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热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一篇】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迅速启动的良好局面第一,思想发动比较充分。20xx年4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把思想发动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区新农村办编发简报14期,各乡镇积极组织试点村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一些村还利用有线广播、板报、墙等形式扩大宣传面。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舆论氛围已初步形成。第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及村屯进行调研,对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宁江区XX—20xx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通盘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环境治理诸多因素,依据实际情况把全区82个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推进设计:第一个层次是近郊13个村,突出城区服务带动,力争5年建成;第二个层次是靠近油田、大企业和工业集中区的31个村,突出企业促动,力争20xx年建成,第三个层次是以农业为主,条件相对较差的38个村,突出产业拉动,力争20xx年建成。与《规划》实施相配套,还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分工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领导责任。第三,试点工作启动迅速。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重点抓了试点示范工作。结合实际确定了大洼镇为省级试点镇,民乐村和农林村为省级试点村;田家村为市级试点村;向阳村、十家子村、井发村和刘家围子村为区级试点村。为使试点镇、村加快建设速度,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对试点镇、村的支持,又组织区直相关部门进行重点帮建。通过相关部门支持和试点单位的自身努力,全区试点镇、村现已修筑水泥、柏油路10。5公里、砖路63。2公里,更新改造自来水管道5500延长米,5个村5100多户居民完成有线电视入户。省广电局投资37万元为民乐村安装了闭路电视:市政协协调资金100多万元,为井发村安装电话、闭路电视和宽带。市公用事业局和市民政局分别为田家村购进一台保洁车,修建10个垃圾台和解决两个贫困户住房。国家财政部准备投资300万元为农林村兴建100栋大棚。省广电局承诺包保大洼镇有线电视全部入户,并改造两个学校的微机室。农林村自筹资金参考资料,少熬夜!600多万元修建了占地44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村内街路两侧栽植了花草树木,安装了路灯,修建了4个垃圾台,并购置了两台垃圾清运车。民乐村自筹资金新建2个文化活动广场。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开局。二、制约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第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增收空间狭窄,从根本上限制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时期,更多地表现出传统农业的特征。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调查的几个村,呈现出种植业一花独放,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加工业几乎空白,二、三产业严重滞后。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仍然延续着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自产自销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低。三是增收空间狭窄,除劳务经济具有一定活力外,在没有养殖业发展和加工龙头企业牵动的情况下,传统农业不会有更广阔的增收空间。第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主体投入没有启动,资金短缺严重阻碍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使用清洁能源、公路巷路、广电通讯网络、垃圾储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硬指标,全区82个行政村,每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全区向上争取资金是有限的,加之各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绝大多数村每年基本没有集体收入,甚至有的已债台高筑,使得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入与现实投入能力形成巨大的反差。第三,薄弱村问题突出,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必将拖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腿。地处偏远、和油田、修路占地没有直接联系、没有机动地和集体林地,且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较差及组织不健全的村,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内力不足,外援无望,是全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它们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20xx年全区全面完成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将很难实现。第四,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影响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提供多方面、高质量的服务。然而,在工作实践中,一方面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科技、信息、资金等项服务要求迫切,另一方面一些承担服务职能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却无事可做,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职能部门工作不够深入的问题。三、又好又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第一,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进一步解决好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问题。据调查,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上还有一定差距,应尽快克服“不着忙”、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等思想倾向。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稳步实施,又要有紧迫感;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有克难参考资料,少熬夜!制胜的雄心壮志;既要体现重点突破,又要实行整体推进;既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又要坚决克服单纯依赖的思想。应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上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第二,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突出解决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业增收的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首先,应当夯实种植业发展这个根基,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玉米、水稻的单产,探索规模化的生产经营,通过农业机械化的牵动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引动,逐步实现粮食生产向大户集中,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的集约化程度,降低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其次,狠抓养殖业的发展。瞄准小区专业化养殖的方向,搞好牧业小区的全面规划设计;出台优惠政策,通过立项,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对牧业小区建设的支持;搞好品种改良和畜禽防疫工作。不但要实现养殖总量的扩张,更要注重养殖质量的提高。其三,突出抓好加工业,立足资源,扩大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能够强劲拉动种养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其四,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突出抓好专业化生产经营。目前全区专业化生产经营具备一定的基础,城郊棚菜、善友地膜香瓜、大洼富硒大米和民乐小米等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应该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加强品质监管,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占领更广阔的市场。第三,采取综合措施,着力解决资金短缺这个障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受益的也是广大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应当扩大宣传,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唤醒广大农民的主体投入意识;围绕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项目建设搞好以劳代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农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社会集资、部门帮资、市场融资和抓住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资金。银信部门应当主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活资金的吸储和投放。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国家惠农政策走向,通过强化项目立项工作,搞好与国家惠农政策的对接,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第四,深化改革,明确责任,转变作风,迅速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服务功能,真正转变作风,工作到村屯和农户,搞好调查研究,帮助各村搞好规划设计,培育主导产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对所属站所的管理力度,农、林、水、畜牧、文化等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站所,应经常深入到农户中去搞好服务。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对乡镇站所的现状特别是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切实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化服务的新体制和新方法。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春放秋收与产业化生产经营脱轨的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用市场开发的新视角引导通讯、网络、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切实强化区直部门的服务职能,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区委、区政府对区直部门特别是各个涉农部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表现,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并以此作为部门评先选优和干部奖惩与使用的重要依据。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二篇】我的家乡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农村,村民们每年靠着几亩地过活,很是贫穷,而且一旦那年粮食欠收,则贫穷更甚。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早已是另一翻景象了。这次,我利用暑假对我家所在的村庄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个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看到新农村建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新农村建设给村民带来的益处(一)经济发展:说到经济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以前的“水泥路”如今变成了宽敞的四车道柏油马路,村村通公路更是到达千家万户的家门口。前些年我们村农业生产是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从新农村建设开始之后,农民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向外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或打拼。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还有一部分的家庭选择继续在家务农,但是如今的农田作物有了较大的转变,由先前的大豆玉米小麦到现在猕猴桃种植,无论从种植前的材料准备到中期的技术难题,政府都给了妥善的解决。农民可以不花一分钱种植,而且结果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的回收部分,彻彻底底地解决了农民富不起来的难题。(二)物质生活: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里,我们家乡的村民们住的是土屋,砖房。照明用的是煤油灯或蜡烛。村民外出(如:上街赶集)十之有九的人只能靠步行,约有8%的人借助于自行车,而只有很2%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看过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房屋大都成了二层小楼房,较差点的也是小平房。交通方面:村里通了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摩托车、摩等成了主要交通工具,一些富足的村民也能开上了小轿车。几乎所有人家都有电视机,DVD播放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在农家也是常见的,还有电话手机等通信设备,家家都有,人人必备。约有五分之一的村民家里有电脑,而且这个数字仍在增长。(三)能源问题:我们家乡以前做饭用大锅烧木材、糠、麦秸等,条件好的户烧煤。这样不仅不方便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费。而在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以及沼气池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那些,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减少了村民患病的风险。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思想、文化、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文化、教育也是重点。较之以前的封建保守思想,现在的农民思想都更加开放,更加现代化。村民们也更加有文化:村民的法律意识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也都有提高。至于教育,几乎所有的义务受教育者都能够上学,而且如今初小学有了新的五层教学楼正在施工中,孩子们都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文化,前景光明。新农村集体住房的附近一个大型的娱乐广场,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在一起唱歌跳着舞,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村民们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从此看病难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医药费报销70%,这样减轻了村民很大的负担;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一些贫困农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里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
本文标题: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4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