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
—2—附件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2017年3月—3—目录第一章总则...............................................51.1编制目的.................................................51.2适用范围.................................................51.3编制依据.................................................51.4术语与定义...............................................71.5指导原则.................................................71.6总体程序.................................................81.7组织编制单位.............................................9第二章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预防和应急..........................102.1双层罐设置..............................................102.2防渗池设置..............................................112.3地下水日常监测..........................................122.4应急响应................................................13第三章加油站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133.1加油站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133.2采样和分析方法..........................................173.3加油站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203.4加油站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22第四章加油站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244.1工作程序................................................24—4—4.2控制和治理目标确定......................................244.3控制和治理技术筛选......................................254.4控制和治理方案确定......................................284.5控制和治理工程设计及实施................................284.6控制和治理运行和监测....................................284.7控制和治理验收和终止....................................28—5—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根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1.2适用范围《指南》适用于加油站的地下水污染预防、日常监测、环境状况调查、采样和分析、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工作。1.3编制依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GB/T30040)《石油化工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93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地下水水质标准》(DZ/T0290)《钢制常压储罐第一部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易燃和不易燃液体的埋地卧式圆筒形单层和双层储罐》(AQ3020)《埋地油罐防渗漏技术规范》(DB11/588)《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22)《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4〕99号)《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4〕99号)《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4〕99号)《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4〕99号)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7—1.4术语与定义加油站:具有储油设施,使用加油机为机动车加注汽油、柴油等车用燃油并可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务的场所。埋地油罐:罐顶低于周围4m范围内的地面,并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方式埋设在地下的卧式油品储罐。双层罐:由内、外罐罐壁构成具有双层间隙的储罐。双层管道:由内、外管管壁形成的具有双层间隙的管道。防渗池:埋地油罐外围专门设置能够起到二次防渗保护作用的池子。加油站地下水环境调查: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加油站及周边地下水环境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加油站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在环境调查基础上,分析加油站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加油站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工程或非工程措施与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1.5指导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加油站污染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制定针对性的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预防、调查、控制和治理的技术方法,为我国的加油站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加油站地下—8—水污染预防、污染调查、健康风险评估、控制和治理等过程,保证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3)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过程切实可行,可满足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需要。1.6总体程序《指南》总体工作程序包括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预防、环境状况调查、模拟预测、健康风险评估、控制和治理等环节(总体工作程序见图1-1)。为了预防加油站地下水污染,加油站需设置双层罐或防渗池,同时开展地下水监测。当日常监测中发现加油站发生油品泄漏事故或者地下水中任一特征指标超标,需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确定是否发生污染、污染程度和范围。当地下水中加油站特征污染物的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或《地下水水质标准》(DZ/T0290)中III类水标准,或者当检出未列入上述标准的特征污染物时,须开展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当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不可接受时,确定控制和治理目标,开展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9—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防渗漏措施更换双层罐设置防渗池防渗漏监测地下水监测污染预防发生泄漏特征污染物超标结束污染调查初步采样详细调查/补充调查是否超过标准或风险结束健康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风险是否可接受结束确定控制和治理目标控制和治理技术筛选控制和治理方案确定控制和治理工程实施、监测、运行控制和治理终止控制和治理是否是否否否是是图1-1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程序图1.7组织编制单位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编制。—10—第二章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预防和应急为防止加油站油品泄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加油站需要采取防渗漏和防渗漏检测措施。所有加油站的油罐需要更新为双层罐或者设置防渗池,双层罐和防渗池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要求,设置时可进行自行检查,检查内容见附录。加油站需要开展渗漏检测,设置常规地下水监测井,开展地下水常规监测。2.1双层罐设置埋地油罐采用双层油罐时,可采用双层钢制油罐、双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油罐、内钢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油罐。既有加油站的埋地单层钢制油罐改造为双层油罐时,可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满足强度和防渗要求的材料进行衬里改造。双层钢制油罐和内钢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油罐的内层罐的罐体结构设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钢制常压储罐第一部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易燃和不易燃液体的埋地卧式圆筒形单层和双层储罐》(AQ3020)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其他规定。与土壤接触的钢制油罐外表面,其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22)的有关规定,且防腐等级不应低于加强级。双层油罐系统的渗漏检测可参考《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GB/T30040)中的渗漏检测方法,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补给区优先采用压力和真空系统的渗漏检测方法。—11—2.2防渗池设置防渗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渗池应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2)防渗池应根据油罐的数量设置隔池。一个隔池内的油罐不应多于两座。(3)防渗池的池壁顶应高于池内罐顶标高,池底宜低于罐底设计标高200mm,墙面与罐壁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00mm。(4)防渗池的内表面应衬玻璃钢或其他材料防渗层。(5)防渗池内的空间,应采用中性沙回填。(6)防渗池的上部,应采取防止雨水、地表水和外部泄漏油品渗入池内的措施。(7)防渗池的各隔池内应设检测立管,检测立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立管应采用耐油、耐腐蚀的管材制作,直径宜为100mm,壁厚不应小于4mm。2)检测立管的下端应置于防渗池的最低处,上部管口应高出罐区设计地面200mm(油罐设置在车道下的除外)。3)检测立管与池内罐顶标高以下范围应为过滤管段。过滤管段应能允许池内任何层面的渗漏液体(油或水)进入检测管,并应能阻止泥沙侵入。4)检测立管周围应回填粒径为10~30mm的砾石。5)检测口应有防止雨水、油污、杂物侵入的保护盖和标识。—12—(8)装有潜油泵的油罐人孔操作井、卸油口井、加油机底槽等可能发生油品渗漏的部位,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采取防渗漏措施的加油站,其埋地加油管道应采用双层管道。具体设计要求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规定。双层油罐、防渗池和管道系统的渗漏检测宜采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液体传感器监测时,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不应大于3.5mm。其他设置要求可参见《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及《石油化工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934)。2.3地下水日常监测(1)处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的加油站,设两个地下水监测井;在保证安全和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地下水监测井尽量设置在加油站场地内,与埋地油罐的距离不应超过30m。(2)处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外的加油站,可设一个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尽量设置在加油站内。(3)当现场只需布设一个地下水监测井时,地下水监测井应设在埋地油罐区地下水
本文标题: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9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