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新教材)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本章要点:•本章主要阐述信用基本理论、介绍信用形式、信用工具。•1、信用基本理论包括:信用的本质、特征,信用产生和发展。•2、信用形式包括:掌握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重点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3、信用工具包括:介绍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以及不同信用工具的特点,了解商业票据与银行票据的区别,以及基础性信用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区别。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概念及本质•(一)信用的概念•Credit的含义•Credit:名词是信用、声望、信誉、威望;动词是相信、信任。•在社会学中,信用被用来作为评价人的一个道德标准。在经济学中,信用是指借贷行为。•信用是从属于商品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信用的本质特征•从概念我们可以将信用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三点:•第一,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所有者把商品或货币,暂时转让给需要者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到期由商品赊销者或货币的借入者还本付息的经济现象。•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之所以说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主要是相对一般价值运动而言的,两种价值运动的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一般价值运动是商品的直接买卖,其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一致的,而信用交易活动中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一致的。•第三,从本质上看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行为是一种放债和承债行为。•一般价值运动,商品和货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是商品的买卖行为。信用交易,只是商品和货币的使用权发生转移,是放债承债行为。•二、信用的构成要素及特征•(一)信用的构成要素•(1)信用关系;•(2)信用标的;•(3)信用载体;•(4)信用条件。•(二)信用的特征•暂时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对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第一,信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前提和条件:•(1)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存在的基础;•(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3)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信用方式不断演进——经历了实物借贷、商品赊销、货币借贷。第三,信用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经历了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种形态。四、信用的运行信用的运行就是分析借贷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借贷行为就是在资金的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融通资金的行为。资金融通的结果就会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信用关系。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一个国家经济主体可分企业、居民个人、政府和金融机构四大部门;企业、居民个人和政府又可分为收支平衡部门、收大于支的盈余部门、支大于收的赤字部门。盈余部门多余的资金需要找出路,而赤字部门短缺的资金需要补充,这产生了在两类部门之间进行资金余缺调剂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金的调剂不能通过无偿的方式,而必须采用有借有还,还要付息的信用方式来进行。•在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就承担了信用中介的责任,以信用的方式促进资金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流动。•那么资金的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是如何产生的呢?也就是分析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可以对居民个人、企业、政府三个经济主体进行分别分析。•居民个人收支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人由于对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效用评价不一样,所以对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有不同的时间偏好的选择。•企业收支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的过程中会因种种原因出现大量的货币资本闲置现象,另一方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职能资本家因种种原因需要临时补充资本。从国家来看,由于受经济景气不景气,或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原因都会产生收支不平衡,有时会成为资金的供应者,有时又会成为资金的需求者。第二节信用形式•信用关系的表现方式就是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概念与特点•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具体形式有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两大类。•现代商业信用形式又有新的扩展,比如分期付款、委托代销、预付定金、补偿贸易、按工程进度预收货款等都属于商业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的特点应把握以下三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二)商业信用的作用•1、商业信用可以加速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的发展。•2、商业信用与物资运动紧密结合,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3、商业信用可以减少对货币的需要,节省流通费用。•(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和缺点•1、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是有限制的。•(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3)商业信用受到信用能力的限制。•(4)商业信用受到期限的限制。•2、商业信用的缺点•一是在宏观方面,商业信用形成的债务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潜在威胁;商业信用使商品交易不用货币也能实现,给国家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二是在微观方面,商业信用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四)我国对商业信用的认识和运用二、银行信用(一)银行信用的特点所谓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提供的信用。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两大类业务活动。1、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居民个人和企业。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金。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4、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5、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二)银行信用的地位•银行信用是资本主义信用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用形式,处于主导的地位。银行信用的这种地位是由其所具有的优势所决定的。•第一、银行信用可以克服商业信用在授信规模、授信方向、授信能力、授信期限等方面的局限性。•第二,银行信用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第三、由于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所以银行信用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对象。•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各自地位是:•银行信用处于主导地位,商业信用处于基础地位。•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基础地位由以下因素决定:•第一,从历史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第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对资金的临时需要总是首先找商业信用解决。•第三,大量的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三)我国对银行信用的运用••三、国家信用•(一)国家信用的概念•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它包括国家以债务人身份举债和以债权人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在一般意义上,国家信用仅指国家以债务人身份举债。•(二)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家对内举债通常采取发行公债(包括中长期国债券、短期国库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透支等形式。•国家对外举债通常采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国际债券和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的形式。•(三)国家信用的作用•一是调剂年度内财政收支不平衡。•二是弥补财政赤字。•三是为国家筹集生产建设资金。•四是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五是为金融宏观调节创造条件。•(四)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联系是两者筹集的资金是同源的,都是社会闲置资金,所以,两者动员的资金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区别:•一是国家信用可以特殊的手段,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二是国家信用筹集的资金稳定性比银行信用高。•三是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四是国家利用银行信用与利用国家信用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效果是不同的。•(五)我国对国家信用的运用四、消费信用(一)消费信用的概念和形式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消费信用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工商企业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提供信用的主要的形式是分期付款;第二种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提供信用的主要形式是以特定的消费品为对象提供消费贷款(买方信贷),或者以不确定的消费品为对象提供信用卡信用;第三种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信用,银行再向企业提供信用(卖方信贷)。(二)消费信用的作用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在于:第一、消费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第二、消费信用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来刺激生产,通过及时向企业提供消费信息,来引导企业生产的发展。•第三、消费信用可以引导消费,使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相适应。•第四、消费信用可以调节供求关系。•第五、消费信用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广,以及产品更新换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消费信用对经济发展也有消极作用•(三)我国对消费信用的运用•五、民间信用•(一)民间信用的特点•民间信用也称个人信用或民间借贷,是指个人之间相互以货币或实物所提供的信用。•一是借贷的主体是个体劳动者和家庭个人消费者;二是借贷期限短;三是借贷方便、自由;四是信用范围有限;五是实行浮动利率,利率水平高;六是风险大。•(二)民间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是:1、民间信用扩大了融资范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民间信用把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民间信用的消极作用是:由于民间信用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大了国家金融监管的难度;民间信用的金融投机和高利盘剥的特性,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六、证券信用•证券信用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因此证券信用包括股份信用和债券信用两种形式。•股份信用是对现代股份制度的概括,具体表现为以入股方式筹集资本、创办股份公司。•股票融资为什么是信用的范畴?债券信用是企业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和形式。七、国际信用国际信用也称国际信贷,主要指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及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国银行、企业、政府提供的信用。国际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信用和国际金融机构信用等。•(一)国际商业信用,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主要有两种形式:•1、来料加工•2、补偿贸易•(二)国际银行信用•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口国和出口国双方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信用。主要是以出口信贷的方式出现。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三)政府间信用•政府间信用是指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信用。•(四)国际金融机构信用•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是指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八、合作信用•合作信用是以合作经济的原则发生的借贷活动。第三节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特点和分类(一)信用工具的特点信用工具亦称金融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信用工具种类很多,各具特点,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内容:一是债权人、债务人的称谓;二是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三是债权债务金额;四是债务偿还期限;五是利率及付息方式。信用工具的特点概括起来为“四性”:第一,偿还性。即债权人或投资人可按信用凭证上所记载的应偿还债务的时间,到时收回债权金额。第二,流动性。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损失的情况下随时或迅速变为现金的能力。对信用工具的所有者来说,流动性大小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不能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二是变现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交易成本的大小。第三,收益性。即信用工具具有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者带来收益的特性。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两种:一种为固定收益也称名义收益;另一种是实际收益。第四,风险性。风险性是指信用工具购买者收回本金和预期收益的安全保证程度。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二)信用工具的分类1、从发行者本身的性质来划分,信用工具主要可以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2、按照信用工具的接受程度来划分,信用工具主要可以分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具有有限接受性的信用工具。•3、按照偿还的时间来划分,信用工具主要可分
本文标题: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新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0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