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通用4篇)
1/10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通用4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多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通用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第一篇】二3班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二、班级概况三、主要目标1、织建立班集体,让学生有基本的集体荣誉感。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四、具体工作措施1、文明行为教育:措施:3认真抓好二分钟预备铃,班干部轮流值日。2/10礼貌教育a见师长热情问好,上下楼梯学会礼让。b.学习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d.在家尊敬长辈,不发脾气,校内家里一个样。2、少先队工作:3、家长联谊会2)利用家长力量和社会力量,拓展教育阵地。4、体育卫生工作2)认真参加早锻炼,提高班级的体育达标优秀率。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第二篇】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3/10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解决问题(4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4/10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剪一剪(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六)、克和千克(2课时)(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有多重(1课时)(八)、统计(3课时)(九)、找规律(4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第三篇】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基本能够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5/10迅速,书写不是很规范,回答问题声音不是很洪亮,有不明白的问题不愿意问,今后要加强个别辅导。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喜欢且自己能够看懂的连环画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划定长的线段。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6—9的乘法口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乘、除法计算的两步式题,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两步式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乘、除法算式,知道乘、除法算式的个部分名称,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正确的口算,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概念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评议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创生情境,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6/10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初步学会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调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能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会利用口诀求积,求商,能较迅速的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组织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恰当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解答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试商及理解有关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会画给定长度的线段的长,并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7/10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1、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抓好尖子生。4、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会倾听别人讲话,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3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在学校有意识的补充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为解决重点作好准备。4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生活观察、交流、概括,8/10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2、认真引导教学表内乘法和除法。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会读会写乘法算式。2举行小型的计算竞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比赛,选出优胜者,鼓励进步者,予以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使学生牢记乘法口诀,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3、加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使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2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的观念。4、加强统计和可能性的训练。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使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会用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的能力。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第四篇】9/10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10/10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本文标题: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79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