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一篇】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金蝉脱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第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所选的4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以及伟人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甚至为之献身的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而培养出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清晰细腻地为我们呈现出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对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不同时期金蝉的行为作了详细叙述,在对关键场面中动作的描写都各有特写,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作者对观察到金蝉脱壳过程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热爱与赞叹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积累一些生字词,了解到大自然中类似金蝉脱壳等现象的神奇,从中得到强烈的震撼,还能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只有观察得认真细致,才能写好文章。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的这种认识,结合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中的10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③(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并体会到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重要性,因此,结合此情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掌握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以及在金蝉脱壳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和教学上谈谈。第二、教法、学法本课作者观察金蝉脱壳过程认真细致,叙述详细生动,语言极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真实再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进入对金蝉脱壳神奇过程的浓厚兴趣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见到过金蝉,却很少有学生见到过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见过的金蝉是什么样子,在教师出示金蝉图片的时候,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金蝉脱壳的视频,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自己观察事物的兴趣并培养认真细致的精神。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第三、教学过程的设计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因此我把这篇课文设置为一个课时。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1.导入新课:(2~3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新问题来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既概括和复习了旧知识,又通过问题引出新知识,从而展开本课题的学习。这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之前对《火烧云》的学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体会到只有认真细致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蝉脱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金蝉吗?见过金蝉脱壳吗?金蝉脱壳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为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大致理解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把握课文大意(5分钟)参考资料,少熬夜!2.讲授新课:(25分钟)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并对课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出示金蝉脱壳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蝉脱壳的情形。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出课文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部分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讲授课文。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教具来为课堂的学习增加趣味性,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完成对金蝉脱壳过程的讲解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更加直观,我为学生播放金蝉脱壳全程的视频。通过视频与教材的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3.课堂小结:(2-3分钟)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脱壳前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脚→尾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副板书:写作方法: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5.布置作业。针对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不是很熟练,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课知识,我为学生布置了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1.本课生字每个写一行并组词。2.课下尝试着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好,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参考资料,少熬夜!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准备:幻灯,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2、检查字词柿子搜索花椒籽协调趴在抽搐配合3、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2、集体交流: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四、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2自然段。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3、哪件事“神奇有趣”?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1)指名朗读。(2)找出里面的动词。(3)说说你的理解。5、齐读第1-2自然段。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词2、组词搜()躲()椒()协()艘()投()叔()办()3、照样子写词语依依不舍()()()4、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2、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3、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4、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二、讲读课文第二段:1、自读思考: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那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感受。2、学生自读、圈画。3、集体交流:脱壳前:1)指名朗读有关语句。2)出示“突然,我发现了……停在那里不动了。”再请学生读,注意突出蝉的动作。3)出示“夜幕降临,……偷偷地爬到树干上”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仔细观察)5)出示“我轻手轻脚……时刻的到来。”再读读我是怎样观察的。强调“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脱壳中:1)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有关语句。2)填空“蝉的先露出来,接着钻出来,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3)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那里最神奇有趣?保护甲上颜色的变化:极淡的绿色—深绿色眼睛——像花椒籽蝉尾出壳一连串的动作:“仰”、“扑”、“抓”、“抽”等出示图片,判断图片上是哪一个环节。请学生模拟这个动作。4)朗读课文5)引导背诵:背诵这段文章,首先要记住金蝉脱壳的顺序,其次要记住这个过程中蝉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最后蝉尾脱壳时的一系列动作。脱壳后:1)指名朗读相关内容。2)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参考资料,少熬夜!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4)相机指导朗读5)为什么他不把写翅膀的两处和在一起写?(观察的顺序)6)引导背诵:可根据板书引导背诵。三、讲读课文第三段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3、总结全文: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四、练习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的特点写下来。△附板书脱壳前7、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脚→尾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扎扎实实地默写词语,并有针对性指导。2、再次品读欣赏脱壳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3、再次体会作者表达观察方法。4、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配套作业,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一、学习第三部分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3、总结全文: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演示过程,直观感受:1、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想不想看一看?2、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蝉脱壳时的变化。(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3、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二、总结全文,学法指导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一双慧眼善于观察)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呢?参考资料,少熬夜!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3、前苏联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1)有顺序(2)有重点(3)有感情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我们生活在农村,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四、布置作业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板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三篇】《金蝉脱壳》教案一、导入揭题1.板书“蝉”,引进学生对蝉的记忆。(蝉,又名知了。大家非常熟悉,在炎炎夏日,它的叫声时常伴随着我们。很多同学还捕捉过。)2.今天,我们来学习
本文标题:《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79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