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江苏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研究-文章初稿
江苏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研究一、导论(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改革深水区,“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以及农村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瓶颈。面临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央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增大信贷规模、开拓业务的重要领域,农村金融市场将逐渐成为各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总之,研究农村资金配置效率问题既是当今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焦点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自身业务拓展的重要需要。(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一是提出分析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理论框架。本文在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特征,提出适合江苏农村金融市场及其效率分析的分析框架。二是分析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问题。以提出的理论框架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进行研究,对制约江苏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因素进行理论和调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对策。三是以市场分析为基础,从农村金融市场自身功能、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农村金融市场经济效应以及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角度分析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问题。利用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关数据,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四是依照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所得出的结论,找出优化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途径和江苏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提出优化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构建有效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2、研究意义一是提出分析框架。通过课题研究在已有理论基础上,提出适合分析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建立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分析的经济效应模型,利用提出的分析模型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为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研究提供新视角。二是分析金融市场供需均衡成因。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均衡与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江苏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均衡成因,为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三是建立效率分析体系。从市场制度、市场功能、经济效应以及比较效率能力等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理解,形成金融市场效率分析体系,为进一步农村金融市场及其效率的研究提供思路。(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根据金融市场效率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效率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分析了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现状,研究了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问题,以优化江苏农村金融市场及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为目标,提出了提高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演化路径和政策建议。文章的思路路径分为:问题的提出、对已有理论的研究、市场的供给分析和需求分析、金融市场的供求均衡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分析、市场的优化方向与政策建议。2、研究方法(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针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情况,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中,采用规范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采用实证分析法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进行了研究。(2)对比分析的方法本文采用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对比的方法对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以城市金融市场作为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分析的参照,从对比中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问题。(3)博弈论与古典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从供给制度、需求制度以及农村金融市场适应性等方面对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进行研究。在供给主体的行为分析中采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供给主体的行为问题。在分析市场效率的过程中,采用古典经济学供求均衡分析原理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需要定量分析结果的支持,定量分析需要定性分析提供分析框架或思路。本文利用数据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进行了量化分析。同时,结合定量分析的结果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并得出结论。二、关于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研究成果(一)国外研究成果ClaudioGonzalezVega(2003)[1]指出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经济主体的关系问题,并认为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化,其中包括:切实优化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政治环境,深化金融服务功能,扩大金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改革金融监管方式,改进各项法规制度,完成金融结构调整,尤其增加正规金融的供给。HansDieterSeibel(2001)[2]认为随着货币经济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时在规模、延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因此政府应当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更广阔的金融市场,使非正式金融正规化。ShahidurR.Khandker.和RashidR.Faruqee(2002)[3]通过对巴基斯坦的农业信贷调查分析指出,当政府给农业项目信贷予补贴时,应当清楚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贷款远高于非正规贷款。Kellees.Tsai(2004)[4]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金融组织,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地方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JohanF.M.Swinnen和HamisnR.Gow(1999)[5]探讨了改善中、东欧等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农业融资问题主要依靠改进农业利润率与金融机构的创新。(二)国内研究成果谢平(2001)[6]研究指出萨伊定律即便在缺乏对现代金融服务感性认识的经济落后地区仍会发挥作用。于辉、荣宏庆(2007)[7]指出我国农村金融在信贷资金供需配置、信贷资金投向及结构、农村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方面存在着严重失衡。房德东、王坚等(2004)[8]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供给型与需求型共存。马晓河、蓝海涛(2003)[9]指出农户的融资需求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自然需求不足,包括农村商品化程度低,农户自给自足消费高,货币化程度低;另一方面是人为需求不足,主要由于需求性金融抑制和制度供给短缺。姚耀军(2006)[10]研究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质复杂,是制度安排、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的综合结果。其中,农村信用社的垄断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赢得的垄断,而是其它商业银行的主动撤离而获得的垄断地位。(三)国内外研究成果评价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是为了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而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亦来自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国内外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农村金融效率研究的理论大都遵循将农村金融置身于金融市场中作一个部分来进行研究。但是江苏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与国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认为研究江苏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必须建立在研究市场的基础之上,而判别与评价江苏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标准是,一方面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应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良好协调,另一方面在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中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金融资源的需求应得到有效配置。三、江苏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供给分析3.1供给主体江苏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可以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又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泛指不通过正式金融机构的其他金融形式及活动,包括农户民间金融和各类非正式金融组织的金融活动。目前,江苏正规农村金融主体主要是:(1)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2)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非正规农村金融在江苏农村广泛地存在,成为事实上的与正规金融并存的融资方式,主要形式有各种互助会(或简称“合会”)、私人钱庄、民间借贷、储贷协会、基金会等。3.2供给特征总体来说,江苏农村金融供给表现出以下三大特征:金融体系萎缩,存在供给型金融抑制;民间融资相对活跃,供给缺口依靠非正规金融提供;农村金融供给的地区差异显著。3.2.1供给型金融抑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相悖。自1999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照“经济、高效、精简、合理”的原则,对农村经营网点进行大规模撤并,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而剩下的营业网点大多把有限的贷款资金发放给大型基础设施、国债配套资金和生态建设等国有大型项目,而对急需资金的农业生产和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却全面紧缩。目前除了国家开发银行之外,其他均减少了在农村的金融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本应是承担国家规定的国内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其主要业务仅限于单一的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信贷服务,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功能严重缺位。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目前的业务结构单一,主要是吸收存款,向农村发放贷款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把大量的农村储蓄转移到城市,加大了农村金融缺口,加剧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3.2.2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供给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本研究团队通过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选取30个行政村、600个农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的主要结果是:想借款农户占样本总数的60%,其中借到款的农户大约占了5成,也即江苏农村6成的农户有借款的需求,这其中借到款的大约是一半;从农户借款的渠道来看,非正规的渠道占到了47.4%,其中亲友借款是最主要的,占到了45.9%。向金融机构借款占到了52.6%,其中41.9%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这是一个基本的状况,可以看出非正规借款在农村金融供给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在一定范围内,非正规金融因为主要依靠地缘、人缘、血缘关系,具有明显的信息对称和信用约束优势。因此,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当长的时期内,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局面将不会改变,必须重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发挥。3.2.3金融供给的地区差异显著金融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供给的地区差异显著。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地区之间不平衡状况还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基于此,江苏农村金融供给的地区差异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具体而言,在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密度非常大,各商业银行不仅进驻到镇上,有的地区甚至进入到村里,如在无锡市的周边乡镇或村,不仅有农村信用社,还有中国农业银行、江苏银行等,不仅吸收存款,还发放贷款。在苏北农村地区,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地区撤出,在乡镇一级,往往只有农村信用社,甚至在县城也只有几个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多数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3.3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曲线及分析3.3.1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曲线及特征分析根据上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从上面的供给曲线,可以看出其特征如下:(1)供给需要价格补偿。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曲线一与其他市场的供给曲线二不同之处在于有一个价格补偿。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特征,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的成本高,决定了只有在其他金融市场价格之上增加价格补偿之后,供给主体才愿意提供供给。(2)供给型抑制的表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点,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为K’,而同价格之下,其他市场的供给为K”,两者的差距为(K”-K’),这一差距就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型抑制的表现。3.3.2农村金融市场中供给主体的供给选择根据上文的分析,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从利益最大化出发,我们假定每一个主体都是理性的,也即是根据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来选择资源的供给,因此,就可以形成下图的供给选择曲线。假设选择X1为向农村金融市场供应资源,X2为向除农村金融市场以外的市场供应资源,M点为金融市场中的金融资源禀赋点,其中X1”为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资源禀赋,而X2”为其他市场的金融资源禀赋。在等利润线的
本文标题:江苏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研究-文章初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0677 .html