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例(最新4篇)
1/15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例(最新4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例(最新4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第一篇】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第二篇】(一).概念(二).职业暴露(三).器械的使用流程(四)特殊感染处理(一).概念: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已属医院感染。(二).职业暴露1.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2..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3.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2/151.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针刺: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护士占80%。针刺发生于: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2..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所有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疾病、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隔离。既要防止经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①洗手、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医务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洗手则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②戴手套、当预料要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物品前后,接触无污染物品前以及下一个患者之前,应立即脱手套。③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3/15溅和喷溅至眼、口和其他粘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④预防针刺伤、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锐器盒不能装满且无针头突出、使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耐刺的锐器盒中、杜绝回套针尖、如需回套应借助镊子或单手操作。3.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首先保持镇静,立即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碘伏消毒,包扎伤口。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暴露源及伤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三).器械的使用流程1.器械的清洗:2.干燥:3.器械的检查与保养:4.包装基本要求:1.器械的清洗:清洗时指除去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附着的污物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有效的清洗操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①冲洗、是用流动水进行清洗、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②洗涤、是指使用清洗剂、乳化分解和分离器械表面污物4/15的过程。③漂洗、是用流动水冲去被清洗剂分散脱离的污染物和化学清洗剂残留的过程。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证器材洁净度。④终末漂洗、是最后一次清洗的步骤、应选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漂洗,可进一步提高器材洁净度。2.干燥: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残留水的过程。水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立即干燥处理避免消毒后的器械二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长和生锈。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以保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机械干燥方法。不具备机械干燥条件或处理不耐热器材时可采用手工干燥处理。手工干燥处理应使用低纤维檫布,不宜使用容易脱落棉纤维的棉布如纱布、易造成微粒污染。管腔类器械应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处理、亦可用专用棉条进行干燥。禁止采用晾干等自然干燥方法,避免由于干燥时间过长使消毒后器材重新滋生细菌或被环境污染。3.器械的检查与保养:器械清洗合格的标准应达到表面以及关节齿牙出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污渍和锈斑。功能完好、器械保养禁止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润滑器械,因为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可阻碍灭菌蒸汽充分接触器械表面、影响灭菌效果。应使用医用的器械润滑剂。5/154.包装基本要求:包装操作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包装与手术衣、手术单敷料类包装应分室操作、避免棉絮微粒污染器械。器械应摆放有序、平整、不应将多件器械捆绑包装。盘、盆、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不能单独包装时应在两个容器之间加垫布巾等吸湿的材料,贵重精密器械宜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可使用U形架。精锐器械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通常情况灭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器械和敷料包装过重和较密集需要较长的灭菌周期和干燥时间、当超过灭菌参数标准时将影响灭菌重量,延长灭菌时间会加快器材氧化耗损,减短器械使用寿命。开放式的储槽不具备无菌屏障性,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需要使用储槽灭菌物品时应在储槽内或外部使用包装材料包装。(四)特殊感染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气性坏疽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0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安照先消毒后清洗操作步骤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地方应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6/15擦拭、关闭门窗消毒。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第三篇】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2006年6月15日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2、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100张以上。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哪些?⑴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⑵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⑶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⑷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⑸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⑹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⑻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7/15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⑽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⑾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⑿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什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主要职责是:⑴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⑵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及造成严重后果,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⑶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⑷监督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情况;⑸组织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⑹做好对保洁员、配膳员、陪住及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8/15⑺完成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本医疗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7、何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8、何谓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9、何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0、何谓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11、何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12、何谓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13、何谓灭菌?9/15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1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哪些具体要求?⑴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⑵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⑶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⑷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第四篇】内容: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10/15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11/15效果综合做出判断。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八、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九、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内容: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等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病理改变以肝脏炎症后坏死病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多类以口及血液或体液,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可有黄疸,元疮状感染常见,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急性肝炎为主,而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临床诊断12/15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病接触史、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它原因可解释1、发热2、厌食3、恶心呕吐4、肝区疼痛5、黄疸病原及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说明应排除感染性病因(如:al-抗胰蛋白酶缺乏、酒精、药物等
本文标题:12个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例(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74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