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范例3篇
1/14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范例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范例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1摘要《关于2017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的有关事项通知》当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2/14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3/14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需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4]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4/14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参考文献[1]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8).[2]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35).[3]王秋波.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故事),2016(12).[4]张翠梅.公民德性的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J].学术交流,2014(11).[5]王智慧.“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5(25).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2【摘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引导儿童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学会做人。5/14小学教育处于整个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制;策略【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68-01一、创设教学情境理解道德与法制在生活中运用教师创设具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制在生活中运用,很有必要。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情境教学的真实感。教师要精心设计,广泛收集材料,将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堂。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激发学生情绪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精心构思,设计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进入社会现实生活的情境,身临其境的去体味社会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例。积极营造愉快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快乐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积极运用主动投身学习实践活动,主动进行智慧型思考的教学理念,真正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快乐教学,真正实现现代教学方式的大力转变,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广大教师创设“快乐”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快乐教学的课堂增添了绚丽夺目的色彩。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影像6/14具有动感的效果,给予学生极大的精神愉悦。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让智慧的火光在小学生心中熠熠闪烁,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亲身生活实践为依托,让学生从中获得修身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的情感意志、适应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逐步提升。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潜藏于小学生的心中,教师大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只要学生有点点滴滴的创新意识,老师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二、发挥情感体验的载体功能,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师生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认识教师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能够让教师深入学生心灵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安排,联系学生生活,面对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教材立足于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引导儿童树立法制意识,教学生如何学会做人。比如,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组织观看电视记录片,以及播放影像画面等方式,让小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充分的了解。那些道德与法治文字叙述背后的故事,让小学生从情感能够认识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规范人的7/14行为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被深深震撼。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學过程的构思设计时,必须充分注意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热情。教师针对小学生不同的实际,因材施教。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于多媒体画面、投影录像等教学设备,设置巧妙的教学悬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外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大力激发学生的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达到快乐学习的最佳学习境界。三、构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广泛收集材料,将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堂。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激发学生情绪的氛围。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活动构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呆板而抽象的说教,照本宣科的现象十分突出。学生只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单一的接受,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体会,也不能具备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教学的有效性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这样以来,整个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落入死记硬背的窠臼。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手段,把教学情境创设、学习问题导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8/14实践活动之中,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变得灵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深入教学情境,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得教学的有效性的逐步提高。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活动学校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鼓励小学生学生观看电视的法制节目,并组织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所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认真讨论,随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进行学习。要针对班级不同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强化快乐教学的针对性。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快乐教学中,必须注意“快乐”教学的适度,不能造成快乐教学的失控。选取的“快乐”素材的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快乐”教学以快乐为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实施“快乐”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一步一步走向的浩瀚的知识领域。教师要关心时事,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重大事件。例如,教学“生命健康权”时,我国矿难事件的触目惊心、涉及人们生活的食品安全相关事件,教师从中选取一些具体的事实材料,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录音、录像的具体画面,培养了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课本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总之,小学学生依然具有纯真质朴、活泼好动的天性,他9/14们快乐的感受,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的快乐教学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初中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聚精会神,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为小学生创设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境界。参考文献[1]谢八声.如何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9,(02):73-74.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3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依据《试行》中现阶10/14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
本文标题: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范例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78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