急难愁盼的道路、小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时纳入项目库。五是在公共服务上持续提升,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三)统筹推进“十大工程”重点工作。一是强化指导服务。对标国家、省出台一系列优化帮扶政策和衔接意见,出台贯彻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工作调度。坚持通报调度工作机制,采取会议调度、专项调度、现场调度等多种方式,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三是开展暗访督导。围绕国家后评估“四个方面”、“10项指标”,定期开展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各地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打造乡村振兴系列xx样板。一是围绕职能抓创新。立足自身职能,建立防范返贫快速预警机制、网格员评价激励机制、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风险防范机制。二是配合协作抓创新。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全力打造23个先行示范片区,开展“走在前、创示范”行动,推进艺术乡村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是示范带动抓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亮点,认真解剖麻雀,适时系统总结提炼一些接地气、影响大、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报告篇二今年以来,xx乡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创新举措、整合资源,一体推进乡村五大振兴行动,努力推动乡村振兴立标杆、树样板。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一)坚持“四个不摘”,全面推进实施“xxx”工程。一是建立机制。坚持乡村两级书记抓乡
本文标题: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五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62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