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1第二章信用(2)2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什么是信用•英文为“credit”,也有相信、信任之意。注重“信”的本意。•汉字“信”以上都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信用定义。(2)3信承诺约定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的经济学定义(2)4前期授予AB后期偿还所谓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本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2)5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理解信用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一)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在信用活动中出让的是使用权,并不出让所有权。所以,还本付息是其重要特征。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与商品买卖不同,商品买卖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双向等量转让运动,信用是定期的单方面转让有价值物,到期再偿还。信用是通过一系列的“借贷--偿还—支付”过程实现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同传统的对等转移形成鲜明对比。(2)6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三)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它是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贷者和借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贷出方为债权人,借入方为债务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2)7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2)8商品或货币债权人(creditor)债务人(debtor)授信受信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的产生信用和货币一样,也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公元前300年,我国的孟尝君“出息钱于薛”。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第89——119条都是有关债务的法律条文。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的产生信用产生的基础——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的基本前提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的经济基础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货币借贷实物借贷2、信用领域的扩张生产流通领域消费领域宏观经济领域1、信贷方式的进化信用的发展(2)12第二章信用第二节高利贷第二节高利贷高利贷(usuriousloan):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它是最初的信用形式,是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也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2)13特征:1.利率极高2.剥削重3.非生产性。高利贷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小生产占优势的生产方式)获得极大的发展。1、简单商品经济2、金属货币制度3、信用不发达(2)14高利贷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广泛存在,原因何在呢?高利贷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社会生产力起阻碍和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到来提供了两个基本前提条件:雇佣劳动后备军+巨额资本积累另一方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保守性。高利贷丧失垄断地位的原因I.社会化大生产使其丧失了存在的经济基础II.现代银行的出现使其失去了活动的领域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和反高利贷斗争的结果:高利贷会永远消失吗(2)17第二章信用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2)18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1.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2.任何货币盈余或货币赤字,都同时意味着相应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5部门:⑴个人部门——货币的主要贷出者;盈余;个人的消费行为分析:防老、防病、防备意外子女教育、购房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⑵企业部门——资金融入者;赤字;企业的投资行为分析:经营效益不同生产周期不同固定资产折旧和更新期不同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2)21⑶政府部门——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多为赤字;政府行为分析:政府收支一个年度的不平衡⑷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⑸金融部门——作为媒介,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2)22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2)23第二章信用第四节信用的形式第四节信用的形式按期限长短按信用用途按信用授受主体信用的形式长期信用短期信用生产信用消费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信用形式:是指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是信用活动的外在表现。第四节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最基本的信用形式)(2)25①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典型形式:赊销、预付货款商业信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相互依赖,但它们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往往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而通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则可满足企业对资本的需要,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商业信用是种典型的直接信用形式,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用关系的基础。②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2.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个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商业信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工业生产、商品流通的数量、规模是相适应的,在动态趋向上是一致的。③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等。④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局限性:商业作用的优点于方便和及时。局限性:(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2)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4)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5)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2)27(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也决定了票据流通的局限性)我国的商业信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止运用商业信用。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步扩大,并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2)28第四节信用的形式银行信用(最主要的信用形式)(2)29①涵义: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典型形式: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工具——各类存贷款凭证、银行票据、金融债券等银行信用是典型的间接信用形式;在当代已成为一国信用关系中的主体。第四节信用的形式(2)30②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工商企业和个人。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它可用以任何方面。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货币;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不完全一致。总之,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在时间、空间、规模、对象上的限制。第四节信用的形式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商业信用是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产生又反过来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各具特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是并存、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替代关系。(2)31我国的银行信用改革开放前,与“大一统”的金融体制相适应,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并把全部银行信用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只能在一个银行的某一分支机构开设账户,并与之发生信用关系。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单一银行信用逐渐转化为多种信用形式。但是尽管信用形式多样化了,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信用形式的主体。(2)32①涵义: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发行国库券、公债②国家信用工具——政府债券③特点: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2.安全性较强,风险较小;3.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4.交易性、流动性较强。由于国家债券的信誉高、安全性好,在证券市场上是优良的交易对象,交易量大,流动性非常强,有稳定的收益,成为各国投资者普遍喜爱的投资工具。(2)33第四节信用的形式国家信用(最可信的信用形式)第四节信用的形式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国家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利用国家信用必须注意防止三个问题发生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国债,而中央银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承购,此时,中央银行就有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从而导致货币投放过度,便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3)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2)35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信用规模概况3300.31302022603.625777.65207558421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81-851991-952001200320052009发行额期末余额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主要是向个人和单位发行,期限10年(2)37第四节信用的形式消费信用(最潇洒的信用方式)①涵义: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形态或货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典型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②特点: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刺激人们的消费,促进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消费信用工具——信用卡、贷款合同等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个人信用制度。(2)39第四节信用的形式国际信用①涵义:指国与国之间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各种信用形式。②作用: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③类型: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⑴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由出口国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零部件或部分设备,利用进口国的厂房、劳动力等在进口国企业加工,成品归出口国企业所有,进口国企业获得加工费收入。⑵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由出口国企业向进口国企业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力量、专利、各种人员培训等,联合发展生产和科研项目,待项目完成或竣工投产后,进口国企业可将该项目的产品或以双方商定的其他办法偿还出口国企业的投资。(2)40国际商业信用(2)41第四节信用的形式国际银行信用出口信贷: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卖方信贷:(seller’scredit):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买方信贷:(buyer’scredit):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附有采购限制,只有用于购买贷款条约所指定的产品;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差由贷款国政府补贴;属于中长期信贷,最长不超过10年。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其特点是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是指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2)43第二章信用第五节信用与股份公司(2)44第五节信用与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依法发行股份募集资本而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公司制企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主导组织形式
本文标题:第02章+信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9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