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2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多篇精选
202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多篇精选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综述(20xx年10月11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聚焦制约企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在全疆前列。2020年全疆首次“放管服”改革考核中,地区在地州评比中名列全疆第一;“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模式被广大群众认可,并在全疆复制推广。2021年度地区在自治区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调查评估中位列全疆第一;在自治区首次开展的第三方地(州)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阿克苏地区总体评价位列第一梯队。一、高位推动,解决难点问题“工作人员一天就给我们办好了企业开户等相关手续,速度非常快,感觉特别方便。”拜城县德运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生东伟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2019年年初,地区成立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领导小组,设立6个专题组,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交流,做到各项改革任务统一安排、同步推进。20xx年,地区又专门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高位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针对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地区制定印发了《阿克苏地区20xx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扩大政策宣传、落实政策兑现、提升政务诚信、规范监督执法、优化政务服务、规范公共设施报装、优化融资信贷、推动用工稳岗和强化园区服务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40条具体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提供有效保障。随着一份份投资协议的签署和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营商环境愈发成为阿克苏的“金字招牌”。二、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久久为功。“通过义务监督员机制,可以更好地搜集影响营商环境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汇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促进行政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构建‘亲清’政商环境,助力地区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春说。为进一步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推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营商环境、处处都有营商环境”的良好发展氛围,地区结合实际建立了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机制,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2021年,地区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及中层骨干、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和党政机关干部中聘任125名代表作为地区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全方位对影响地区营商环境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发布《阿克苏地区关于广泛征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的公告》,充分利用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12388”地区纪委监委投诉举报电话,及时了解掌握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建立问题清单,督促问题涉及单位加快整改。20xx年,地区新增聘任律师和新闻媒体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加强监督力度。自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机制建立以来,监督员累计走访企业280余家次,共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31条,督办23条、转办10条,办结30条,正在办理1条;“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涉及营商环境投诉问题86件,办结86件;通过召开座谈会收集监督员反馈问题10类42条,县(市)及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协调办理并答复监督员。公平公正的办事、高效便捷的流程、优质到位的服务、及时有力的帮助,对市场主体来说,真切感受胜得过千言万语。软环境和硬实力的“双翼齐飞”,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汇聚发展的澎湃动能。三、立足需求,提升营商环境地区一系列“大动作”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更加顺畅,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银税互动”“政采贷”“信易贷”和“政银保担企”融资贷款模式,开发更多符合小微企业需要的贷款产品。二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现企业开办由原来2个工作日办理6个事项,压减至个工作日内并联办理6个事项;推行项目联合验收,将工程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探索实施“全领域通办”,10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疆通办”,117项“乌阿通办”,541项“全地区通办”,458项地区、阿克苏市“同城通办”;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自然人和法人生命周期,梳理打造116类“一件事”套餐;深化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试点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145项延伸事项乡镇基层群众“就近能办”;开通运行地区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厅,实现860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自助办理;进一步拓宽“12345”热线承办体系,提升转办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推动实现房建市政类工程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开评标,推进地、县远程异地评标;在地区本级推行投标保证金减免举措。三是打造公平公正的监管环境。积极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加强重点领域和网络交易平台监管,严厉打击网络交易欺诈行为,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及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着力推进专利转化项目申报。四是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法院服务,设立一站式电子送达中心,简化小微企业破产案件审理程序,提高办理破产便利度。五是打造包容普惠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招聘活动,围绕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力度;探索推行“揭榜挂帅”“点将配兵”等人才项目申报实施模式,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六是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全地区8个自治区级以上园区开通公交车或班线客运车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升,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今年1-8月,共减免226家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万元;使用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释放企业现金流亿元;累计27个牵头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事项58个,完成9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征集企业专利转化项目6件;全地区新增创业8066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万人次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措施,背后是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治区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能力水平,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赣州市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纪实(20xx年11月1日)“赣州出台一系列惠企利企的优惠政策,给了我们很大支持。”近日,江西粤磁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青说,公司不仅享受到了省级发展专项资金、销售奖励、用工用电补贴等补助资金400多万元,还获得了赣州市重大项目引导资金1亿元的贷款支持,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赣州市“亲清赣商”掌上兑现平台为万家企业兑付各类惠企资金亿元。奏响“干就赣好”最强音。去年以来,赣州市坚持“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目标要求,创新机制、改革攻坚、优化服务,持续开展对标提升专项行动,深化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凝心聚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为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助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如今,赣南大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先后引进吉利科技、佳纳能源等一大批“5020”项目,特别是总投资达101亿元的富士康工业互联智能制造项目落户赣州经开区,成为赣州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现代高端智能制造企业项目。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万户,同比增长%,市场主体总量达万户,居全省第一,注册资本(金)达亿元,同比增长%。一、锚定蓝图,创新机制,提高效能今年6月29日,位于南康区的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基地迎来首套空调顺利下线。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75天,从总装车间打下第一根桩到首台空调下线仅用12个月。“没有想到这里的政务服务这么好,让我们在老区也能享受到比肩大湾区的服务,政府对企业是有求必应、有叫必到。”谈及赣州的营商环境,格力电器总裁助理王晓彬感慨地说。企业点赞的背后,是赣州作为江西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努力提供与大湾区无差别的办事体验。一是锚定“一号工程”改革蓝图。赣州在今年初组织各地各部门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及省内兄弟设区市先进做法,梳理现状差距,明确目标任务,制定235项对标提升改革清单,锚定了全年改革目标和攻坚方向。市政府与各县(市、区)、18个评价指标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推动目标任务落实。二是夯实“一号工程”政策基础。赣州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先后印发实施了“放管服”改革、对标提升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任务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出台《赣州市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登记和备案报告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安静生产期”制度,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落实的通知》,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安静生产期”适用范围,规范监管方式和执法行为。加快融湾步伐,夯实融湾基础,积极推动深赣合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推进营商环境等多层次多领域对接合作,县区之间、园区之间签订多项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编制深赣对口合作五年实施方案,制定重点推进事项清单,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三是筑牢“一号工程”机制保障。赣州夯实主体责任,狠抓责任落实,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半年一督查、全年一考核”推进机制,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纳入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述职评议内容,形成倒逼效应。二、聚力攻坚,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一是对标提升,开办企业便捷高效。赣州市东之方装饰有限公司的段观秀在今年初就感受到了,她领到营业执照只用了半天。这是赣州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专项行动的具体实践。成效好不好,数字来说话。企业开办实现个工作日零费用办理,将照、章、票、保、金合并为一个环节,实行企业歇业备案制;获得用水、用气报装流程分别由9个、7个环节优化为2个环节,办理时限由12个、13个工作日精简至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实现一般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20项业务60分钟内办结目前,赣州年初制定的235项改革清单已完成185项,办事时间、环节、材料、费用持续减少。18项评价指标基本达到年初确定的对标提升进度要求,整体排名在全省设区市靠前,上半年开办企业、招标投标、跨境贸易、政务服务等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二是改革创新,办理业务方便省事。“以前办个特种设备登记业务,要跑到赣州市区,距离远、不方便,现在不用出县就能全部办完,避免了来回跑的麻烦,既节约了时间又省去了成本。”安远县圣邦燃气有限公司代表郑女士说起“市县同权”改革带来的好处,她连连称赞。三是大刀阔斧改革,大张旗鼓创新。赣州创新推出“市县同权”改革,建成市县联动审批平台,将118项市级权限下沉至各县(市、区),实现同一事项“全市通办、同标准办理”。“全产业一链办”改革全面推行。20个县(市、区)全部设立“全产业一链办”专区,将首位产业全链条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专区受理,已为格力、吉利、威高等600余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式全链条五星级政务服务。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全面设立“一站式集成”审批专区,建成了“项目策划生成平台”,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一站式集成”审批优化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只需一张申报表、一套材料。在全省率先实行“不动产见面+司法查控”不见面办,建立线上通道的执行联动机制。四是数字赋能,政务服务触手可及。赣州成立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集成优化,推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打通电力、社保、不动产登记等15个省、市级业务系统,建成“数字政务指挥舱”,151个高频事项“跨省
本文标题:202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多篇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79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