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九.一八事变92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范文
九.一八事变92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范文九一八事变今天,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刻骨铭心、没齿难忘、值得铭记的日子。9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于第二天占领沈阳,并陆续攻占了我国东北三省。面对日军的诬陷与攻占,国民党政府却命令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从此使东北的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我大好河山沦陷倭寇之手!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既有盛世空前、万邦来贺的鼎盛时代,也有国家孱弱、异族欺我的悲惨岁月。自西晋以来2000年的历史上,华夏民族曾经历过多次异族蛮帮的侵犯和欺凌,遭受浩劫,堪称耻辱,主要事件如下:一、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西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后,晋室分裂,政权衰弱,蛮族趁机起兵反晋,侵扰中原,以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胡人为代表的部落纷纷南侵,入主中原,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悲惨时期。永兴元年(304年),匈奴人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吕梁方山县)建立政权,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刘渊之子刘聪率军攻打洛阳,刘曜带兵前来会合。六月洛阳城破,晋怀帝被俘虏,刘聪等杀害王公平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祸”。313年刘聪毒死晋怀帝,晋怀帝侄司马邺在长安登基,称为晋愍帝,国号建兴。建兴四年(317年),刘曜攻入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五胡乱华持续了一百余年时间,期间文化倒退,汉人惨遭屠杀,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大汉民族到了被灭族的边缘,最后中原的汉人从2450万大概只剩下400万。晋元帝司马睿带领中原士族相随南逃渡过长江,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衣冠南渡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华夏文明的火种得以持续发展。二、靖康之变、耻莫大焉。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不理朝政,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人当权,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此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崛起,北方的辽国日渐衰落。北宋统治集团妄想趁辽朝衰亡之际,联金灭辽来夺取五代后晋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在与金朝缔结盟约之后,北宋出兵燕云。但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最后被金军攻占,燕京居民大部分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金国灭掉辽国后,开始着手攻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及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国,徽、钦二帝被囚禁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北宋灭亡。金人一路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被驱掳的百姓不下10万人,大量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被洗劫,北宋王朝府库蓄积被掠夺一空。徽宗于被俘虏8年后(1135年)四月病故,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于被俘29年(1156年),在燕京金主完颜亮命钦宗和同样被俘的辽国天祚帝比赛马球,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乱马铁蹄践踏而死。北宋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而繁荣的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传九位皇帝,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靖康之变做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事件,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不仅葬送了167年的王朝盛世,也改变了中国十二世纪的地缘政治形式。三、崖山海战再无华夏。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将领张弘范率元军浩浩荡荡攻至崖门(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带领军民人等抵抗。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侵略的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覆没,丞相陆秀夫背着宋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宁死不降。元将张弘范命人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解放初,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秋,田汉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崖山海战后,宋室覆亡,元朝统一中国,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所以称“崖山战后无华夏”。两宋300馀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万,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四、土木之变、国运衰败。永乐初年(1402年),瓦剌首领马哈木归顺大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马哈木之子脱欢袭父爵为顺宁王,受明朝封为太师,掌瓦剌部实权。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其子也先继位后,每年冬天派遣人员向明朝贡献马匹,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如意就制造事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也先遣使2000人,诈称3000人送马,向明朝中央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只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减去马价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这年七月,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并占领山西大同。前线的战败信息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煽惑下,准备亲征。兵部侍郎于谦等群臣上疏劝谏,但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1449年8月1日,明军进到山西大同。尚未交锋,镇守大同的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冒险北进。后听闻前方惨败,惊慌撤退,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8月13日,明英宗狼狈逃到土木堡(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明英宗不疑有诈,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发动攻势。明英宗见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此一战役,明军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官员亦死伤数十人,损失马匹二十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损失无数。守护北京城的于谦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于九月初六登基,为明景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1450年),奉明英宗为太上皇。土木堡之变致使明英宗被俘,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随之毁于一旦,京城的北方门户洞开,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此后国势开始走向衰败。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将领多铎进攻南明,兵围扬州。明朝将领史可法镇守扬州,拒绝清兵劝降,并向南明弘光皇帝求援,但这个皇帝偏居南京,荒淫无度,根本不体恤将士疾苦。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史可法咬破手指,写下遗书,与清兵大战七日,众将士愤死拼杀,直杀的城里城外尸首堆积如山。无奈清兵用缴获的明军大炮轰开城墙,踏着尸首进入扬州城。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出于对扬州军民百姓的殊死抵抗不满,遂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时间长达十天,屠杀过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仅仅是被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还不包括那些自杀的,不被记录的,这就是“扬州十日”。与“扬州十日”相似的就是“嘉定三屠”,但这次屠杀却主要是投降的明军干的,其中以徐元吉为首,此人投降满清以后,不等满清下令,自己先把头发剪了,而且要求全城都剪发,若不从者他先杀之。下令屠城的是归降清军的大帅李成栋,李成栋率五千兵马大破嘉定城,而后一路杀进城,期间就有两万人被害。到了城中,李成栋下令屠城,一时间清八旗兵加归降的明军都成了刽子手,杀生哭声不绝,官兵抓到女子,当街便凌辱,有不从者砍去四肢或将手足用长钉钉在门板上后,再行凌辱。据文献记载,当时投河自杀的烈女子不计其数,河流都被阻断。这场屠杀整整进行了一天才结束。三、四天后,反清义士朱瑛与乡民袭击李成栋,但以失败告终,李成栋恼羞成怒,连夜派军进行了第二次屠城。二十几天后,明军将领吴之璠率少数人攻打李成栋,可惜又以失败告终,而且全部被李成栋大军歼灭,李成栋为此又进行了第三次嘉定屠杀。这场前后三次屠城被称为“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都是清军对汉民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六、鸦片战争、丧权辱国。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英军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的珠江口岸,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最终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商定关税,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导致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场战争影响深远,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关税、司法和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逐渐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被迫走上了半殖民地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七、焚园之痛、刻骨铭心。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4年,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野蛮恶劣的文化毁灭行为,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会挨打的证明。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仇恨教训,它在今天仍记忆犹新。八、甲午海战、狼子野心。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本文标题:九.一八事变92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7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